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638章 斯巴达主义健身房
    早上九点钟左右,郭康所在的船上,已经能看到隐约看到远处的尼罗河河滩了。

    前方的战船开始展开队形。不过郭康他们这些货船,操纵性很差,只能大致聚在一起,也不敢离得太近,其实没什么阵型可言。整个船队还在缓缓向前行驶。

    又过了半个钟头,他已经能看见亚历山大里亚港口,还有附近岛屿上的建筑遗址了。乔安娜说,这些小岛和沙洲上,当年还有一些建筑和住民。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大岛,就是灯塔所在的法罗斯岛。

    不过一百多年前,塞浦路斯王国发起的十字军,彻底摧毁了亚历山大。岛上这些设施,也都被无孔不入的十字军劫匪破坏一空。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这些服务于航道的建筑,也就从此荒废掉了。

    这个时候,已经能看到城市外的海面上,有不少桅杆的影子。仔细看,还有黑烟升起,那边应该就是围城的战场了。敌人显然也注意到了他们,哪怕在这里,也已经能看到那边的船只正在组织起来,渐渐形成了战线。

    他们这边,军团长的船上,也升起了旗帜。

    这个时代,地中海上,战斗用的船,还是桨帆船为主。罗马的海军也是如此。相比于大型帆船,划桨船速度更快,也灵活得多。船上有专门的撞角,以及弩炮或者新出现的火炮。

    而他们这种帆船,在这个时代,操作性还很糟糕。运送物资还行,用来进行战斗,就有些太笨拙了。

    非要说的话,帆船作为战船,倒也不是说不能用。在欧洲大陆西北,风浪更高更急的北海上,大型帆船也有一些优点。但是,只要有条件,大家还是宁可使用划桨船。英法战争的时候,热那亚人的几条划桨船,就把规模大得多的英格兰舰队打的团团转。可见,这种技术优势,还是存在的。

    帆船的优势,是能节约大量桨手。而桨手,也是舰队里成本最高的一部分。一艘常见的“加利”型桨帆船,就得小二百个桨手。一支成型的舰队,光桨手的数量也能轻松达到一个军团的规模。

    因此,养一支海军,是个十分昂贵的任务。哪怕身处海边,常年有作战需求的国家,都很难维持一支随时可用的舰队。

    东罗马还算兴盛的时候,借助庞大的财源,能维持数百艘划桨船。科穆宁王朝时期,曼努埃尔一世远征埃及,也攻打过达米埃塔港,那会儿他带了包括盟军150艘以上的划桨船;此外,那会儿的意大利城邦,对余威尚在的罗马人也还有点敬畏——他们名义上还是罗马的封臣,也乐意接受价格公道的调遣。威尼斯人就能再提供一百艘船,还可以让各处的定居点,给罗马舰队提供补给和维护服务。

    不过后来,罗马在内乱中迅速衰败下去。海上力量尤其需要持续维护,因为衰败的特别明显。1203年的时候,整个国家只有20艘破旧不堪用的船了,甚至没法作为战舰使用。等到米海尔八世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设法重建舰队,也只有80艘船。

    巴列奥略王朝,也只有开国这一位有些本事。他之后,继任者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安德罗尼卡二世的时候,为了省钱,直接把舰队裁撤吊了,改为直接租借热那亚船队。此后,本土的舰队虽然也重建过,但规模一直不到20艘;各次战斗中,能够一次出动的,最多也就不到10个。

    好在这会儿,爱琴海和黑海沿岸的海盗,也衰落了不少。小亚的突厥牧民,虽然也有兼职当海盗的,但显然不太专业。虽然人多,却连打这点舰队都费劲。所以,也就这么一直凑乎着……

    至于紫帐汗国,干脆长期没有海军,充其量只有沿河的一些运输船。仅有的舰队,还是当初进入大都之后接管的。后来国家逐渐兴盛起来,为了维持黑海的贸易安全,不依赖意大利人,才开始扩建水师,在大都组建舰队,堵住马尔马拉海。不过,最多也还是几十条船的规模。

    舰队里的桨手,大多是希腊人——不是大都城里,那些靠着祖产,天天无所事事,到处喝茶、唱戏剧、写文章吹牛打屁的“希腊人”。而是在摩里亚地区,那些日子并不富裕,经常要出海讨生活的、真正意义上的希腊人。

    摩里亚就是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当地沿海的希腊人,从荷马的时代,就开始划着桨帆船,四处航行了。直到现在,那里都在提供优秀的桨手。按郭康的记忆,在他们那边的历史上,一直到奥斯曼时期,苏丹都在沿海的希腊人社区里,登记桨手,雇佣他们作战。

    虽然因为后世蛮族,喜欢认希腊人当精神祖宗,盛赞他们的伟大,但希腊本土其实并不富裕。因此,人口稍微多一些,大家就只能冒着危险,出海讨生活。可能就是这样的环境,才让他们养成了这种风俗吧。

    紫帐汗国刚刚南下控制希腊地区的时候,当地的情况还很混乱。西方来的拉丁领主和佣兵,四处横行无忌,本地土匪也十分猖獗,整个希腊地区本来就多山,这下更是成了个土匪窝。后来,紫帐汗国出兵赶走了拉丁人和佣兵团伙,剿灭了大部分土匪,在山区劝农,推广棉花、橄榄等经济作物。沿海地区,也组织起来,由官府租借工具,进行渔业生产。这样,才把当地稳定下来。

    生活稳定之后,当地人也开始有了精神追求。大概在巴西尔三世执政时期,摩里亚地区兴起了“战士公社”运动。这种组织,最开始是山民之间的简单互助团体。有时候,也会用来组织人手,参与斗殴,在山间进行抢水之类的有活力行动。后来,这个风俗传到了雅典,又传到了大都,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

    这个时候,紫帐汗国的统治已经十分巩固,学者们接受现实的同时,开始思考一个描述起来很简单,但解释起来却十分复杂的问题:罗马到底是什么?

    在以往,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思考的。大众普遍认知里,自己就是罗马人,而希腊人干脆是个骂人的话,意思和“异教徒”差不多。至于为什么这样,大伙儿基本上都是文盲,也不会去想的。

    但是,紫帐汗国因为自身传统问题,特别重视教育,而且莫名地重视历史教育。随着这种教育的推广,更多人的脑子活络起来,开始审视自己和家乡的历史。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在乡学或者军团里,接受过公共教育,会汉字,懂一些希腊语。他们都参加过军队,之后则成为军中或者地方上的基层骨干人员。因此,既懂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很了解家乡和其他地方的情况。

    他们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不同的名称,建立过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北方,有些地方,甚至从来没被古罗马统治过。这些政权,和罗马有什么关系?这些地方的人,为什么是罗马人?各地的语言,也都不太一样,那这些希腊语、保加利亚语,和拉丁语、和汉字,到底有什么联系?甚至,罗马历史上,宗教都是变化过的,那么罗马是不是和宗教绑定的?会不会继续变化……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都需要进行解释。

    汗廷官方的说法比较简单。官方说法认为,罗马是一种法统,这种法统,是超过地区、语言和族群的。罗马的使命也很简单,就是实现统一,复兴古时候的盛世,让所有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乃至接近先贤理想中的社会。尹大牧首时,教会把这个思路正式总结出来,归为“大一统”和“致太平”两个口号。

    在这种认知下,地方历史和罗马历史并不冲突,地方风俗里的优秀部分反而应该得到提倡,甚至让其他人也来学习,引入所有罗马人的习惯之中。而不同的宗教,尤其是古时候的多神教,被认为是当时文化不发达、人们对世界认知尚不清晰,因此得出的片面结论。不用倒车回去,但也不用忌讳。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希腊人当年那些艺术创作,反倒是可以学习的,实际上也已经被历代先贤借鉴过了。

    至于文字语言,汗廷认可“原初语言”的思想,并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分开的。虽然不把旧约当做教义典籍,但巴别塔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对于语言发展的隐喻,经常用来描述这个道理。所以,汗廷鼓励大家学习使用汉字和统一的语言,但地方方言,也是发展的自然结果,一时改不掉也不用强求。

    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战士公社”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他们的想法,被称为“斯巴达主义”。这些人认为,古希腊的不同地区,代表了希腊文化个性的不同侧面。其中,最为先进的,就是斯巴达人;而反面代表,就是雅典。

    斯巴达人信奉纪律和武力,推崇集体主义,而雅典盛产各种油嘴滑舌的辩论家,喜欢鼓吹个人私利;斯巴达人从事农业和战争,而雅典人喜欢商业;斯巴达人崇尚军事权威,而雅典人喜欢原始的民主制度;斯巴达人重视男性之间的战友情谊,而雅典人纵容妇女,甚至能因为好看就把女犯免罪……如此种种,说明斯巴达才是当时希腊文化里,最优秀的代表。

    当然,斯巴达也绝非是理想国,相反,他们的问题也一大堆——比如他们推崇强力,却忽视道德;只知道争抢,却不知道团结同胞,甚至去奴役他们。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战士公社的瓦解和斯巴达的衰落。这也是今人,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反思之后,需要引以为戒的。

    在郭康看来,这套理论显然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暴论。里头不少论据,恐怕是学者们因为史料不足,强行脑补出来,甚至是曲解出来的。但“斯巴达主义”还是在希腊语地区迅速流行开——毕竟,它的受众,就是军团出身的成年男性战士,而且也做到了既肯定本地优良传统、又融合罗马特色,成功实现了“通三统”。那就算曲解了一部分,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解了。

    这些“战士公社”,也确实给罗马提供了不少兵源。之前郭康去港口那儿的营区找史恪,跟营区里的士兵聊过。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来自摩里亚南部沿海和各个岛屿上的渔村。

    这些人往往以“斯巴达人”自居,认为大都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50751/10944136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50751/10944136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