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诏令来的又快又令人奇怪,所有人都没有明白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着那位颇得宠爱的皇长子突然就被免去了太子的位置,而且那位栗姬还被直接赐死?
之前得意,如今便成了这个样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或许这件事情,唯有陈府、天子、以及在朝中的那位新的太子殿下知道。
于是,众人纷纷上门。
陈府水泄不通、太子殿下的东宫也是不断的有人去投靠。
所有人都觉着皇帝应该是熬不过去了,这个冬天便是要准备国丧了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在一夜之后,天子的病情就像是地面上之前暴雪留下来的雪花一样,在第二个清晨完全的消散了。
太医令再次为天子诊断病情的时候表明,天子挺过了最难的一关,剩下的不过是水磨工夫、抽丝剥茧,只要时间便是能够再次好起来。
不是一般的好。
是大好。
代王府
已经被改封为代王的梁王坐在宫中,神色十分嘚瑟,他看着来到自己身旁的代王夫人,开口问道:“王后,怎么样?”
“本王猜测的是否完全正确?”
代王后的脸上带着满满的不可思议,她看着自己的夫君,心里则是在想着,自己的夫君什么时候有这个脑子了?
总不会是被瞎猫撞到了死耗子吧?
可这只死耗子到底是怎么被代王撞上的?若天子真的是病重、甚至是已经到了交代后事、迅速的立下储君的地步,天下哪一位神医竟然好似扁鹊再世一样,能够将天子救治?
简直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啊。
不过表面上,代王后还是十分乖巧的坐到了代王身边,神色温柔:“王爷说的对,这一次所幸我们是没有参与到其中。”
“听闻想要趁着天子病重,从中掺和一手的人,全都被“病好了”之后的天子秋后算账,如今一个个的凄惨无比。”
她摇了摇头:“不过这一次天子也是真的下了狠手,罪人刘荣的母家竟然全部都被处理了,就连陛下最为宠爱的栗姬都直接赐死。”
“臣妾还以为,天子一直仁慈呢。”
代王听着这话冷笑一声:“仁慈?”
“说的这两个字啊,与咱们的这位陛下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这个人最是薄情冷血!”
说到这里,代王摇头叹气,像是想到了自己被坑蒙拐骗的事情一样。
“算了,总之这都不关我们的事儿了,咱们啊,就好好的在这代国呆着,天子让咱们干什么咱们就干什么,左右不会出错的。”
冷宫
刘荣坐在大殿之中,周围清冷无比,虽然天子将刘荣废黜,但却并没有亏待他,反而是将他原本居住的宫殿改成了冷宫,原本照顾他的人如今依旧照顾他。
一应事务,依旧是按照原本皇子的规则安置,甚至为了刘荣而杀了几个试图踩高捧低的奴才。
“殿下,您就吃一点吧。”
一旁的内侍脸上带着哀求,他自小看着刘荣长大,如今看着刘荣颓废的样子自然是心疼无比。
刘荣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也想不到为什么。
他歪着头,看着内侍道:“父皇可是答应见我了?”
内侍低着头,不敢说话。
刘荣回过头坐在那里,看着冷清的大殿一言不发,他宁愿绝食死在这里,也不愿意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刘启缓缓的走到这大殿内:“你想知道为什么?”
他的声音冷肃,其中带着些许愤怒,但这愤怒不是因为刘荣,而是因为迁怒。
事实上,刘启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
若是自己有交代,那么刘荣一定会做到,哪怕是让他善待自己的几个兄弟、以及王痣也是一样。
他的眼眸中划过一抹叹气。
“朕其实一直认为,你是最适合成为太子、甚至是日后成为天子的人,朕也做好了将大汉交到你手里的准备。”
刘启的神色不变,他像是没有看到因为他来而跪伏在地上的刘荣一样。
他只是继续淡淡的说道:“但是,伱最终没有成为太子,这就是命。”
刘荣抬起头,眼神狰狞:“父皇,儿臣不信命!”
“儿臣只想问您一个问题!”
“若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儿臣愿一死为彻弟清路!”
有他这个长子在,刘彻名不正、言不顺!
刘启抬眼看了一眼这个儿子,他平生最讨厌有人威胁自己,但这个时候看着倔强的刘荣,心里却是微微叹气。
“你问吧。”
他的声音依旧平淡。
而刘荣则是看向刘启:“父皇,儿臣想要问您,您之前说的、包括方才说的,可有一句是实话?”
“您是否真的觉着儿臣是适合为太子的?”
他哑着嗓子说道:“您最后,又为何改变了主意?将儿臣捧上云端,之后又将儿臣摔在地上!”
刘启看着面前的大殿,停顿了一下后说道:“昔日之言,或许有真有假。”
“今日之言,唯独只剩下真话。”
他轻声道:“你可知,半个月之前的那一夜,有多么凶险?”
刘启不管不顾的将当夜的情形一一说出,说到最后他甚至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他回过头:“你说想要问朕一个问题,那朕也想要问你一个问题。”
“若你的夫人在你临死之前暴露如此本性,且说出如此之言,你是否会从将死之中爬出来,你是否会给她和她的孩子一条生路?”
当听到刘启说出那两个字的时候,刘荣瞬间颓然的瘫在地上。
他的眸子中所有的光亮瞬间消失了。
栗姬从入宫之后、有了他之后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都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最后全都变成了一声叹息。
“原来,这就是父皇所说的命。”
“有母如此,我的确是没有成为大汉天子的命啊。”
刘荣闭上眼睛:“那么父皇,您要如何对彻弟母子?”
他嘴角扯开冷笑:“王夫人虽比我的母亲聪慧了些,但她心思却更加恶毒,她的娘家也更加贪婪,依照如今陈氏的反应,届时只怕彻弟要成为我大汉的四世皇帝啊。”
这是以刘彻类比当年的胡亥。
刘启站起来往外走的脚步瞬间停顿了一下,继而继续往前走。
“朕自然会处理好她的。”
身后传来刘荣的大笑声,他听着刘启的话语,泪流满面,整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的解脱。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那父皇尽可放心好了,儿子会寻一个好日子的!”
刘启的脚步再次停顿了一下,他的声音更加淡漠:“朕昨日下了诏书,令容留世代居易水畔而立家,永世不可回长安!”
这一次,刘启往前走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
都说刘启薄情冷血,可谁又知道,要成为这个皇帝,就必须是要薄情冷血呢?
谁又知道,不是刘启不愿意当一个和他父亲一样仁孝的皇帝,而是这个时代不需要和孝文皇帝一样仁孝、宽和的皇帝了呢?
孝文皇帝时期,轻徭薄赋、减省刑法,以至于万民安乐。
可没有人知道安乐的不仅仅是黔首,还有那些猖獗的地方豪族、高门显贵、长安城中的世家们日日饮酒作乐,将金银绢帛丝绸等物当成是踩在地上的毯子,用了一次就丢弃。
他们囤积大量的粮食,继而想要将当初制定下来的货币政策扰乱。
刘启一边走,心中一边冷漠的想到。
这一切谁又知道呢?
如今国库充盈,可国库为何充盈?真的是单单的因为当年孝文皇帝的仁政么?
不,还有如今孝景皇帝的“薄情冷血”。
有了孝景皇帝在,文景之治才是文景之治啊。
有了孝景皇帝在,孝文皇帝的劳动成果才没有被那些豪门显贵、高门世家给窃取啊。
这便是大汉孝景皇帝。
一个薄情冷血,但当初却实打实的发自内心的跟在孝文皇帝身旁,跟随孝文皇帝一同种植粮食、关爱黔首、将天下万民当成是自己孩子的皇帝。
真正的孝景皇帝。
在刘启的身后,刘荣顿在那里,继而放声大哭。
他的神情崩溃。
容留何人?
刘荣是也。
刘启将刘荣的姓氏剥夺,而后又给了他人手,许他在易水苦寒之地立家,许他在那里继续生活,却不许他继续使用“刘”的姓氏,也不许他以自己的孩子自居。
但他终究没有杀了刘荣。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最开始刘启也没有杀了刘荣,但最后还是将其杀死。
最初刘荣随着栗姬失去宠爱而被贬谪为“临江王”,后来刘荣因为宫殿修的逾矩了而被传召到长安城,受到郅都的审问恐吓而死。
但问题是。
没有刘启的准允,郅都敢做这样的事情么?
逼死一位皇子的罪名,郅都担得起?
他这么蠢?
唯一的答案便是,刘启在放刘荣回去当了临江王之后,越想越气,最后以一个小小的罪名将刘荣传召到长安,而后令郅都将其逼死。
当然,郅都最后也是付出了代价。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521/8953663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521/8953663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