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第五百九十三章 我太想进步了
    一桶桶将近三厘米的虾苗,倒进养殖池里后,立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算上七星湾和担担岛,李多鱼一共有三十口海水塘。

    每口在十五到二十亩不等。

    总共海水池养殖面积在五百亩左右。

    单从数字来看,好像很多的样子,然而真的一点都不多,跟北方动不动就上万亩的规格来说,他这个规模在国内还真排不上号。

    可李多鱼并没打算短时间内,极速扩大养殖规模。

    没记错的话,那个席卷全球养虾行业的“虾瘟”很快就要到了。

    到时候,那些头部养虾厂,将会体会到大自然的残酷。

    一旦虾瘟来了后,到时候,谁养得越多,那就亏得越多。

    这也是李多鱼没有盲目扩张,愿意花这么多钱培育选育优良虾种的原因。

    届时,虾瘟病毒要真爆发的话,他要是能赶在那个时间节点,培育出抵抗这种病毒的优质虾苗。

    到时候国内的所有虾农都得给他打工了。

    拿前世大闸蟹养殖来说,太湖、宝应湖、固城湖的蟹农都在给阳澄湖的蟹农打工。

    因为大闸蟹要卖上好价钱,就必须要冠上阳澄湖的标签,就就肯定要跑去过水的。

    而所谓的过水,实际就是把外地大闸蟹拿到当地的蟹塘里泡一泡,等收购商来收购。

    到时候,这些大闸蟹就是阳澄湖出产的,还会打上阳澄湖的扣子标签。

    有些当地的蟹农,甚至都不需要养大闸蟹,每年靠着过水蟹都能赚不少钱。

    可这也只是大闸蟹养殖利益上的其中一环,真正赚到大钱的,并不是这些耍小聪明的蟹农。

    而是卖蟹苗给他们的老板,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大闸蟹养殖户都得心甘情愿地给“射阳”这个地方打工。

    因为全国七成以上的蟹苗都产自那里,你想要养大闸蟹的话,就得过来向我买苗。

    养殖行业也是个划分明确的金字塔结构,那些虾农、蟹农、海带养殖户都是金字塔的最底层。

    负责“过水蟹”这些人,可能在中上的位置,而真正占据着高位,并影响整个行业的,绝对是那些苗种供应商。

    李多鱼这人也没多大野心,也没想把养虾厂的规模搞得有多大。

    感觉差不多,全省最大就行了,没必要跟北方那边比,毕竟人家平原多。

    随便一推,都是上万亩的池塘,可就他们闽省这种丘陵地带,但凡平一点的地方,大多都被拿去盖房子了。

    李多鱼所追求的,也不是公司今年生产了多少万吨虾,毕竟养殖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高。

    他可不想学那家扇贝会跑的公司,到时候,也突然跟大家说一句:“我们闽龙的虾全都跑了。”

    李多鱼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成为水产养殖业金字塔顶端的那些存在。

    比如优质苗种供应商,优质饲料供应商,当然还有渠道商,也是金字塔最顶端的。

    只是这碗饭,他还真吃不了,还是给陈元素、安经理他们这样的人去吃吧。

    随着育苗池里的虾苗越来越大,李多鱼让绝大多数虾苗都入池了。

    那三十口养殖塘都有跟育苗池一样的编号。

    而虾苗入池后,李多鱼招的那些工人则全忙碌了起来,一般是三个人一组。

    专门负责两口养殖池,每天都得记录两遍虾塘相对应的信息。

    且就跟鳗鱼厂这边的规章制度一样,这些小组还得随机抽查其他组。

    李多鱼这个制度是前世跟老板学的,如果一直负责一口池塘的话。

    前期倒还好,到了后期百分百会产生惰性,很多工人测都懒得测。

    直接就是抄昨天的,而互相抽查的话,是有连带责任的,大家也不太敢乱来。

    总之,李多鱼曾经也是给人打工的,不能对打工的抱有太美好的想法。

    毕竟拿工资的,肯定没有赚钱的老板操心的多,这个是必然的。

    李多鱼这些养殖塘也不单单只有养虾,一共混养了三种水产品。

    分别是底层的青蟹和溢蛏,还有中下层的海虾,可惜这是咸水,不然李多鱼还真想养点大头鲢。

    前世那些养殖专家,好像把这个叫做什么“立体养殖法”。

    就是根据水层的不同,从而养殖不同的水产品。

    就拿海狼和半边鱼来说,一个海面街溜子,一个海底的卧沙老宅男。

    这两个物种除了在菜市场能打个照面外,其它时间根本就不可能会撞见对方,所以半边鱼压根就不是海狼的菜。

    最近这段时间,小舅那位学长雷友山,已经辞掉了原本的工作,正式加入闽龙公司了。

    可这次只有他一个人过来,老婆和孩子依旧还留在青岛那边。

    山东汉子还是比较豪爽的,当着李多鱼的面,直接说道:“要发展好了,我把老婆和孩子一起接过来。”

    “那必须要发展好。”

    李多鱼跟他交谈的过程中,还是能感受到,这人对这养殖这一行是真的热爱。

    事实上,经历过那段时间后,不单单只有雷友山,很多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都很想把事情做好。

    农大的林鹏、孙红这两位老师早就已经到养虾厂来报到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多鱼发现小舅陈冬青介绍的这些人,还真都是人材。

    李多鱼只是跟那位叫林鹏的老师,讲了一些跟饲料有关的事情,并给了一份虾饲料配方。

    为了不让他怀疑,李多鱼就随口胡扯起来,说是港岛那边的养虾户给的。

    可没想这位林老师看到这份饲料配方后,激动到双手都有些颤抖。

    仿佛治好了他多年的宿疾一样,当着大家的面一直夸这份配方,还当场分析了起来,讲得头头是道。

    把李多鱼都给听懵逼了,最蛋疼的是,配方是自己给他的,可他分析的时候,李多鱼这个事主反而听不懂了。

    见林老师那个狂热的模样,李多鱼觉得饲料这一块,自己估计也不用愁了。

    有一个这么好的专家,再加上自己的配方,还有目前最为先进的制料设备,想搞砸都很难啊。

    由于他们研究的很多东西,全都涉及到了闽龙公司的机密,最终除了合作协议外。

    李多鱼又跟他们分别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毕竟核心技术是不能对外透露的。

    跟他们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李多鱼莫名有种说不上来的危机感。

    原本觉得重生就可以横着走,现在看来那都是作者的臆想。

    自己要是再不好好努力,说不定,很快就会被大家给追上。

    肖卫东的父母这么一闹,林珊珊估计是要朝着大律师的方向前进了。

    晓英都开始要去读函授班了,连带着二哥最近都在系统学习财务的知识,小舅陈冬青这人比较狗,一直在暗地里偷偷地卷。

    而这三年时间,李多鱼也确实成长了不少,可随着养殖行业的日新月异。

    李多鱼觉得再过几年,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估计就要被榨干了。

    自己要想保持竞争力的话,还真得努力才行,大家既然都在卷的话,那也得给自己充充电才行。

    养虾厂的办公室里。

    看着那位用铁汤匙正在挖西瓜的陈冬青,李多鱼不禁问道:

    “如果我要去进修的话,哪个地方合适啊。”

    陈冬青愣了下,将铁汤匙插在西瓜上,哼道:“你还是鹭岛水产科技学校的老师,还有谁能教你啊。”

    “我也有短板的,比如一些基础知识,就没有你们扎实,还有一些菌和藻之类的,我经常分不清楚。”

    “总算,还有点自知之明。”陈冬青早就发现了,在大方向上,李多鱼还真没有错过,可在一些细节和生物化学领域,他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

    这也是他一直不明白,且搞不懂的原因,就是这样一个绝大多数养殖基础知识都不懂的人,搞了一家这么大的企业,甚至还弄起了民营的实验室。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05027/10887390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05027/10887390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