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妤飞快回去,关上门重新打开了信件。

    只两眼,她放下信,终于确定这其中有大问题。

    信是三年前写的,落款时间是同绪十五年六月一十八,信中说的却是六月二十三日后几日齐昌鹬子山一带有雨。

    齐昌与北临距离相近,忠伯送的信这么长时间都还没到,那从盛京送去齐昌的信又怎么可能短短几日就到呢。

    从盛京到齐昌府遥遥千里,专程写信叮嘱对方下雨要多带伞,等信到了,怕是雨都已经下过了。

    所以……

    沈妤看着信件,所以这封信,或许并非出自京中,可为何却非要在最后写在京中遥盼平安呢。

    这几张纸在护腿中被封得那般好,对方几次三番寻找,已能说明这信件的重要性,这里头到底藏了什么消息?

    沈妤又扫了一遍,目光停在那两个日期上。

    专程将下雨的日期写得那么清楚,这一定就是重点。

    沈妤走到书房,将两个日期和地点誊抄了下来,收好信件扬声喊:“绿药。”

    绿药应声:“公子。”

    “替我找一份历本,要三年前的。”

    绿药不明所以,但小姐吩咐的一定是重要的,一溜烟跑了又一溜烟回来,将过去十年的历本一股脑放在桌上。

    “我找忠伯要的,忠伯可热情了。”

    沈妤没应声,翻开历本,单凭个日期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正苦恼着,二丫端了茶进屋,放在桌上后伸着脖子看了一眼说:“这个我认识。”

    “你认识?”沈妤惊讶道。

    二丫乖巧地点头,“认识啊,”她指着上头的字说:“什么年陆月什么日,我识字呢,这几个字我都认识。”

    沈妤险些摔倒,摸了摸二丫的头说:“是陆月贰拾叁日,往后让绿药教你识字。”

    二丫高兴地点头,又指着另外几个字问:“这几个呢?”

    反正也摸不着苗头,沈妤索性坐下来,教二丫识字,“同绪一十五年六月。”

    二丫想了想,脸色慢慢垮了下来。

    “怎么了?”沈妤偏着头问。

    二丫垂头道:“我记得这个日子,我爹娘就是同绪十五年六月底死的。”

    沈妤爱怜地摸了摸二丫的头发,二丫抹了抹眼泪说:“原本说六月底来赈灾呢,我和爹娘都盼了好久。”

    绿药也坐下来,趴在桌上问:“不是有赈灾么?那你爹娘都是饿死的呀?”

    问完发现自己在揭人伤疤,赶忙捂住嘴,“我随口问的,你也不用回答。”

    二丫却边点头边掉眼泪说:“赈灾是有的,就是给的吃的不够,一家三口才一碗粥,还不够一个人吃,我爹娘都给我吃了,然后他们就……”

    二丫瘪了嘴想哭。

    绿药戳到了二丫的痛处,赶忙拿了块点心给她,“你看你现在什么都不缺,主子对你也好,你爹娘知道了肯定很开心。”

    二丫接了点心,点了点头。

    “那后来呢?”绿药撑着下巴问。

    “后来做买卖的陆氏来赈灾了,给了好些吃的。”

    绿药和沈妤对视了一眼。

    二丫继续说:“我听人说盛京可好了,所有人都可以吃饱,我就跟着流民上京了,我太小了没人买,讨不到饭吃,不过我运气好,管家看我可怜将我收进来了。”

    三年前二丫才八岁,孤身上京求生,也是难得。

    “是真可怜啊。”绿药感叹道,看向沈妤:“是吧公子。”

    沈妤皱眉沉思,喃喃道:“陆氏赈灾……”

    她忽然问:“你家乡是不是在永安?”

    二丫眼睛一亮,“公子你怎么知道?”

    沈妤当然知道,当年永顺闹了旱,颗粒无收,出了好些流民,朝廷赈灾的粮饷杯水车薪,许多地方都开始易子而食。

    永安永安,多讽刺的名字。

    沈妤那时在边关也听到了消息。

    陆氏之所以做得这般大,是因为它有个好名,年年都在接济贫民,年年都在布施,同绪十五年也是一样。

    沈妤记得那年她还写信央求外祖母,将她的零花钱扣了买粮食给灾民。

    “永安”,沈妤在纸上落下二字,就在齐昌二字的旁边。

    看着并排的两个地名,沈妤眉心忽然皱了皱,“绿药,拿舆图来。”

    绿药应声而动,书房就有舆图,翻出来铺在桌上。

    片刻。

    沈妤将舆图一卷,拿起那张记着日期和地名的纸条吩咐道:“我出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90119/4838667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90119/4838667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