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930斩断
魏广德答应张居正,不会干预他操作大赦天下时,让徐家子也借此机会获得赦免,张居正心中就是一松,一颗也在心里的大石算是放下了。
接下来的谈话,就是这两天魏广德处理的那些奏疏。
“昨日宣大总督王崇古上奏,言义王俺答请乞四事:一、请给王印。二、许贡使入京。三、请给铁锅。四、请抚赏俺答等各部亲属。”
魏广德开口说道。
张居正点点头,“虽然合约已经签订,但是王印一直没有颁赐。
既然如今俺答请赐,那就给吧。”
魏广德笑笑,“我已经问过礼部,说已经准备了顺义王镶金银印,到时候看派谁为天使过去一趟就是了。”
“善贷看谁去合适?”
张居正随口问道。
一般来说,承担了这样封赐任务的官员,差事儿办成回京就会升一级,实在是一个升官的捷径。
当初陈谨本来就是要参与一个郡王的封赐仪式,结果半途染病逾期落职,被外放任惠州推官,而给他预留的太常寺官职,最后落第魏广德头上。
魏广德明白张居正的想法,给自己送好处,于是笑笑就说道:“那就让太常寺少卿江治去吧,听说他喜欢工事,回来以后就让他跟着朱尚书做事吧。”
听到魏广德的话,张居正微笑着点点头。
工部,自从严嵩时期就一直被江西人把持,看样子魏广德也是把工部当做江西人的自留地。
江治,就是准备接替朱衡的工部尚书了。
对于江治,张居正并不陌生,说起来还是他的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
“杨博掌吏部以后,我准备让他负责进行一次京察。”
张居正忽然说道。
当初高拱回朝执掌吏部,就是通过京察完成手下的人事调整,也帮助高拱掌控了整个朝堂。
张居正这个时候提出京察,魏广德不得不重视起来。
或许是知道会引起魏广德的不安,张居正又接着说道:“届时吏部的调整名单,会经过内阁的认可,绝不会擅自决定。”
这就是向魏广德示好,表示并不是他想仿效高拱的做法,掌控朝堂。
“吏部侍郎如何调整?”
魏广德没有完全接受张居正的示好,而是忽然开口说道。
“除张四维外,皆可调整。”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答道。
“张四维”
魏广德点点头,知道肯定是杨博掌控吏部需要的助力,毕竟都是山西老乡。
张居正的话,其实也表示吏部侍郎可以安排给魏广德中意的人,也算是给魏广德一个安全保障。
魏广德还记得,当初自以为在吏部有人,结果还是失去了对吏部的控制。
说起来,就是自己在吏部安排的人官职太低,不足以抵抗高拱的压力。
所以这次,魏广德把目标定位在六部侍郎这个级别。
虽然自己手上没有合适的,可以出任尚书的官员,但是担任侍郎还是可以的。
而侍郎,就是升尚书的必经之路。
经过侍郎的历练,掌控一部也就不难了。
只不过他们可以这样考虑,但是魏广德还得考虑其他情况,于是开口说道:“我记得,隆庆元年时就曾奉旨考察京官,在二年朝觐考察外官,三年又遵例考察京官,四年考察言官,五年又朝觐考察外官。
六年进行了五考,今年又要进行京察,朝野上下会不会有意见?”
“隆庆四年和五年,高拱利用京察排出异己,朝野上下,六部五寺安插自己人,才篡取在朝堂上巨大的影响力。
若是我们不尽快开展京察,让这些党羽继续留在朝堂,未来会发生什么,可就不好说了。”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的担心,当即说道。
这些事儿他自然是考虑过的,而且还是亲历者,如何会想不到。
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必须要这么做。
若是不能清除高拱党羽,说不得他们就会和高拱再度勾结在一起,酿出什么祸事来。
那时候的影响,可就会比开展一次京察要大上许多。
张居正不愿意冒险。
实际上就在前两日,再启京察的决定他就已经和杨博商议好了。
别看杨博还是兵部尚书,但是一旦魏广德这里点头,内阁马上就会以阁议的形式报送宫里人事变化的奏疏。
而杨博转迁吏部后,第一件事儿就是组织开展京察,扫除高拱党羽。
在这个特殊时期,宫里应该会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而不会出来阻止才对。
再说,就算宫里有意见,或者朝廷百官有不同见解,只要内阁张居正和魏广德一力支持,再有杨博的影响力,此事也可以强行推动。
两个人之后又讲了些其他事儿,总算是把近期需要处理的事儿都说完。
“吕调阳迁内阁后,礼部的事儿还是要他管起来,至少大行皇帝的丧仪是他在做,就算陆树声愿意赴京出任礼部尚书,在他抓起礼部事务前,他的主要职责还是礼部那边,内阁倒是其次了。”
魏广德又说道。
毕竟现在料理隆庆皇帝的丧事才是朝廷的重点,需要内阁和礼部有充分的配合完成此事。
“这是自然,宫里就算同意吕调阳入阁,在入阁之初,阁务也暂时不是他主抓,先帝丧仪才是他主要负责的事务。”
张居正点头说道。
“近日我听朝野流传,说先帝大行之前,并没有说要冯保为顾命,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魏广德又问道。
朝政说完,魏广德自然也要详细问清楚,隆庆皇帝死前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别搞到最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
之前见陈皇后、李贵妃,魏广德也没好问这个事儿。
冯保,这两日魏广德也没有见他,所以吃不准现在冯保对他的态度。
先搞清楚冯保到底是不是狡诏就很重要,若是,魏广德就得重新考虑和他的关系。
这样的人,随时都可能翻船,只要宫里一纸诏书便可。
“当初让高拱、我,还有高仪和冯保为顾命大臣,乃是先帝在临终前一日当着陈皇后的面所说,绝无虚假。”
张居正没有用什么文字陷阱,很清楚的告知魏广德当时隆庆皇帝说这话时的场面。
“陈皇后也在。”
魏广德微微点头,他这才在心里放下心来。
怪不得之前听说朝廷百官上奏弹劾冯保狡诏,但是宫里却始终没有发话。
显然,陈皇后因为当时在场,所以知道详情。
百官明显就是不知道这些,只是自顾自臆想,认为大明朝立国百年,从未有过太监顾命的先例,隆庆皇帝就算病糊涂了,也不能下这样的旨意。
实际上,当时隆庆皇帝的精神状态如何,陈皇后是有发言权的。
于是,张居正把皇帝临终前一日召见他们三位阁臣的场面叙述了一遍,这样魏广德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实际情况。
魏广德自然也根据张居正描述的场景,知道那是隆庆皇帝真实意志的体现。
他不像那些大臣,对太监有什么轻蔑,认为不能成事,或者真要是太监成事那就是祸国殃民的大祸事。
“善贷是听到那些人的呱噪吧,那时候我不在京城,否则也不会容许有人拿此来说事。”
张居正开口道。
魏广德知道,京城里闹起来的时候,张居正那两天正好是前往天寿山视察皇帝陵寝工程,或许这也是高拱算计的缘故。
就是要张居正不在京城,没法出来解释此事,而他和高仪则会置身事外不说,宫里自然也不屑出来辩解的法子,以此混淆视听。
高拱被罢免驱逐后,朝廷这两天没人再上奏疏了,但是大家私下里还是在议论。
虽然在罢免高拱的当天,张居正就说明白了此事,但是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自然也不会让所有人都信服。
“人言可畏,这两天我见到几个老友,他们多多少少在心里也有所怀疑。”
魏广德苦笑道,“唉,冯公公的位置,多少是有点尴尬。”
“冯公公只是执掌司礼监,负责批红,对朝政也是不能干涉的。”
张居正开口说道。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魏广德就回了自己值房开始办公,张居正也在值房里开始处理政务。
不过因为大病初愈的缘故,所以他处理的奏疏自然是没有魏广德多,只有平时的一小半,不过这也代表着大明朝内阁重新步入了正轨。
随后两日,魏广德和张居正一边关注礼部对隆庆皇帝葬礼,一边商议官职的分配,一切都分配妥当后,首辅张居正和次辅魏广德这才向宫里递交了请求增补阁臣和新的礼部、吏部尚书人选的奏疏。
而在这份奏疏递交上去前,张居正和魏广德还不得不面对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阻力,那就是冯保。
当初陆树声在南京国子监担任司业时,冯保曾请托帮助,把国子监里几个和他有关系的学子在考试中给中上的评级,方便冯保为他们安排地方担任教喻。
但是陆树声为人正直,自然不愿意做这种事儿,因而严词拒绝。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628996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628996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