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415章 百亿芯片大单,绝杀高通
    不仅手机需要电源管理芯片,充电器也需要电源管理芯片。

    甚至部分品牌的原装充电线,都有芯片。

    当然,这种充电线就很贵了。

    比如前世苹果的原装充电线,一百多一根。

    小米的原装充电线,也要几十。

    而没有芯片的充电线,就便宜多了。

    当下10瓦的充电线,其实不带芯片也问题不大,但若是功率再大了,芯片也就必不可少。

    一部3g手机,需要两颗电源管理芯片p1,分别用于手机和原装充电器。

    一颗快充芯片c1,用于手机。

    因此,王逸都是三颗芯片一起出售。

    若是充电线都强制带上芯片,那就是四颗。

    但四颗成本太高,大部分厂商都接受不了,尤其是国产品牌。

    像是小米旗舰,加上税费的总成本才1500,若是四颗电源芯片就干到150,都快赶得上手机处理器了,那小米都有压力。

    王逸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强制充电线内置芯片的策略。

    一旦强制,不但手机厂商要多买一颗芯片,那些造充电器数据线的上下游厂商,也得多买一颗芯片,必然会引起抵制。

    毕竟这年头数据线价格都很便宜。

    一颗电源管理芯片就40,那充电线都得奔着100去了,这不现实,也不利于x-charge快充标准的推广。

    最终王逸见好就收,放弃了充电线强制内置芯片的策略。

    一部手机+充电器,三颗芯片足够赚了。

    当下,高通,德州仪器,博通等友商的电源管理芯片最高支持5瓦,不支持10瓦快充。

    可以说,星逸科技的电源管理芯片p1,快充芯片c1,都处于垄断地位,全球只此一家。

    别说卖到三四十一颗,就算是卖到五六十,比高通芯片贵一倍,友商也得买。

    这就是垄断地位的优势。

    毕竟普通手机可以不上10瓦快充,但旗舰手机想卖高价,就得上10瓦,否则竞争不过友商。

    哪怕王逸要高价,他们也得硬着头皮买。

    可王逸没有漫天要价,相反,只是比高通等友商的5瓦慢充,贵了1美元左右。

    领先一代的水平,却只贵了1美元左右,各大品牌都觉得王逸良心。

    得益于王逸良心的定价,哪怕垄断优势,都没有漫天要价,各大品牌纷纷下单。

    没有任何意外,单是这一波快充芯片套装的出售,就赚得盆满钵满。

    看着星逸半导体部门的报表,王逸心情大好。

    300万套订单的客户:魅族,小米,黑莓。

    500万套订单的客户:htc、vivo、oppo、酷派、摩托罗拉。

    1000万套订单的客户:华为、中兴、三星、联想、索尼、诺基亚、lg。

    看着订单,王逸神色有些复杂。

    这年头,很多品牌尚且健在。

    比如摩托罗拉,这年头还是销量前十名的巨头,还没有被联想收购。

    再比如黑莓,也活得很好,还没有卖身tcl。

    只是让王逸感到意外,黑莓也要做快充?

    也是,黑莓手机虽然一直保留键盘,但也在做智能手机,只是发展路径不同,似乎对触摸屏有抵触。

    以至于键盘也成了黑莓的一个亮点。

    再加上独有的安全性和全球开售,黑莓手机这年头的销量还是可以的。

    一款旗舰一年卖个几百万台还是没压力,毕竟黑莓也是国际大品牌。

    美帝总统都用的黑莓手机!

    还有酷派,也一次性下单了五百万。

    这年头中华酷联四巨头,依旧宝刀未老!

    小米魅族之类的,反而是新兴品牌。

    王逸算了一下,十几个品牌总共订购了104亿套充电芯片,总共312亿颗芯片!

    哪怕都按照100元一套计算,总共104亿!

    毛利润超过95亿。

    这可赚大了!

    高通的快乐,王逸终于体会到了。

    当然,未来一年各大手机厂商的钱,王逸基本一波赚到手了。

    后续能继续加单的,也就三星,lg等品牌。

    他们的旗舰手机全球开售,一年发布多款,销量突破两三千万都有希望。

    届时肯定还得继续追加订单。

    但其他企业追加订单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像是华为,中兴的销量虽然也恐怖,但是以低端智能机和功能机为主。

    相反,旗舰智能机的销量反而表现一般。

    王逸可不指望着他们的低端手机,都上10瓦快充,这不现实。

    不过无所谓,手机厂商的钱赚到手了,后面还有配件厂商的钱。

    虽然10瓦充电线不用电源管理芯片p1,但是充电器要用。

    不管是哪个品牌要做10瓦充电器,都得采用星逸科技的x-charge快充标准,采用x接口,采购电源管理芯片p1。

    若是不这样,就无法实现十瓦快充,就卖不动。

    还有那些卖充电宝的,想要跟进10瓦快充,也得采购电源管理芯片p1和快充芯片c1。

    都绕不开星逸科技。

    这就是做标准的好处,一旦做成,友商得跟进采购,上下游产业链也得跟进采购,别无选择。

    再加上垄断优势,未来一年都是这般顺风顺水。

    直到明年这个时候,高通快充出来,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改变有限。

    到时候,全球都是x接口,都是x-charge快充标准,都是c1快充芯片,p1电源管理芯片。

    王逸再趁机降价一波,打个价格战,高通的快充协议想要推广,都没那么容易了。

    这一切,王逸早就计划好了。

    这就是先手优势,也是标准之争。

    也正是为了绝杀高通,王逸没有定高价,而是选择薄利多销的策略,用低价换市场!

    随后,王逸再度拨通台积电老张的电话。

    电话那边老张笑着开口:“恭喜王董,手机大卖,芯片也大卖,厉害,真厉害!”

    他也很是意外,王逸做快充芯片时,老张没觉得如何,甚至觉得王逸脑子有坑。

    专门研发一款电源管理芯片,一款快充芯片,有必要吗?

    其他品牌都是直接购买高通,德州仪器,联发科的电源管理芯片,多省事?

    直到这一刻,看着王逸轻松拿下百亿大单,爆赚90多亿,老张恍然大悟。

    高,实在是高!

    这一波王逸在大气层!

    “小打小闹罢了,都是些小芯片,比不了高通等巨头。”王逸谦虚道。

    “王董,你太谦虚了,高通都羡慕地咬牙切齿了,哈哈。”老张笑说。

    “是吗?”王逸心中哑然,这一波的确抢了高通的大量订单。

    “当然。”老张说着,话锋一转:“王董一下子卖出去三亿多颗芯片,你放心,台积电40纳米的产能充足,优先给您加急生产。”

    “感谢。”王逸笑说:“另外,电源管理芯片p1再加2亿颗,快充芯片c1再加1亿颗,越快越好,我这边等着交货。”

    “没问题,王董,插队我也给你安排了,哈哈。”老张眼睛都笑弯了。

    就这一波,王逸已经从台积电的小客户,变成了台积电的大客户。

    还是40纳米的优质客户。

    这年头,苹果等大客户都在抢台积电的28纳米产能,再加上28纳米是先进的新工艺,台积电的28纳米也产能告急。

    可四十纳米的产能已经是成熟工艺,产线也多,客户却少了不少。

    最简单的,去年苹果的芯片都是40纳米,为此台积电打造了很多40纳米的产线。

    但可惜,今年苹果转向28纳米,那么多的40纳米产线都空了出来,找不到足够的新客户,老张都着急。

    现在好了,王逸来了!

    之前就下单了3亿颗电源管理芯片p1,2亿颗快充芯片c1,1亿颗路由器芯片r1。

    总共6亿颗芯片,全都是40纳米!

    可把老张高兴坏了。

    如今再度追加2亿颗电源管理芯片p1,1亿颗快充芯片c1,又是3亿颗芯片的大单,后续说不定还要继续追加。

    台积电空闲的40纳米产线都能直接产能拉满,简直妙不可言。

    没办法,星逸晶圆厂的40纳米工艺良品率还不成熟,即便成熟了也要生产手机芯片,而不会生产这种低端电源管理芯片。

    而中芯国际的40纳米工艺也没搞定,王逸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台积电老张。

    最简单的,有了这笔订单,也算是台积电的大客户。

    届时,台积电就不会像对中芯国际一样,对星逸半导体围追堵截。

    毕竟一旦台积电对星逸半导体出手,星逸科技的40纳米芯片大单台积电就别想了。

    后续28纳米的旗舰手机大单,台积电也别想了,反而会便宜了英特尔和三星。

    这里面的利益得失,台积电老张都得权衡一二。

    再加上星逸科技的晶圆厂,主要是生产自家芯片,对台积电冲击远小于中芯国际,老张也不会舍本逐末。

    若是老张也像对中芯国际一样,拿着专利技术和个疯狗似的对星逸半导体输出,王逸也头大。

    专利这个东西,星逸半导体能绕开绝大部分,但若是100全面绕开,还是需要点时间。

    不只是半导体行业如此,手机行业也是这样。

    想要完全避开友商所有专利,这根本不现实,最起码底层的基础专利根本避不开。

    也正是因此,有了交叉授权的概念。

    你侵犯了我多少专利,我侵犯了你多少专利,双方对簿公堂,互相起诉,最终一合计,侵犯彼此的专利差不多,直接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达成和解。

    若是差得多了,那就得大出血,付一大笔专利费达成和解。

    像是htc一样,差得太多,又不想付天价专利费,就只有禁售了。

    同样,半导体行业也是如此。

    当年中芯国际用了台积电的部分专利技术,台积电疯狂起诉,使得中芯国际险象环生。

    最终逼得中芯国际创始人张老不得不退出,并给了台积电10的股份,台积电老张方才罢休!

    不过星逸半导体好一些,40纳米工艺都是胡老寻找的全新解决方案,绕开了台积电的绝大多数专利。

    剩下寥寥几项,也问题不大,再过段时间,也能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全面替代。

    如今有了星逸科技的40纳米芯片大单,未来还有28纳米旗舰芯片大单,未来一年,台积电不至于翻脸下死手。

    毕竟代工星逸科技的芯片赚的更多。

    等到一年后,全面替代的方案就有了,届时老张也无可奈何。

    用芯片大单换时间,王逸也是没办法的事。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如此。

    半导体行业,最为艰难。

    想清楚这些,王逸心中大定,看着百亿芯片大单,只觉得半导体才是永远滴神。

    毕竟只是低级的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芯片,就这么赚钱,前世高通手机芯片卖到一两千一颗,那得多赚钱?

    芯片行业本就是规模效应,本就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

    研发一款芯片耗资巨大,如果只是自用,成本居高不下。

    就像前世的海思旗舰芯片,虽然自研,但成本比起小米外购高通芯片,低不了多少。

    无他,海思旗舰芯片只有华为自己用,销量有限,产量也多不了,摊薄的研发成本就高了,成本也高。

    而高通的旗舰芯片众多厂商全部采购,销量高,产量也高,摊薄的成本低,总成本自然比华为低得多,哪怕加价销售,也高不了多少。

    也正是因此,十多年后,华为海思半导体部门独立出来,逐步开始向第三方厂商开售手机芯片,甚至旗舰芯片。

    没办法,芯片研发太烧钱,只有卖给第三方,销量才能上去,成本才能降低,海思半导体才能盈利。

    若是只自己用,肯定赔。

    同样,星逸半导体也是如此。

    像是之前的快充芯片,想要将成本做到一元左右,王逸单款就要生产两三亿枚。

    两三亿枚,星逸科技自己消化都要一两年。

    如今对外出售,一下子多了三亿多枚芯片大单,再度加单三亿多颗芯片,直接导致芯片的成本继续下降。

    使得p1芯片的成本从之前的八毛一颗,降到五毛,加上两毛代工费,也才七毛。

    比起之前的一元一颗,又降低了30!

    这就是规模效应。

    王逸打定主意,后续的鲲鹏芯片也会逐步对外出售。

    高端旗舰芯片鲲鹏900系列,暂时不会对外出售。

    但明年,鲲鹏500和鲲鹏510,都可以对外出售。

    等到鲲鹏900  soc量产,外挂基带的鲲鹏700都可以对外出售。

    只要最新的旗舰芯片不卖,就不怕友商用到低端手机上,拉低旗舰芯片的档次。

    而且在销售过程中,可以加以限制。

    比如星逸半导体除了出售芯片之外,还可以提供芯片调教服务。

    只要手机厂商支付调教服务费,星逸半导体团队就会一对一地定制调教解决方案,让友商的鲲鹏芯片也爆发出强大的性能。

    而这种调教的前提,就是不能将高端芯片用于低端手机。

    否则直接拉黑,永不合作。

    实际上,除了高通的狗腿子,一般也没有哪个企业,会把旗舰芯片用于低端手机。

    毕竟旗舰的价格高,真用于低端手机,那得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27589/9735012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27589/9735012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