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敢称风骚的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华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不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爱国思想,还创立了楚辞,被誉为辞圣。
其久负盛名的代表作《离骚》乃是一部备受褒扬,具有现实意义又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抒情诗。
全篇共有370多句,2400余字,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李白和杜甫对他的诗词高度评价,他还是苏轼的终身偶像。
他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楚国诗人屈原。
“屈原,屈氏,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
“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出身贵族,相传是楚武王熊通之子的后代。”
“屈原与楚国国君同姓,可以说屈原是实实在在的贵族公子。”
“凭借着贵族身份以及优越的家庭条件,屈原自幼不但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嗜书成性。”
“每天放学后他还会到后山的一座山洞去研习诗经、诗歌、民歌等,这些读书方面的积累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屈原不光才华出众,颜值也是相当之高,身高达九尺。”
“他明明可以凭借颜值,却偏偏要依靠才华。”
“屈原在小时候便胸怀大志,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
“在学堂时就表现得十分突出,15岁便小有名气。”
“后来名声传到朝廷,很快也获得了楚怀王的重视,进而被引入朝中为官。”
“当屈原22岁便已身处高位,担任楚国的左徒。”
“这是一个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而左徒这一职位仅仅次于丞相。”
“并且只有获得楚王相当程度的信任才能够担任此职,拥有绕过丞相直接上报的特殊权力。”
“包括外交方面的工作也是由屈原来主持,所以此时的屈原可谓是春风得意。”
“屈原担任高官之后,便开始着手对楚国进行深入的变法和改革。”
“他向上陈述治国之道以辅佐君主参与国事,向下修订典章制度以管理民众。”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荐贤能之士,对外极力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
“促使楚国国力逐渐强盛,一度成为与秦国、齐国并列的强国。”
“然而,少年得志的屈原却在23岁时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波折。”
“公元前317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
“国力日益强大,对楚国已然构成了巨大威胁。”
“虽然楚国也曾有过吴起变法,但却因触动了过多贵族利益且失去了楚王的支持而以失败告终。”
“于是,在吴起变法之后。”
“屈原于楚怀王执政期间全力倡导改革变法,且与当时的贵族势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争斗,让楚国的局势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只是这一次的改革也同样得罪了众多小人,像是楚国的丞相子兰、上官大夫以及楚怀王的宠妃等人。”
“那时的楚国正在与齐国结盟,秦国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的。”
“打算破坏齐楚之间的联盟关系,因而派出了以拥有三寸不烂之舌著称的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抵达楚国之后,首先见到的便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屈原。”
“屈原自然是极为清楚秦国的意图,倘若同意秦国终止齐楚联盟。”
“秦国便再无后顾之忧,进而能够打垮五国从而统一六国。”
“而楚国也将成为秦国的口中之食,于是屈原当即就回绝了张仪会见楚怀王的请求。”
“但是张仪并未就此收手,反而是用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上官大夫随即就向楚怀王进献关于屈原的谗言。”
“在公元前314年,楚怀王罢免了屈原的左徒职位,转而让他担任负责宗族事务的三闾大夫。”
刘彻: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战国时期,屈原为楚国的左徒官,此时的楚国由楚怀王统治。
屈原反对秦国侵略战争,劝楚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
楚怀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楚国因此一天一天地强盛起来。
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侵略者是西边的秦国。
屈原主张联合六国之力,形成六国联盟,一同对抗秦国。
在得到楚怀王的赞同后,屈原开始出使其他五国,游说齐、赵、燕、魏、韩国国君与楚国联盟。
经过屈原的不懈努力,六国终于建立了联盟,楚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
六国联盟的力量强大,遏制了秦国的侵略。
在没有外患,国家安定的形势下。
屈原建议楚怀王整顿内政,于是楚怀王让屈原编订一部新法令。
屈原心系百姓,就想编订一部限制贵族特权、造福百姓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传到了贵族们的耳中,于是他们从中作梗,希望楚怀王不再信任屈原,从而不任用他的新法令。
贵族的首领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他联和上官大夫一起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听了他们的谗言,楚怀王渐渐对屈原表现出了不满。
这时秦国得到了楚国内部情况的情报,于是派相国张仪去挑拨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从而拆散六国联盟。
张仪离开秦国前,秦王给了很多金银财宝。
张仪来到楚国国都后,立刻给子兰、上官大夫送了很多大礼,于是三人狼狈为奸,又勾结了楚怀王最爱的宠妃。
宠妃收了张仪一双价值万金的白壁,自然就和他们一道对付屈原。
子兰从中牵线,使张仪见到了楚怀王。
楚怀王贪图那六百里土地,于是动了心,但是表面上没有显露出来。
随后楚怀王高兴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宠妃,宠妃从中作梗,诬陷屈原向张仪索要一双白壁。
楚怀王摆下酒席,正式招待张仪。
宴会上张仪再次提出秦楚联合的事,屈原果然百般阻挠。
张仪将屈原拉倒一旁,愿意以白壁换取屈原的同意。
屈原听得一头雾水,但楚怀王却起了疑心。
楚怀王心里想着那六百里土地,又想起白壁的事,就不再相信屈原。
就这样,在小人的离间下,楚怀王罢免了屈原。
“没了屈原的阻拦,张仪很快就顺利见到了楚怀王。”
“并且还假意对楚怀王承诺,只要楚国断绝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秦国就愿意把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
“实际上,这六百里土地原本就是楚国的,只是被秦国通过战争手段强行并入了自己的版图。”
“楚国也曾想方设法的将其夺回,无奈军事实力着实能以与秦国抗衡。”
“如今秦国愿意用此地换取齐楚两国断盟,对楚怀王而言,这自然是如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楚怀王立刻就决定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楚怀王还天真的觉得这样就能收回失地了,他认为只要自己展现出诚意,秦国看到后就会把土地归还给他。”
“齐楚两国刚刚传出断盟的消息,张仪就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若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来看,此次交易明显就是赤裸裸的欺诈。”
“然而楚怀王实在是足够天真,他居然认为张仪的消失是因为断盟这件事做得不够彻底。”
“是张仪没有看到楚国的诚意,所以才离开的。”
“于是,为了表明决心。”
“楚怀王竟然还派人前往齐国大骂齐王,其惟一的目的就是和齐国断得彻彻底底。”
“这一次,楚怀王如愿以偿,齐楚两国自此彻底决裂。”
“这下子,楚怀王终于放心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向秦国展示了足够的诚意,张仪在得知消息后也佯装出现了。”
“楚怀王还为此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终于做成了一件大事。”
“然而,当楚怀王向秦国索要六百里土地时。”
“张仪却矢口否认,宣称自己承诺的只是六里土地,从来没有说过是六百里土地。”
“从原本的六百里土地一下子变成了六里,和原先所说的整整相差了一百倍,不管是谁都会怒火中烧。”
“楚怀王果然被气得七窍生烟,这恰好就中了秦国的计谋。”
“张仪的这一系列连环计就是要断掉楚国的后援,进而以此来激怒楚国,让楚国主动发起战争。”
“而楚国又失去了后援,此时再与秦国作战就如同以卵击石了。”
“然而楚怀王的思维就是这般单纯,有气就一定要撒出来。”
“所以当楚怀王知晓自己被骗后,根本就没有去思考秦国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旋即就做出了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
“在没有任何盟友相助的情况下,楚国仅凭自己单枪匹马的发动兵力去攻打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秦国,结果很快就在丹阳之战中惨败而归。”
“而在战败之后的楚怀王依然不甘心,越想越气。”
“于是又在次年和秦国在蓝田开战,结果依然是战败。”
“此时的楚怀王不但没有得到六百里土地,反而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国土。”
“在经历了蓝天之战的惨败之后,楚怀王总算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觉得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还是得寻找盟友。”
“于是,楚怀王又开始怀恋曾经的盟友齐国。”
“在公元前311年,楚怀王下令重新启用29岁的屈原,让他出使齐国去缔结新的盟约。”
朱棣: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整个历史上唯此一人。
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
在他看来,屈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
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敢于以身殉国的爱国主义战士。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华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仰视屈原的身影。
一是国家至上,屈原至死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
中华大一统的思想并非始于秦始皇,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征战其实都是统一战争,是诸多帝国梦的灰飞烟灭与推倒重来。
屈原的政治见识使他看到了战争的性质,知道战争的赢输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而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因此屈原的忧虑远比一般人要深沉得多。
国之将亡,已无暇计较个人恩怨了。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屈原不惜牺牲个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
一切幻灭之后,屈原的最后一跃,也是以身许国。
这种为国尽忠的信念,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渐渐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是忠君忧民,屈原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却心系庙堂。
一千多年来,屈原这种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无数读书人。
“然而,就在屈原出使齐国的时候。”
“张仪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立刻又赶到了楚国,这一次是以联姻的方式获取楚国的信任。”
“或许是张仪画的大饼太完美了,楚怀王竟然不计前嫌,同意与秦国结成联姻关系,这直接致使屈原促成联盟的行动失败了。”
“屈原归国后极其气愤,在他心中,秦国就是虎狼之国,贪婪无度,只有联合齐国才是最优战略。”
“于是,屈原上朝怒斥楚怀王不应该与秦国联姻。”
“然而结果是楚怀王不但不听,还再次将屈原罢黜。”
“甚至把他流放到汉北地区,屈原又一次被打入冷宫。”
“而楚怀王与秦国联姻的举动也直接引发了齐国的强烈不满,齐国于是联合魏国和韩国一同攻打楚国。”
“楚国见形势不妙,只能转而向秦国求援。”
“秦国可是向来被视为虎狼之国,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做好事呢。”
“于是秦国提出要求,让楚国太子到秦国去做人质才答应救援楚国。”
“楚怀王无可奈何,只得将太子献出,秦国随后也出兵击退了齐、魏、韩三国联军。”
“然而,在秦国的楚国太子并不安分守己。”
“仅仅过了一年,身在秦国的这位楚国太子就因为私斗而杀死了一名秦国大夫,并且在事后私自逃回了楚国。”
“秦楚两国的关系就此急剧恶化,秦国于是再次联合齐国、魏国和韩国一起攻打楚国。”
“正在被流放的屈原本就对国家充满忧虑,忧心忡忡。”
“结果在听闻国家的这般境遇后,更是心痛不已。”
“他愤恨楚怀王不能采纳良善的谏言,却听信谗言。”
“因而在忧愁且深沉思索的心境之下创作了《离骚》,以此抒发对楚国命运以及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腐朽政治的愤怒和不满之情。”
“四国联军攻打楚国之后,无可奈何的楚怀王只得再次向秦国表示软弱,期望联军能停止对楚国的进攻。”
“秦王便又借此机会设计,让楚怀王独自前往秦国商议双方停战之事。”
“在公元前299年,41岁的屈原此时已经结束流放被重新召回。”
“他听闻楚怀王要前往秦国,怀疑这又是秦国的阴谋,于是极力劝阻楚怀王不要前往秦国。”
“然而,楚怀王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结果刚进入秦国关卡就被控制,秦国还要挟他再次割让土地。”
“楚国这边得知楚怀王被秦国劫持,国家不能一日无君。”
“于是马上立太子为新的国君,也就是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上位后,坚决不肯割地来救父亲楚怀王。”
“一向强横的秦国于是出兵攻打楚国,楚国最终失去了五万大军以及十六座城池,楚怀王也在三年之后死在了秦国。”
李世民:如果当初楚怀王听从屈原的忠言,楚怀王就不会被扣押,楚国的历史恐怕就会改写了。
当时楚国权臣极力支持秦楚结盟,而具有远见卓识的屈原极力反对与秦国结盟,以免成为六国的众矢之的。
可惜小人谗言,忠臣被排挤。
屈原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之后因小人谗言他被楚怀王流放。
屈原被第一次流放,历时五年之久。
果不其然,屈原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齐、魏、韩三国组成战略同盟,攻打楚国。
楚国仓皇狼狈,请求盟国秦国救援。
虽然得到救援,但是需要付出代价,以楚国太子作为人质留在秦国。
国与国的关系,风云变幻。
因为太子杀人事件,导致秦国与楚国关系紧张。
秦国撕毁联盟协议,与楚国不断发生战争摩擦。
流放在外的屈原,写下了《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叹一声,流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哀叹百姓生活是何其的艰难。
其中还有一句成为千古绝唱,传颂至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方道路狭窄而漫长,我将百折不挠的追求和探索。
诗词中体现出屈原的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言放弃。
流放五年的屈原,返回楚国后。
继续力主抗秦,但是再次受到奸佞小人的排挤和打压。
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盟,承诺两国结盟后秦国会归还楚国失地。
在这个问题上,洞察秋毫的屈原,提出了预警。
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不要去会盟。
而楚怀王之子子兰等人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1312/902276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1312/902276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