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时分,众人抵达栏杆集镇。在镇子旁边的池塘里,众人将身上清洗了一番。
毫不夸张的说,池塘的水原本是清澈透底的。但在众人洗过了之后,变成了一塘墨汁。而且还是松墨墨汁。
若是当世书法大家王羲之还活着的话,见到这一塘松墨墨汁,或许会书兴大发,蘸着池塘水写一帖名帖出来。
百姓们又是觉得好笑,又是觉得心酸。特别是众人从水中出来之后,洗干净的身体上红通通的,像是烤熟的虾皮一般,还有人身上有连串的水泡。便知道这些人受了多大的罪。这些都是炙热所导致的损伤,虽然不同于烧伤,但其实也很痛苦。起码得七八日才能慢慢的恢复过来。
百姓们凑了些衣物给众人送来,都是一些破破烂烂的布衣,仅供蔽体而已。但此刻却也不计较这些了,遮挡一下身体,免得太难看。
百姓们还煮了饭食汤水送来,虽然李徽竭力拒绝,告诉他们自己等人留在镇子里的大车上有干粮,不必让百姓破费。但是百姓们执意要表达心意,否则便不肯走。李徽便也只能作罢,答应吃他们的饭菜。
这一顿虽都是些粗茶淡饭,但对饿了许久的众人而言不啻为美味佳肴。吃饱喝足之后,众人在镇子中的大院里集体歇息,疲惫欲死的众人往屋子里和院子里的树荫下一躺下,很快便都呼呼睡去。
李徽也困顿之极,走路都有些摇摇晃晃了。但他还是强撑着叫来蒋胜,让他安排几组人手警戒镇子周边。大火虽然逼走了叛军,但不可掉以轻心。万一这帮人抱着毁坏麦田的目的从碾子山北边绕过来报复,那可是麻烦事,不得不防。
这一觉睡的极为香甜,等李徽口干舌燥的睁开眼的时候,发现屋子里漆黑一片,窗外也是漆黑一片,居然已经是晚上了。
李徽一骨碌爬起身来往外走,外边横七竖八的躺着许多人,还在鼾声大作的呼呼大睡。若没人叫醒他们,估摸着这一觉怕是要睡到明天早上了。
李徽也不惊动他们,出了门来到院子里。却见院子门口的大树下坐着十几个人,正在小声的说话。
李徽走过去的时候,周澈在人群中站起身来低声笑道:“兄弟醒啦?怎么不多睡一会?”
李徽拱手道:“兄长怎么没歇息?”
周澈道:“我歇息了,睡到傍晚起来的。见你睡得香甜,便没有打搅你。”
李徽点头,看向周围站着的众人,那是一些本地的百姓。李徽认出了其中一人便是白天那位老者。他们都恭敬的站着看着李徽。
“诸位乡亲,有礼了。”李徽笑道。
“见过李县令,我们把李县令吵醒了么?实在该死。”那老者忙躬身道。
李徽笑道:“哪有的事。坐吧,坐吧。你们怎么在这里?”李徽一屁股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端起面前石头上的一碗水咕咚咕咚灌下去,抹着嘴上的水渍,满足的叹息一声。
周澈笑道:“这位丁老丈是来和我们商议,是否该提前收割麦子的。他们说,麦子也能收割了。不如提前收割,入仓为安,免得贼子惦记。瞧,这和兄弟所想的倒是不谋而合了。”
那老者笑道:“是啊,李县令,我们都是这么想的。”
李徽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开始收割。免得贼子觊觎。我们在这里呆几日,也好做些保护。”
那丁老者点头道:“好好。李县令既然同意了,那老汉明日便召集众乡亲,通知跑出去的人回来。明日开始便收割麦子。李县令和周县尉坐镇于此,我们便放心了。”
李徽笑道:“好。那便这么定了。我们会在此保护的。”
那丁老者连声道谢,带着众百姓行礼告辞离去。
周澈提起茶壶给李徽面前的碗里再倒了一碗水。李徽端起来喝干,长长的吁了口气,仰头看着天上的繁星。
“你似乎有什么心事?”周澈微笑问道。
“没有任何援军的消息是么?这都二更天了吧。”李徽轻声道。
周澈道:“我已然命人去南边官道上守着,如果有援军前来,定然会回来禀报的。”
李徽摇头道:“不会来了。从我们送出消息,到现在,已经三天时间了。历阳郡距此不过两百多里。若是即刻出兵的话,两天时间便能赶到。算上耽搁,三天也足够了。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的消息,那只说明他们压根没有派出兵马。或者即便派兵前来,也没有紧急行军,而是慢慢吞吞。”
周澈沉声道:“你不必放在心上,只能说,幸亏你决策果断,及时改变了策略。否则的话,我们到现在还困在碾子山上。援军不来,我们便是死路一条。”
李徽苦笑道:“我只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罢了。王牧之怎能熟视无睹?他难道不知道我居巢县面临的情形么?他难道不知道贼兵抢走了粮食的后果么?”
周澈叹了口气,沉默了片刻道:“哦,对了,我已然命人进山去查看了,敌军已经确实退走了。北坡山洼里咱们俘虏的那些受伤的贼兵我也命人押回来了。还有,大火熄灭了。一直烧到了合肥县那边的山头,林子烧完了,也就灭了。”
李徽笑道:“那可太好了。还是你想的周到,我都忘了那些俘虏了。他们还真能熬,居然没死。”
周澈笑道:“确实没死,但都只剩下半条命了。我审讯了几名俘虏,他们确实是寿春叛军。和我们所知道的正相印证。他们此次南下抢粮草,是为了应对桓大司马即将到来的进攻。袁真要坚守寿春,招募了许多兵马,拉了许多壮丁。正在大肆加固城墙挖掘壕沟,以阻挡桓大司马的讨伐。”
李徽点头道:“那也不是什么秘密。我并不关心这些事,我来护粮,只是为了咱们居巢县的百姓。为了咱们自己。”
周澈点头道:“是啊,咱们只管分内之事。不过,我在想,王牧之不肯出兵,不知是否和此事有关?”
李徽一愣,皱眉问道:“你是说,王牧之知道此中厉害,故意不肯出兵,让贼兵抢了咱们的麦子,以便固守寿春?”
周澈沉声道:“我记得兄弟跟我说过朝廷的局势,桓氏和朝廷里的王谢大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桓大司马北伐失利之后将责任归咎于袁真。袁真才会占据寿春反叛。桓大司马讨伐袁真,也是挽回颜面和声望的行为。如果站在王谢的立场上,他们希望的或许是桓温连袁真也无法摆平,这对桓温是更进一步的打击。”
李徽心中凛然,他完全明白周澈的意思。这听起来很夸张很荒谬,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如果说王牧之故意不出兵,便是让叛军抢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35501/420911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35501/420911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