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65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杨嚣在长安也没有多少根基,于是便设立了义舍。

    从前来长安参加科考的士人中挑选了十几个品行敦厚的老实人提供免费的食宿。

    一方面是结个善缘,万一其中有谁考中了,也算是为杨家赚了一份人情。

    另一方面,即便没有考中的,他们也会传播他杨家的好话,杨嚣自己也能赚些名声。

    总之呢,就是一个惠而不费的小事。

    随后包括司马昭在内的十几人跟着杨嚣入了大门,府上早就备好了晚宴。

    宾客与主家推杯换盏之间,所谈论的事情也始终绕不开科举之事。

    宾客之中,韩俨、黎韬互相对视一眼,随后起身向杨嚣敬酒道:

    “我等自蜀中来,身无分文,幸公子相助,此身无长物,权且以此杯敬公子,并祝公子高中。”

    因为在皇榜上名次越靠前,名字越在上面,故有‘高中’之称。

    韩俨是巴西郡人,他和同郡黎韬自幼年就感情深厚、相互亲近。

    同时二人也都是寒门旁系出身,家中没有多少余财。

    就像当年的老刘一样,外出求学也需要别人救济才能远行。

    到了长安之后,已经身无分文。

    长安的馆舍资源立刻就被这大量涌来的士人和他们的亲眷挤满,供不应求。

    朝廷虽然提供了营地食宿给这些外地寒门士子。

    但是好的场地毕竟有限,大部分会被安排住到腾出来的军营之中。

    但是,大冬天里,住在军营实在不好受。

    而且饭食单调,基本上是维持在不饿肚子的状态。

    只能维持基本的食宿,但那样的话,并不利于他们这些读书人备考。

    因此朝廷鼓励一些大户人家开设义舍,接纳这些士人住宿。

    因为科举算是新兴事物,许多细节上还需要随着时间进行完善。

    比如之后,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学习历史上的做法,让每个州都在长安为自己籍贯的子弟修筑馆舍提供食宿。

    甚至可以让他们为了面子卷起来,纷纷捐钱在长安搞具有各地建筑特点的土木建设。

    总之,围绕科举的配套设施建设没办法在一开始就完全准备好,只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

    当下朝廷物资方面不甚富裕,因此刘禅决定多给这些读书人一些精神大饼,让他们保持干劲。

    同时也是为了让科举带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发酵,强调科举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意义。

    同时,刘禅还要强调一番科举相较于察举,具有更大的包容性的优点,让更多寒庶子弟更加暖心。

    刘禅在科考第二场考试之前,又发表了一首诗‘自己写’的诗。

    在暗暗踩一脚表达自己求贤若渴,思慕人才的态度。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写’完之后,刘禅不仅下令宫中的内侍宣传,让内阁官员们点评。

    同时立刻要求加印在邸报上发行出去,让尽可能更多的人都知道咱们的大文豪皇帝陛下又又又有新诗出世了。

    还有东厂的人在民间做托,专门引导大街小巷的人聊天的话题到这首诗上面来。

    几乎是一天之内,这首诗便已经风靡京师,乃至于有人编成童谣,让小孩子传唱。

    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人才,而且这首诗很浅白,他们当然能看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而底下看不懂的平民百姓,被有心人一传一解释,也能明白。

    这句话显然表达了皇帝陛下对于此次科举给予的厚望,对这些考生们给予的厚望。

    但同时,一些思绪比较活跃的人也开始紧张了。

    实际上,不只黄权、诸葛亮感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并对子孙的教育有了紧迫感。

    其实大部分官僚士大夫和朝廷勋贵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危机感。

    实际上,科举制度允许不问出身,社会上下各阶级同台竞技的取士模式。

    对于这些经历过或者知道传统上流社会运转模式的大多数官员来说,科举就显得刘禅不怎么地道了。

    明明他们身居高位,他们的子孙便可以因着血缘关系轻易入仕为官。

    运气好出来一两个人才,不仅可以稳住家族富贵,甚至可能带着家族更上一层楼。

    即便运气不好,生下来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149/1071110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149/1071110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