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面对外族入侵,结成民族统一战线,这对后世乃至今日的国家民族影响力都是十分十分巨大的。
其开端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齐国一下子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齐桓公出动大军先是打退了山戎对邢、卫两国的侵扰,救邢存卫,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其后,面对楚国南蛮的北向扩张,齐国再度出兵会合中原国家的军队共同伐楚,解除了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在那个时候的周天子都派人来参加这个会盟,承认他齐桓公的地位。
他成为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公认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正式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后来孔圣人充满深情地讲:“管子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其主要的意思是:我们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就要被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同化了。
“被发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式特点,“被发”的意思就是散着头发,重环垂耳;“左衽”意思就是他们穿的衣服是左边压右边。中原汉族人穿衣服是右边压左边。看古装剧的你们有意识到这一点吧,不过很多古装剧都是没在意到这点的,其实哪边压哪边都无所谓,但在中国古代,这个服装、发型要一变,就意味着礼制的崩坏,意味着国家要灭亡,道统要灭绝。这就是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的原因。
比如,明末满人入关之后,发了一道剃发令,让汉族人改学满族人发型,一律削发留辫子,很多人不愿意,于是就遭到清兵的镇压。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即使这样,江阴城为了抵制剃发令,为了留发,也抵抗了八十多天,全城被清军杀得尸横遍野。有对联为证:“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今天看来这件事有点儿过于荒诞,十万人同心死义,就为了这个发型。
但是现实永远更为残酷,剃发令的这件事,我在前些文章中有详细介绍,因此而惨遭满清屠戮的民众有多少?直接死亡人数加上间接死亡人数,其死亡人数:八位数!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30/5248872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30/5248872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