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02章 花后孝庄皇后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父系社会。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一直低于男子。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依然有不少杰出的女性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清朝孝庄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孝庄,一个充满着神奇色采的女人。

    她一生经历了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三朝,养育了顺治和康熙。

    更是将康熙一手推向皇位,对康熙一生都影响极深。

    可以说,孝庄开启了康熙皇帝的治国之路,是孝庄成就了康熙。

    “孝庄皇后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女政治家。”

    “她虽权倾朝野,却从不垂帘听政,有此胸怀格局着实难能可贵。”

    “她的一生横跨四位君主统治期,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和康熙。”

    “并且连续培养和辅佐了两位年幼的皇帝,为清朝初年的政局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朝初年,皇太极去世后。”

    “由于生前并未建立完善的皇权继承制度,导致他的长子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都有机会为自己争取继位。”

    “肃亲王豪格后面有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拥戴,睿亲王多尔衮则有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支持。”

    “两方争执不下,逐渐势同水火,大有决一死战的前兆。”

    “关键时刻,孝庄不忍刚建立的大清政权毁于内部斗争,便毅然站了出来。”

    “孝庄先是找到八旗旗主中资历最老,威望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代善手上握有正红旗和镶红旗。”

    “晓以利害,指出只有让福临继位,才能缓和两白旗和两黄旗之间的矛盾。”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实力较弱,一直依附于代善,能说服代善,福临继位便指日可待。”

    “礼亲王代善素以仁慈贤明著称,当时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作为次子有争夺皇位的名分和实力。”

    “但最终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便毅然决然推举皇太极继承皇位。”

    “礼亲王代善最终为了大局同意了孝庄的提议,决心拥立福临为帝。”

    “消息传到了多尔衮之弟,镶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耳朵里,他和阿济格便怂恿多尔衮武力夺取皇位。”

    “当时八旗中,以两白旗战斗力最为强悍。”

    “但仅凭借两白旗无法与其它六旗抗衡,权衡利弊后,多尔衮不得不接受福临为帝的事实。”

    “自此,福临正式继位,1644年,改元顺治。”

    “政权趋于稳定,内部争斗基本告一段落。”

    “孝庄运用自己的谋略和智慧,通过拉拢代善,削弱了多尔衮和豪格两方势力,成功地将大清政权推向了稳定发展的阶段。”

    “福临继位后,多尔衮和豪格因帝位争夺的斗争被平息,大清有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时间。”

    “但随着清朝的版图越来越大,多尔衮和豪格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大。”

    “顺治元年,由于明政权出现内部分裂。”

    “清军在吴三桂带领下入关,清朝由地方性政权成为统一中国的中央性政权。”

    “随着清朝入主中原,多尔衮开始不安分了起来,开始排除异己。”

    “先是逐渐削弱另一位辅政重臣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权力,紧接着开始密谋除掉豪格。”

    “豪格因平定四川张献忠有功,愈发要与多尔衮争个高下。”

    “无奈豪格缺乏宫廷斗争经验,很快败下阵来,被多尔衮以隐瞒部将冒功等罪名下狱,直至死于狱中。”

    赛金花:孝庄皇后虽才貌双全,却始终得不到皇太极的偏爱。

    作为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对于满蒙联姻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超过了清代所有帝王。

    皇太极有五大福晋,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庄妃孝庄等。

    被后世评价为才能卓著的贤内助,却始终不得皇太极恩宠。

    其实,恰恰因为孝庄的聪明贤达,恰恰因为孝庄对政治的太过热心,反倒让其失去了皇太极的恩宠。

    对于一代雄主皇太极而言,他需要的是老婆,是枕边人。

    而不是女政客,更不是满蒙联姻的监督者。

    对于皇太极而言,孝庄的贤能是一味再苦不过的药。

    作为清朝第一位向皇权集中付诸实际行动的帝王,皇太极对于权力的渴望胜过一切。

    明朝洪承畴被俘,但绝食数日,拒不肯降,这让求贤若渴的皇太极焦急万分。

    可在劝降的最初时期,颇有忠臣胆色的洪承畴骂跑了劝降汉臣。

    一度让劝降工作落入僵持境地,不得进展。

    就在这个时候,孝庄出现了,用自身美貌唤醒了洪承畴对美色的渴望,遂做出了降清决定。

    不可否认,孝庄对洪承畴的劝降成功。

    必然为皇太极的政治规划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皇太极的政治野心。

    但是,皇太极毕竟是一个男人,还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容任何人挑战权威的大男人。

    自己绝对拥有的后宫妃嫔,用如此办法劝降明臣,会给皇太极带来多大的冲击和屈辱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孝庄在满蒙联姻这一基本国策上的鼎力维护,也让皇太极颇为反感。

    来自科尔沁蒙古的孝庄,身上肩负着满蒙联姻,维系爱新觉罗氏和博尔济吉特氏长期政治联盟的重任。

    嫁给皇太极以后,相较于尽心尽力服侍皇太极,为皇太极繁育后嗣,孝庄对于满蒙联姻的热心程度明显更甚。

    对于皇太极而言,科尔沁蒙古的支持固然重要。

    但他更希望自己的后妃能够坚定站在大清王朝一边,坚定站在自己身后而不是娘家。

    孝庄对于自己角色的错误认定,明显让皇太极心生不满乃至对其逐渐失去宠爱。

    海兰珠的出现,让45岁的皇太极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在自己的姑姑哲哲和妹妹孝庄接连嫁给皇太极以后,科尔沁蒙古为和后金政权之间的结盟关系更为稳固。

    将已经26岁,曾有过婚姻的海兰珠,再次送到了盛京,与皇太极成婚。

    皇太极对于权力的追逐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随之而来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落寞。

    此时的皇太极,不再需要后宫妃嫔为自己做出任何政治方面的贡献。

    他期待有人能成为自己真正的枕边人,能成为自己孤独之余的空虚填补。

    已经26岁的海兰珠,虽然妙龄不再。

    但更为丰满成熟,一下抓住了皇太极的心。

    贤淑文静的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便立即将其视为自己的生命,尽可能地给予其安抚和慰藉。

    无数个夜晚,海兰珠只是静静地陪着皇太极。

    没有政治、没有纷争、没有满蒙结盟更没有刀光剑影,只是一个成熟男人和一个成熟女人简单的相互依靠和心声倾诉。

    当时正在松锦大战前线的皇太极,闻听海兰珠病危的消息后,命诸将固守,自己连夜赶回盛京。

    由此,足见皇太极对于这个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皇权,只关心自己夫君每天过的开心与否的海兰珠,有多么的情深。

    也正是这份难得的简单,才让皇太极对海兰珠情深义重,才和贤能聪慧的孝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别说是一个迫切需要心灵慰藉的君主,就是任何一个成熟男人。

    如果在孝庄和海兰珠之间进行选择,恐怕也会和皇太极一样。

    更喜欢把自己当成女人的海兰珠,而不是把自己当成政治家的孝庄。

    “多尔衮的政敌肃清后,一时权倾朝野。”

    “大肆任用朋党,取顺治皇帝而代之的野心愈发彰显。”

    “顺治皇帝早就对多尔衮心生不满,欲除之而后快。”

    “可孝庄却劝他隐忍,现在时机未到,贸然行动会打草惊蛇。”

    “须等待顺治皇帝亲政后便可一鼓作气,铲除多尔衮。”

    “然而,多尔衮的野心并未实现,自己就在一次狩猎途中病逝。”

    “面对多尔衮的逝世,顺治皇帝一心想的是如何掘其墓以发泄这些年隐忍的愤怒。”

    “这时,孝庄却告诉顺治皇帝,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巩固皇权。”

    “顺治皇帝在孝庄的授意下,先是收回了多尔衮的兵符,从此军国大事统一由皇帝决断。”

    “随后,削去了多尔衮的封号和庙享。”

    “这使得原先依附于多尔衮的王公大臣们惴惴不安,不得已请求顺治皇帝自撤官职以求保命。”

    “此举几乎将多尔衮数年来,苦心经营的权力全部收归皇权。”

    “最后,顺治皇帝将正白旗的统领权收归自己。”

    “至此,上三旗的指挥权全部归于顺治皇帝。”

    “多尔衮死后不足一百天,顺治皇帝就颁诏宣布了多尔衮的罪责,昭示天下。”

    “顺治皇帝在孝庄的帮助下,真真正正地实现了自己的亲政,从此再无外部势力插手国家大事。”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病逝。”

    “顺治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第三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

    “由于玄烨即位时年仅八岁,既没有能力处理朝政,也不能制约群臣。”

    “因此,孝庄特意挑选四位辅政大臣来辅佐年幼的玄烨。”

    “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虽为首辅,却年迈多病,无力过问政事。”

    “遏必隆和鳌拜同出自镶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素有争斗,故联手排挤出自正白旗王族的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被鳌拜扳倒后,鳌拜实际已大权在握。”

    “一时炙手可热,目中无人,极大地威胁了康熙皇帝的统治。”

    “孝庄得知鳌拜越来越专横跋扈后,决心帮助孙子康熙皇帝铲除鳌拜及其党羽。”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孝庄先是授意康熙皇帝。”

    “以诛杀乱臣贼子苏克萨哈有功,擢升鳌拜为一等公爵,世袭罔替。”

    “除欲擒故纵外,孝庄也用了一些障眼法。”

    “让许多年轻侍卫陪康熙皇帝摔跤,将军国大事等繁琐政务统一让鳌拜处理。”

    “鳌拜每次进宫面圣都见不到康熙皇帝,鳌拜以为少年康熙皇帝沉迷作乐,纵情声色,逐渐对康熙皇帝放松了警惕。”

    “随着鳌拜的日益骄纵跋扈,也损害了诸多满汉大臣和王公贵族的利益。”

    “此时康熙皇帝的侍卫也逐渐成气候,擒拿叛贼鳌拜的时机已经成熟。”

    梁启超:孝庄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与多尔衮的绯闻。

    孝庄为保儿子福临坐上皇位,难道真的和多尔衮产生政治婚姻吗?

    皇太极的突然死亡加上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出后继之君,刚刚建立的大清朝,选择后继之君成为最大的问题。

    多尔衮放弃了自己的继位机会,让孝庄太后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

    清朝的继位制度,除了有子承父业,还有兄终弟及。

    当时有能力,有权势争夺皇位的只有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皇太极在世时,即为满清贵族议政制度。

    他们并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强势的皇帝,由众多的实力派亲王共同享有权力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况且,多尔衮和豪格僵持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让刚刚建立的清朝土崩瓦解。

    于是,大家各让一步,同时为了笼络蒙古各部,加强同蒙古的藩属关系,巩固政治联盟,选择了有蒙古血统的皇九子福临继位。

    至于为什么多尔衮成了摄政王而豪格不是,那是因为豪格政治上太无能。

    豪格毫无预知预判能力,缺乏多尔衮一样强势上位的魄力。

    听到自己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便立马扬长而去,不再理会。

    所以,福临的继位是当时的满清权贵权衡利弊以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并不是多尔衮让贤的结果,所以孝庄报恩下嫁一说并不成立。

    孝庄死后不敢葬入清昭陵,就是因为曾经下嫁多尔衮?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病逝,三十八年后才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的昭西陵。

    好多人认为,孝庄太后之所以不敢葬入皇太极的清昭陵。

    就是因为当年下嫁多尔衮,怕皇太极责备自己。

    其实,孝庄太后不愿葬入清昭陵原因有三。

    其一,孝庄太后一生生活内敛简朴、不喜奢华。

    孝庄太后病逝于北京,而清昭陵远在盛京。

    路途遥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是孝庄太后不愿看到的。

    其二,孝庄太后死前曾对康熙留下遗言。

    孝庄太后对于康熙皇帝感情很深,不忍远离才不愿葬入远在盛京的清昭陵。

    其三,清昭陵里已经葬入了皇太极的原配皇后孝端文皇后。

    而孝庄太后的孝庄文皇后的名号,并不是皇太极加封的。

    按照清朝的祖制,孝庄太后只能葬入清昭陵旁边的贵妃园寝。

    对于这样一位对清朝作出极大贡献的杰出政治家,极为孝顺的康熙皇帝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面对祖制也无可奈何,只能让孝庄太后的棺椁停放了三十八年而不下葬。

    孝庄太后不愿葬入清昭陵,就是因为当年下嫁多尔衮一说,自然也并不成立。

    顺治对多尔衮鞭尸,就是为了发泄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而带给自己的屈辱?

    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做出的一系列报复行为确实够狠,但是如果了解了当时多尔衮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

    拥护福临登上皇位以后,多尔衮居功自傲,独揽大权。

    顺治三年,多尔衮甚至将皇帝专用的印信兵符归自己所有,独揽军权。

    从摄政王一直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让顺治皇帝对自己的称呼严重伤害了顺治皇帝的自尊心和皇帝该有的威严。

    多尔衮还借故罗织罪名杀了顺治皇帝的哥哥豪格,并且霸占了豪格的福晋。

    另外,拥有两白旗支持的多尔衮在各方面代表了两白旗的利益。

    而损害了两黄旗的利益,也就是损害了顺治皇帝的利益。

    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项都能让一个皇帝发狂,所以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做出那些举动也并不奇怪!

    孝庄太后作为清朝初期杰出的女政治家,一生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不该背负委身下嫁的名声。

    “康熙八年,鳌拜奉旨进宫,进宫后并未见到康熙皇帝。”

    “鳌拜以为康熙皇帝又和往常一样沉于作乐,并未引起过多重视。”

    “此时,众大臣想让鳌拜去武英殿请康熙皇帝出来议事。”

    “鳌拜平时骄横跋扈惯了,便应众大臣之请去寻找康熙皇帝。”

    “由于鳌拜孤身一人前往武英殿,并未佩戴兵器,刚一进门就被侍卫扑倒。”

    “即使是满洲第一勇士,但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训练有素的年轻侍卫们捕获。”

    “世人都称赞康熙皇帝少年有为,以14岁的胆识和智谋便一举擒获满洲第一勇士。”

    “殊不知,这幕后的推手其实是孝庄。”

    “没有孝庄的授意与精密谋划,仅凭康熙皇帝自己是无法与老奸巨猾的鳌拜掰手腕的。”

    “鳌拜被逮捕归案后,其党羽也相继落网。”

    “众多满汉大臣和王公贵族请求康熙皇帝灭其九族,对当初同鳌拜沆瀣一气的遏必隆等也要严惩不贷。”

    “康熙皇帝年轻气盛,心里这口恶气憋了多年。”

    “现在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也决心要严惩鳌拜及其党羽。”

    “关键时刻,孝庄耐心教导康熙皇帝。”

    “现在大清政权基本稳定,不宜大动干戈,反而此次事件正是收买人心的好时候。”

    “康熙皇帝听从孝庄的教诲,仅处死了与鳌拜关系最密切的几人,其余参与者大多被赦免。”

    “就连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与鳌拜同出自镶黄旗的遏必隆也被赦免死罪,仅削去太师之职。”

    “随后又授予了遏必隆掌管宫廷宿卫的职责,对遏必隆信任如初。”

    “经过此事,不仅使鳌拜部分党羽感恩戴德,从此誓死效忠康熙皇帝。”

    “也让以遏必隆为首的镶黄旗更加拥戴康熙皇帝,使得八旗内部更加团结。”

    “鳌拜倒台一事牵连甚广,如果康熙皇帝一意孤行大兴牢狱,恐怕大清初期好不容易稳定的政权又要动荡不已。”

    “所幸孝庄老成持重,高瞻远瞩,教诲康熙皇帝学会恩威并施,这才保证了清朝初期的稳定发展。”

    “孝庄是清代前期处于政治舞台的核心人物,她的一生波澜壮阔。”

    “虽处在权力的巅峰,但从不垂帘听政,总是在背后出谋划策。”

    “孝庄先后辅佐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耐心教导他们去做一代明君,处理国事要思虑再三。”

    “对大清初期的国家统一和强盛,孝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1312/9721770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1312/9721770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