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话他再也讲不下去了,他终还是舍不得的。
“不敢奢求你再给我机会,但只要这样也好,这样一辈子也好。”曾经有一个这么好的女人爱他,疼他,在意他,已是偏得。
他知足了。
“吾夫枕安,初唤我名,‘姜芙’。”当年她记在叶子上的话,崔枕安记得清楚,每一片经她手所写下的,他都清楚。
微闭双目,在她耳畔轻轻一吻,泛红的眼尾隐于黑夜之中,无人发现,“对不起”
这一句道歉,似仅用气声,却已道尽了全部。
这一瞬,那三个字击于心灵,那叶子上的话,她早就忘了,早就不敢记了,再一提起,好像又将年少的自己拎在眼前。
环住她的手臂微松,那人后退一步。
姜芙知道他没有离开,就在身后。
仰头看着漫天的繁星,姜芙突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缓缓才道:“我想去到处走走,做一个游医,能救更多的人。”
自打不必再寄人篱下,姜芙便爱上了这样的日子。
“好。”身后那人只当这是道别,没有半句废话。
既选择了好好爱她,自会任事都宠着她,让着她,给她最强大的后盾。
他也想学着她当年的样子,默然思念,是苦或也是甜。
城中热闹近乎直到天亮,崔枕安今日离京,她是清楚的。
大军得胜归京,所有人都乐得欢喜。
闻会明带着守城官兵相送,姜芙却未露面。
她带了些银钱,仍旧习惯性的带了两个金镯子在身上,还有一件随身所带的药箱,一些行李,便是她全部的家当。
而今小锦和玉书已经可以撑起一间医馆,姜芙是时候放手,打算出去走走。
这个决定很突然,却也是暗谋许久。
李娘子自是不理解,嚷嚷着不让她走,可闻会明却一言不发,只是取了两张银票出来塞到她手上。
“在外面,也要吃好住好,为了救人,什么都不顾了。”闻会明才送了军队出城,着一身官服还未来得及换下。
唰得一下,姜芙的眼泪便下来了,她握着银票,扑到闻会明的怀中,终是忍不住唤了一声:“爹”
“好孩子。”闻会明知道她的脾气,轻轻拍着她的背道,“爹知道,你这是出去救人,也是救自己。从前的不快都过去了,往后咱们的日子永远是坦途,等你在外游走够了就回来,爹在家等着你。”
“谢谢爹”姜芙庆幸,老天不算薄情,还留给了他一个亲人,闻会明会永远给她留一盏回家的灯,她就当作是个游子,家中永远有人惦念她。
亲自将姜芙送出门去,在踏出门的那一刻,姜芙觉着自己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她不是娇弱不能自理,凡事都只能靠着旁人,想要的东西不敢伸手的弱女子,她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
踏出的每一步都似能生出花来。
从长街头走到尾,所见之景,与儿时记忆中的一样,她爱这样的安宁,爱这样的自由。
一路出城,姜芙四顾望去,其实她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是凭着感觉罢了。
因为前阵子打仗的缘故,官道上的茶水摊都收了,这时也未支起来,走了近乎一个时辰,竟是一个茶水摊子也不见。
夏时已至,日头顶天,行走起来身上出了一身细汗。
路上偶有散商来往。
身上背着药箱和包袱,便觉着有些疲累,寻不到歇脚处,只能就近在路边寻个阴凉处稍歇歇。
才寻到一处树荫坐下,姜芙便有些后悔,本来还以为路上能寻到茶摊,谁知没有,便连水也没带。
抬起袖子拭额上的细汗,谁知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只盛满了水的竹筒将她吓了一跳,顺着握竹筒的手臂看去,崔枕安的脸就在眼前。
这人竟不知何时从树后冒出来,无声也无息。
姜芙满目错愕,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你怎么在这里?”
上下打量他一遍,他一身常服,此时应该率军回京的人,却像突然变出来的一样。
“你不是回京了吗?”
瞧见姜芙满目的惊色,他得意笑笑,将那竹筒又朝姜芙面前送了送,“回京城没意思,我也想出去见识见识民间疾苦。反正京中还有我父皇,反贼已去,足可消停一阵子。”
他行出城去,便将所有事情交待给路行舟,而后换了常服一路折返回黎阳,方知姜芙走了不久。无人知她去了哪里。
他随意丢了一枝木签子,指到哪里便朝那个方向追去,果真走到半路,便看到姜芙身影。
崔枕安觉着这是天意。
既是天意,便不可违。
其实他没有说实话。
他只是想她了。
眼中的惊色一去,姜芙自己也没想到,竟还有些小小的欢喜,长路无方且漫漫,竟真的没有想到,崔枕安能跟过来,放下手里的一切跟过来,只是为了一个不知结果的未来。
“渴了吧。”他晃晃手中的竹筒,里面的水几乎快要洒出来。
姜芙接过,痛饮半筒,身心畅快。
二人就静静的这样坐在树荫里,多余的一句话也没说。
那路行舟回京会面对怎样的一切,姜芙不敢想也不敢问,一切是因果,前人种后人乘,不该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