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听此言,陈永华大吃一惊,而郑成功也无法绷住脸色,本叩着桌面的手,也不自觉的握紧。
一时间场面有在沉闷,过了一会,郑成功的声音传了出来,似是因为激动而略显的有些沙哑:“周王于江面大破虏军水师,阵斩耿仲明,长江之上,虏军再无成规模的水师,周王又何必非要吾出兵呢!”
“国姓,郑家水师强横,步军亦有六万众,吾王曾言,但能增我军一分之力,也要争取,更何况吾王对国姓惺惺相惜,大好年华,岂能不昂扬而上,成就一番伟业,名垂青史,万古流芳!”沈从文神情严肃的说道。
听闻此话,郑成功不理陈永华的眼色,长身而起,大笑道:“哈哈哈,周王亦豪杰也,如此震古烁今之战,吾岂能缺席,将来煌煌史册,焉知何以羞吾,吾意以决,整顿三军,与周王同袍而战,会猎鞑虏!”
至于接收闽地之事,则待战后细谈,郑成功直言:“周王若出尔反尔,不类英雄,得此骂名,则吾之水师,沿江袭扰,四海不得安宁。”
事以谈妥,沈从文遣护卫急奔福州,将所谈之事告知韩雄,让其快马急报大王,而在沈从文离开厅后,陈永华皱着眉头,对着郑成功说道:“国姓,大军北上,粮草补给之事当如何?”
“吾既发大兵相助,粮草辎重之事,自当由孟浚一力担之。”
陈永华闻言沉默了一会,他心中最大的隐忧根本不是粮草补给,只是他不知道是不是该说出去。
这时陈永华见郑成功背手而走,神色振奋,满脸跃跃欲试的模样,陈永华叹了口气,走到郑成功身旁,低声说道:“国姓,此战,万一周王再胜,恐怕………”
郑成功闻言回头看着陈永华,问道:“恐怕什么?”
“恐怕,其势大难制,风云变幻,日月改色!”
此话一出,郑成功也有些沉默,他缓步走到窗台,看着有些湿闷的天气,许久,才缓缓说道:“便如汝言,孟浚兵败,其退回金陵,清军携大胜而南下,届时又有何人能挡,孙可望守土之犬,李定国又与其不睦,若是清军灭孟浚,重夺江南,吾便是收取闽地,据险而守,又能坚持几年呢?”
这时陈永华有些叹息的说道:“昔年老家主在时,拥兵二十万,战船数千条,控制朝廷,可惜了。”
陈永华说完忽然想起什么来,对着郑成功说道:“国姓,如今老家主尚在清廷之手,若我等出兵湖广,清廷以此相挟,该如何是好?”
郑成功一阵哑然,沉默许久,似是下定决心般,语气坚定的说道:“吾拥大军在外,虏必不敢杀吾父!”
“若是老家主亲自劝降呢?”
过了片刻,郑成功的声音幽幽的传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人皆言父教子忠,未闻教子降敌也,吾志不移,筹备出兵吧!”
…………
郑成功同意出兵,但要用闽地为酬,这消息很快传至福州,韩雄命人将此消息,快马加鞭急递金陵。
但这消息却让韩雄心中有些消沉,他曾在福州安抚百姓,决心与城共存亡,他的部下也曾在分水关撒下热血,纵然战败,士气不堕,直到李成栋退兵求和。
韩雄驻福建,深感民生凋敝,于是在李成栋退兵后,着力于恢复当地民力,他轻徭薄税,并组织修筑水利,整饬吏治,严明法纪,着重打击小吏之贪暴,这使得地方秩序渐稳。
短短半年,闽地民生渐安,百姓感其恩德,皆言韩将军仁义,诸多士绅争相献策,韩雄知民安,则国安,故其政以民为本,深得人心。
可如今投入大量心血的闽地,却要为了大局,而弃之不顾,韩雄心中不甘,不愿,却不得不同意,在信使离开后,韩雄先是召集部将,将大王之决定托盘而出,部将个个不忿,心有不甘,但军令之下,无人反对。
韩雄见众将神色低迷,安慰诸将道:“大将用兵沙场,方是名扬四海之时,大王麾下因战而声名鹊起者不知凡几,诸君随我驻守闽地,劳苦无功,今大王决战于湖广腹心之地,正是诸君立下赫赫战功,封妻荫子之时!”
在安抚好诸将后,韩雄又想起了许许多多由自己提拔起来的各地官吏,随后下发文书,遍询各地官吏,愿随自己离开者,可待郑氏遣人后,再离开福建,前往金陵,若不舍当地百姓,愿留下者,韩雄愿替之,向郑氏举荐,留任原位,但韩雄仍严令,纵然欲追随自己离开闽地,也要安抚百姓,不可害民,违者严惩。
最后,韩雄才召集诸多投奔自己的闽地士人。
厅中,齐聚一堂,人头簇集,虽无人大声言语,但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韩雄步入厅中,坐于主位上。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59047/9540644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59047/9540644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