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才女。
推崇她的人称她是女中孔夫子,反对她的人则称她是女子之大贼。
连她自己都想不到,因为给女儿写了一篇《女诫》,影响到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
这位著名的才女,并不是蔡文姬,而是班昭。
一位名人说过,认真的精神,可以活出精采的人生。
活得精彩的女人往往都很清醒,中华第一位女史学家班昭就是如此。
班昭的一生颇为传奇,她博古通今,睿智聪慧,才学过人,懂取舍,知进退。
即便在波云诡谲的皇宫,也能顺风顺水,安然无恙,堪称品德俱优的古代女性之典范。
“公元45年,班昭出生于咸阳声名显赫的班氏家族。”
“班氏一门文武英杰辈出,令世人高山仰止,惊叹不已。”
“班昭的姑奶奶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女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宠妃。”
“班昭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哥哥是史上有名的班固与班超。”
“在古代,一门三父子都是名人的并不多见。”
“而若是男性中又有女性来点缀,更是千载难逢。”
“如大名鼎鼎的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和苏小妹的故事,就是世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
“然而苏小妹却是民间杜撰出来的虚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然而,班氏家族三父子与博学才女班昭,却是名声大噪且真实存在的历史真实人物。”
“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学者,两个哥哥也是历史大名人。”
“哥哥班固是二十四史之一《汉书》的著作者,同时也是东汉文学家,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
“另一个哥哥班超是一位文武全才,还是东汉著名外交家和军事家。”
“当时东汉被匈奴侵扰,匈奴人不断掠夺汉朝的居民与牲口。”
“班超怒不可遏扔下手中的笔,从此投身军营建功立业。”
“班超投军后就立显非凡军事才能,被派往出使西域。”
“有一次,班超到达鄯善国。”
“鄯善王对他们嘘寒问暖很是高兴,但后来却态度冷淡。”
“原来匈奴使者来了,鄯善王犹豫不决,很可能倒向匈奴。”
“于是班超果断出击,自己亲率数十位壮士偷袭匈奴帐篷杀了匈奴使者。”
“鄯善王没了后顾之忧,只得倒向汉朝,可见班超是个有勇有谋之人。”
“班昭14岁时,已是一位才高貌美的才女了。”
“班昭嫁给了同郡的曹世叔为妻,婚后两人相敬如宾。”
“但不幸的是,曹世叔英年早逝,只留下班昭与儿子曹成两人。”
“如此,班昭就成了一位年纪轻轻的寡妇。”
“在那样的年代,女子是可以改嫁的,以求一个安稳生活。”
“但班昭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把精力放在了事业上以勤学钻研。”
“班氏一门三父子与女儿班昭,可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
“而班昭在父兄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努力之下,更是成长为一代博学多才的杰出才女。”
“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也会通泰。”
“有欲而不执着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这就是才女班昭的通透之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班氏一门突然陷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官司当中。”
苏轼:四大才女,班昭才是真正的第一才女。
卓文君,班昭,蔡文姬和李清照四大才女,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从没有真正确立过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但是依我之见,班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才女。
其一,品行气节受世人赞叹。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一个郡的曹世叔,然而曹世叔却英年早逝。
班昭就很守妇规,终生都没有再嫁。
其二,文学才华出众,仿照父亲的北征赋写了东征赋。
更有赋、颂、铭、书、谕等散文流传于世,只不过后来失传了。
更是编著了《女诫》,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妇女的行为准则。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编写《汉书》。
《汉书》原本是班昭哥哥班固写的,后因受牵连株杀而没有写完。
班昭花了十年时间,将班固未完成的和未整理的全部整理编写好了。
而且用史学家的眼光来看,也挑不出和之前班固所写文章的差异性。
写史是一件极其繁琐,且非知识渊博,功底扎实的人不可。
单独一个人编写史书的人,那得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人才行。
其四,是第一个以非后宫皇族身份参与政事的女子。
因为汉和帝早崩,邓太后垂帘听政,经常以国事询问班昭。
纵观中华历史,能单独编写史书的人也就寥寥几人。
而且身为女子,创造了如此多的首例,而无人打破,堪称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奇女子。
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三人均是在文学上有不菲的造诣,但是在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成就。
所以综合评价,班昭才是中华第一才女。
“班固继承父志续修《汉书》,没想到被人向朝廷诬告私修国史而被投下大狱。”
“那时私修国史罪名很大,曾有人被诬告伪造图谶而很快被处死了。”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班家上下十分紧张,都很担心班固的安危。”
“远在塞外的班超担心哥哥被逼供而无法表达,就策马赶赴洛阳向汉明帝伸冤。”
“这件事引起汉明帝的高度重视,特旨召见班超。”
“班超将班家父兄两代辛苦修史几十年及宣扬汉德意向告诉了汉明帝,咸阳郡守也将查抄书籍送到京师。”
“汉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很是欣赏。”
“赞其书稿是一部奇作,下令释放了班固,班氏这件官司得以暂告段落。”
“到了班超晚年,他仍然久居塞外。”
“年迈的班超十分思念故土,上书向朝廷请求回国,不料却遭到了皇帝的拒绝。”
“班家在汉朝就只有女儿班昭了,班昭就代兄上书汉和帝。”
“班昭在书里阐明了哥哥班超刚出塞时立志为国捐躯,在塞外多次身处困境九死一生,多亏陛下庇佑而活。”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初与班超同在塞外的人早已作古。”
“而今班超年过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尽忠报国也已力不从心。”
“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体息之时,因此冒死请求让班超回国。”
“班超壮年时为国尽忠于沙漠,衰老时则被遗弃于荒野,这真是太可怜了。”
“班昭的这封奏书丝丝入扣,感人肺腑,深深打动了汉和帝。”
“终于班超才得已叶落归根,在垂暮之年回到了故乡。”
“一代沙场将军一生为国,也是令人涕泪与敬佩不已。”
“班昭写的这篇《为兄超求代疏》被后人颇为赞赏,千古流传。”
“班昭的主要成就最突出的,便是整理并续写完成了正史《汉书》。”
“《汉书》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部重要史籍,也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
“父亲班彪作了《史记后传》后因病去世,长子班固承父志记述西汉一代的《汉书》,不料却受牵连而冤死在了狱中。”
“如此《汉书》书稿散乱尚未完成,需要继续修葺整理,否则就毁于历史长河了。”
“父亲与大哥班固都去世了,另一个哥哥班超又在塞外,如此续修《汉书》的重担就落在了班昭身上。”
“汉和帝深知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才女,于是下诏让班昭在当时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
“班昭其实早有愿望继承父兄遗志续修《汉书》,于是便经年累月在藏书阁孜孜不倦阅读大量史籍,整理校核父兄留下来的散乱篇章。”
“如此,一部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到新朝王莽四年共230年的《汉书》完成了,总共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得以大功告成。”
“《汉书》虽经由四人之手完成,但即便有续写也十分协调,可见班昭的确是古代女子中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蔡文姬:相比于《汉书》,班昭最为出名的却是《女诫》。
《女诫》整个文章,通篇的内容核心,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
三从指的是女子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
反正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女子必须跟从家里管事的男人,不能自己独自说了算。
四德则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反正整体就是说,女子不能太过张扬,必须要以男子为基础。
好好照顾家庭,友善家人,辅佐丈夫一起把家庭经营的更好。
而在当时,当这篇文章正式流传开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篇文章,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态度,其实都有自己的道理。
班昭当时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有其深意的。
作为一个才女,班昭在国学以及历史研究方面,都有着最顶尖的造诣。
所以,班昭看待很多问题的视角,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利益尺度,而是直接触碰到了问题的本质。
在班昭看来,当时东汉天灾不断,国家越来越困难。
班昭倒是不信那些神鬼志怪类的内容,不相信是因为邓太后掌权,所以天灾才会忽然变多。
但班昭同时也认为,邓太后过长时间掌权,对国家确实没好处。
究其原因,这涉及到一个男女分工的问题。
在生产条件下,男性和女性的生产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说很多重体力劳作,女性是有明显弱势的。
这些劳作,基本上只能由男性来完成。
然后女性和男性组成家庭,以家庭的方式生活。
然后男性从事重体力工作,女性负责从事家庭劳动。
长久以来,世人一直都觉得男女分工很正常。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这个默认的现象,逐渐开始被打破了。
因为到了东汉时期,多次出现外戚干政现象。
甚至在班昭这个时代,还出现了邓太后以女君的身份,全面控制国家的情况。
这种外戚干政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一个关键问题出现。
那就是女性,能不能和男子享受完全平等的政治地位。
但是因为男女双方生产不同,如果强行要求男女平等,社会就会混乱。
然后国家就会崩溃,而这个结果无疑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简单来说,如果外戚继续干政,女性长时间把持最高权力,会导致社会中下层普遍开始学习。
而当社会中下层的女性,开始学习邓太后,想要掌握家庭的最高控制权。
而争夺社会主导权,这几乎是人的本能。
那么接下来,社会上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男女对立情况。
再之后,家庭这种组织模式,会被大家质疑。
一旦大部分中下层的社会家庭都出问题,那么国家就会出大问题,继而逐渐崩溃。
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班昭才会开始写《女诫》这篇文章。
当然,班昭的本意,也是想借此规劝其他女子,尤其是邓太后。
注意社会分工,尊重社会传统,尽量保持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
因为只有这个基本模式存在,国家接下来才能长期稳定,不会再一次出现混乱的局面。
班昭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好意,从来就没想过要束缚后世的女性。
但问题是,当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由不得班昭了。
“《汉书》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一经问世,很多人并不通晓。”
“于是当时许多学者都拜在班昭的门下,向她学习,接受她的辅导。”
“汉和帝还数次宣班昭进宫,让皇后妃嫔们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学经典、天文算术、诗词曲赋等。”
“为此,班昭声名大振,被皇帝与后妃们尊为曹大家。”
“而每有外邦进献,皇帝也会让博学多才的班昭吟诗作赋。”
“然而,班昭虽是一位博学杰出的才女。”
“但因其处于封建礼教森严的历史背景之下,被封建思想毒害颇深。”
“因而成长起来的班昭,也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德育女教师。”
“班昭除教授后宫妃嫔学习儒学外,也为规范她们日常行为著《女诫》。”
“其间规定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七章封建教条,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妇女千余年。”
“其实班昭著《女诫》原是教导班家女儿的私教书,不料被京城世家疯传,不久风靡全国。”
“或许是当时社会需要规范对女子言行,为此正好迎合市场之需,而班昭也为此饱受争议。”
“班昭不仅是一位博学高才的杰出女史家,还是诗词曲赋等的大家。”
“她不仅编撰了《汉书》,还著有赋、颂、铭、书、论等著作。”
“班昭在晚年时,也很受朝廷的器重。”
“汉和帝在班昭哥哥班超死后就去世了,由于新皇帝还小,邓太后便临朝称制。”
“由于赏识班昭的才华,将班昭召进宫参政。”
“而每遇不决之事,邓太后都要问计于班昭。”
“班昭只得奉命参政,为邓太后出了不少力。”
“为此,班昭的儿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在汉朝,能够被拜相封侯的。”
“除非是此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否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朝廷对女杰班昭有多器重。”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1312/944254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1312/944254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