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 第194章 招工告示
    日子一旦有了盼头就过得快了,就像这试验田,感觉也就眨眼的功夫,麦苗就挂上了沉甸甸的麦穗儿,眼看就要成熟了。

    谭嘉平这段时间又陆续地种了不少的麦子,没办法,他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小麦,手头上的麦种也是最多的。

    这些麦种都是用灵泉水泡过的,谭嘉平为了研究这泉水的功效,用水做了稀释,分成了不同的浓度,进行实验,经过一冬天的研究,已经有眉目了。

    为了验证猜测,谭嘉平才又开始分批实验。

    当然了,林立钟最佩服的还是谭嘉平他们这代人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谭嘉平对所有的实验田,每天都会亲自转一遍,所有的异常,他也能一眼就看出来。

    所以,这还没到夏天,谭嘉平的肤色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个人的精气神儿跟刚来的时候也完全是两个样子,这要被外人看见,绝对不会把现在的谭嘉平和大学教授联系的一起,他现在的模样跟村长有的一拼。

    “谭老师,我明天要出门一趟,先跟您请个假。”林立钟看到谭嘉平来了,加快了速度,赶紧把最后的数据统计完,小跑着到了人跟前。

    “哦,是有什么事情吗?”谭嘉平接过林立钟手里的本子,仔细查看着。

    “给家里寄信,顺便买点东西,工作的事儿,我拜托给顾明城了,您放心,不会耽误的。”

    “哦,那行,你回头跟冬子说一声就行了。”谭嘉平听到林立钟把工作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之后,就没有问题了,在他看来,只要别耽误试验田里的事情,其他的都好说。

    “好了,您就放心吧。”林立钟也很满意。

    跟村里人的忙碌不同,林立钟现在跟张建国他们一样,专门负责这块试验田里的活计。

    林立钟跟顾明城一样,负责每天的数据统计,只是分工不同。

    张家国他们几个一开始就在这边跟着忙活的人,还是负责田里的日常工作,翻地,除草,播种,施肥,跟在村里干的活差不多,但是,必须严格按照谭嘉平的要求干才行。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有些不习惯的,平时在村里也算是有经验的种地小能手了,结果,到了这里,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了。

    按照谭嘉平的要求,这翻地必须深翻,深度在四十到五十公分之间。这些倒是也能接受,毕竟村里到了春天也是要翻地的,只不过没有这么明确要求深度就是了,大家干活的时候,就会按照自己的力气,随意翻。

    浇水也不一样,第一遍是用水桶提着,一簇一瓢水,不能多浇,也不能漏浇。第二遍才跟村里似的,把地浇透。还有施肥啥的,反正每个流程看着跟村里人种地差不多,但又不一样,整的这群大老爷们完全没了脾气。

    人多了之后,林立钟就把给代老头他们做饭的事儿给推了出去,代老头心里也明白,人多嘴杂,之前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他们悄悄吃啥也不会有什么,但是现在就不好说了。

    代老头在跟谭嘉平商量之后,最终找了老支书,让宋大娘负责他们这个院子的一日三餐,林立钟也很痛快地就把之前剩下的钱和票都交给了宋大娘,这下她可就真的轻松了,不用每次出门都得惦记着要回家做饭了,啧,之前光想着照顾代老头他们了,但是把自己给困住了。

    所以,第二天林立钟就没有早起,今天没有打算去黑市,中午也不用着急赶回来,她很是悠哉,早起就给自己下了分馄饨,鲜肉的,用地就是过年的那个大肘子剩下的肉,汤汤水水的,一大早上起来,喝着就舒服。

    去暖棚里摘了些菜出来,分成了两份,一份是给张翠兰准备的,另一份是给王家准备的,自从这野菜下来之后,林立钟就没有再给谢仁供货了,偶尔想起来了,就给对方送一次,想不来就算了,反正谢仁现在也不指着林立钟这里的菜吃饭了。

    黑市那边,林立钟也暂时没打算去,现在里面应该是粮食交易多,而且大概率是买的多,卖的少。

    现在是春天,俗话说年好过,春难熬,这个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地里的野菜虽然多,但毕竟不是粮食,只能搭配着吃。

    这里一年只能收一季粮食,这离着秋天还早,所以,家家户户都是精打细算,这还没过初五的时候,村里有些人家就已经吃上杂面窝窝了。

    现在有了野菜,就变成了野菜窝窝,就昨天,宋大娘还蒸了一大锅,用得是婆婆丁,也就是蒲公英,林立钟也跟着吃了几个,除了拉嗓子,没别的毛病。

    林立钟吃过早饭,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路上已经看不见冰冻了,这段时间又没有下雨,所以相对来说路好走了不少。

    林立钟到了县城以后,已经八点多了,没有去邮局和供销社,而是先去了纺织厂家属院。

    路过纺织厂的时候,看到厂区的大门前聚集了不少的人,好像是门口贴了什么东西,大家都往那边挤。

    林立钟见人不少,就没凑这热闹,直接去了后面的家属院。

    这次也是巧了,只有方老太太一个人在家。

    “立钟来了,赶紧来坐,你这也是来报名的吗?”

    “报名?方奶奶,什么报名啊?”林立钟说完就自己反应过来了,上次来的时候,方老太太跟张翠兰都提到过纺织厂招工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了,“是厂里要招工了?”

    “对,说是前天贴的告示,这刚开始报名呢,”方老太太把茶水放到了林立钟跟前,“来,先喝点水。”

    “谢谢方奶奶,”早上的馄饨有点咸了,林立钟端起茶杯赶紧喝了点,“我打厂区那边过来,看到门前围了不少的人,原来是贴了招工告示了,怪不得呢。”

    “人多吧?咱们纺织厂这福利待遇在整个县里可是这个。”方老太太竖起了大拇指,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嗯,特别多,方奶奶,你不知道,根本挤不进去都,里三层外三层的,水泄不通。”

    “那肯定的啊,立钟啊,我跟你说,这次招工可是面向外面的,不论是不是厂里的子弟都可以报名,”

    “哦,那这可是很少见的,我们家那边的机械厂,近几年都是内招,根本不敢往外透露消息。”林立钟说的是实情,这几年的招工名额都稀罕的跟金子似的,自己厂子里的子弟还不够分呢,怎么会让外边的人知道。

    “这次啊,听说是荀副厂长坚持的,这条生产线也是人家荀副厂长找来的,为此都跟厂子急眼了。”

    “哦,就是上次翠兰姐说的那条专供外贸的生产线吧。”

    “对,没错,就是那个,荀副厂长可是说了,必须招符合要求的人进来,这可是出口创汇的东西,马虎不得。”

    “哦,那这荀副厂挺厉害的。”林立钟没说的是,这人点子够硬,头够铁的。

    要知道,这对外招工可是把厂里的人都给得罪了,毕竟谁家没几个要下乡的孩子呢,再不济,谁还没几个亲朋故旧了,本来可以让孩子轻松拿下的名额,让着荀副厂长一折腾,难度增加了不只是一点点。

    要是这荀副厂长的背景一般,也不能搞到这么抢手、、、的生产线了。

    “那是,我听翠兰说,这荀副厂长可是北平那边过来的,这次的生产线好像就是他走的自己家里的关系。”方老太太对这些小道消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方奶奶,那这次的招工报名有限制吗?”

    “户口方面没有,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都可以,只是要考试,必须考过了才行,还要考什么英语,对,就是英语。”

    “还考英语呢,”林立钟这倒是头一次见。

    “可不咋地,这个条件一出,可是劝退了厂里不少的子弟,好家伙,之前那些叫嚣着自己孩子一定没问题的那几家,这两天走路都绕着人走,哈哈,哎,对了,就你们村出来的那个韩淑霞也报名了,她对象,李国庆那小子,还跟人显摆来着。”

    “哟,还有这回事呢,”林立钟已经想到了,韩淑霞是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

    “要说起来,这老李两口子也是真的狠下心了,这老三李国庆结婚之后,就给分出来了,虽然没有让他们两口子搬出来,但是已经单独开火了。”方老太太一说起八卦来,眉飞色舞的,好像就没有她不知道的消息,“我跟你说哟,这李家老三原来花钱就大手大脚的,在这家属院里都是出了名的,这分出来之后,人家还照旧,一个月的工资到手不到十天就没了,他那媳妇也是狠人,愣是不往外出钱,逼着李国庆去跟老李两口要,为此还把自己饿晕了,哎哟,你不知道当时那闹的呀,”

    林立钟觉得这次没有白来,这八卦听得比故事都精彩。

    这韩淑霞跟她婆婆斗智斗勇的事情,都可以改成段子了,不过到底是老的拗不过小的,李妈不忍心自己儿子挨饿,最终还是掏钱给两人买了粮食,让着新婚的小夫妻俩不至于饿肚子。

    林立钟把给带来的菜给方老太太交代清楚之后,就准备走了,张翠兰不在,也没法打探更多的内幕了。

    走到厂子门口的时候,人已经散的差不多了,剩下四五个人一直在告示前面盯着看。

    林立钟走到跟前,看到了告示的内容。

    跟方老太太说的大差不差,报名时间就在本周,今天已经是周三了,还有两天的时间,对文化水平也有了要求,必须是高中毕业才行,考试内容特意强调了英语,这也是跟以往最不一样的地方。

    确认过之后,林立钟就赶紧回去了,她得回去赶紧跟老支书说一下,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可惜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133088/4005013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133088/4005013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