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消息传到长安城中,无数人都在激动、甚至眼睛饱含泪水。
此战大捷。
他们从未听到过如此令人兴奋的话语。
活捉单于。
这话更是令人心惊胆战。
谁人做下了如此丰功伟绩?
这样的功绩说一声是“丰功伟绩”一点都不为过,毕竟即便是在当年秦朝时期,武安君陈瞻都未曾能够做出这样的功绩来,他虽然开天辟地头一遭将匈奴人赶到了狼居胥山附近,奠定了万古伟业的基础,但那也不过是基础而已。
如今,活捉单于的陈去虏、霍去病二人,是货真价实的在这座高峰之上,再次伫立。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三位英雄的回归,而随着流言的传播,长安城的黔首们也逐渐的知道了这一场战争的具体细节,而这些细节是天子亲自令绣衣使者散布的。
这样子做的原因一部分是想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他一手发掘出来的,让史书上这三个人的名字下都有他的相关内容。
当然,还有另外一部分原因。
未央宫中
刘彻看着手中的奏疏脸上闪过一丝玩味的神色,他的眸子深处有着深沉之色,那深沉的颜色如同最漆黑的夜色一样,令人心惊胆战。
“你瞧瞧,你瞧瞧,绛侯就是知道进退,这就是上书了。”
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绛侯多年来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朕也不能够不念及旧情,这便是允了吧。”
“只是——”
刘彻似笑非笑的说道:“太尉这个位置,暂时还没有人能够担任,便是让绛侯继续担任,至于他所担忧的没有精力处理这繁琐的政务,也很简单。”
略微思索后,刘彻开口道:“便设置“军都尉”、“军司马”、“大司马”三个位置,以补太尉原本的作用吧。”
中枢府令站在一旁,一句话都不敢说。
这是皇帝和太尉、也是和世家们的斗争,他一个奴婢能够说什么、敢说什么?这個时候只能够继续沉默了。
刘彻伸了个懒腰然后开口道:“至于太尉的位置么?”
他摸了摸下巴:“朕实在是顾念绛侯的功绩,觉着除却绛侯之外,无人能够担任这个位置,便将这个位置设立为无有实权,但地位尊贵的职位吧。”
“自此之后,便依照此时为惯例,不可更改。”
中枢府令轻声道:“诺。”
刘彻倒是摆了摆手:“行了,去找绛侯说吧,让他再上一封奏疏。”
待到中枢府令听话的离开了之后,刘彻才是步调轻快的回转去了椒房殿,这里乃是皇后卫子夫居住的地方。
此时的卫子夫正在大殿内处理事务,她自然也是听说了自己兄长、以及外甥所做的事情,但她比之其余的那些“人”做的更好的一点是,她能够很好的隐藏起来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压制住自己想要飘飘然的心情,从而变得更加沉稳。
这是许多人都做不到的,然而卫子夫做到了。
一旁的侍女怀中抱着一个小小的孩童,正是天子的长子,赐名为“刘据”的皇长子,如果按照之前刘彻所承诺的,当卫子夫成为皇后之后,这个孩子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嫡长子了。
也是未来的“太子”不二人选。
走到大殿内的刘彻见到的便是这样一副温馨的场景,正在温柔缝制衣物的妻子、躺在侍女怀中正在乖乖睡觉的长子,大殿之内是不断传播的好消息,一切仿佛都是这么的美好。
刘彻心中荡漾,他走到侍女身旁,将孩子抱了下来,然后笑着道:“子夫,朕在卫青出征之前,于老师的见证下曾经说过。”
他的眼睛看着卫子夫,声音很轻、很淡、但他周身的气度却十分的凝重与严肃。
刘彻说出来的话则是更加令人心惊。
他轻声道:“朕说过,只要卫青此次能够胜利,只要你能够为朕诞下长子,那么皇后的位置便是你的,太子的位置,便是你我孩子的。”
刘彻的声音一点点的更加坚定了。
人第一个孩子永远是最特殊的,因为大多数的时候,一个父亲对长子寄托的情绪是最多的,那里面有他初为人父巅峰紧张、焦虑以及所有的一切不完美。
历数各代君王,很多都是如此。
始皇帝长子扶苏、刘彻长子刘据、曹操长子曹昂、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朱元璋长子朱标等等等等。
此时的刘彻也是如此。
他看着卫子夫说道:“待到卫青归来,便是你封后大典、以及册立太子的旨意落下的时候。”
刘彻的声音中带着柔和:“朕会为他寻觅最好的老师,也会为他寻找最好的帮手。”
他逗弄着怀中的刘据,没有与卫子夫商议、甚至没有与陈氏商议,便定下来了一个婚约:“朕会为他找老师,让朕的太子与陈氏联姻。”
“陈氏女,当为朕长子的太子妃、也该为日后的大汉皇后!”
卫子夫低着头,乖顺的听着刘彻的话语,事实上刘彻这一点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刘据好,还有一点是他的确是想要将陈氏彻底的拉到刘氏的战车之上。
他一直觉着,昔年的秦孝公做的不够。
只是将女儿嫁给陈氏有什么作用?陈氏的身体中流着赢姓的血有什么用?
人在最紧要的关头,看重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利益!
若是以陈氏女的孩子为帝,若是让刘氏的血脉中混杂着陈氏的血脉,若是日后刘、陈二族的血脉为帝当刘氏出现了危机的时候,陈氏真的能够袖手旁观,或者像是在秦末的时候那样,只是不痛不痒的派遣了一个人前去帮助么?
皇帝!
是刘氏的人,也是陈氏的人!
这便是刘彻玩的最深刻的一个阳谋。
陈氏会接招么?
刘彻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赐婚的事情,陈氏不会拼命的反抗。
第一,这对陈氏来说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虽然也算不上很好。
第二,刘彻了解陈氏,在没有触及到陈氏底线的时候,陈氏不会违抗圣旨。
所以刘彻几乎是有十成的把握让陈氏接受,只是最后陈氏到底是派出真正的嫡女,比如这一代的掌权者陈秋、陈辟的孙女,还是挑选一个依旧是嫡系,但是却不那么重要的女子,这一点刘彻还不太确定。
在刘彻的心中,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如今掌权者陈秋的长子,下一代陈氏的家主“陈无实”的嫡长女“陈茗”、其次便是陈辟的孙女“陈琳”,再其次则是其他的陈氏适龄女子了。
陈茗与陈琳的年岁都与刘据差不了太多,前者与刘据差了三岁,后者与刘据差了五岁。
至于这两位比自己的儿子大?
大点怎么了?
刘据非常理直气壮可以解释,大点知道疼人!大点知道照顾人!
至于刘据有意见?
刘彻只能表示呵呵,他可以确定,自己的儿子不会对此有什么意见。
陈氏这个助力,是个人都想得到。
当年的他、他父亲、甚至是他的大父不都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抓住陈氏么?如今白送他一个陈氏的女子,他还能有什么意见?
刘彻的嘴角笑容更加明显了。
对于他来说,让陈氏女成为自己的儿媳除了可以让刘氏与陈氏的联系更加密切之外,还有一个别的理由。
他想用陈氏进一步的架空大汉朝的其余世家。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幽默的“玩笑”,毕竟大汉世家之首就是陈氏,用陈氏来架空其余世家,就好像是饮鸩止渴。
但刘彻并不是一个笨蛋。
他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陈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算是一个“世家”,因为他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与“世家”不同的,他的本质更像是一种“集合体”。
元狩三年
随着春日的抵达,万物复苏的时候即将来临。
那在边关的战士以及将军们,也在冰雪融化了之后开始缓慢的朝着长安城归来,这些人是属于大汉的荣耀。
在卫青、陈去虏、霍去病三人还没有归来的时候,天子就已经为三人准备好了礼物。
拜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由长平侯进爵为“长平公”,拜陈去虏为“军司马”“上将军”,由“临安侯”进为“临安公”,拜霍去病为“军都尉”“上将军”,冠军侯爵位不变,但是却与长平侯一样,增加了“封地”,这个封地也同样是与长平公的封地一样,只享有食邑、而不享有“实地”。
而除此之外,天子更是表示,可以赐婚陈去虏、霍去病二人,只要二人有心仪的女子,便是可以直接言明,届时天子会为他们赐婚,并且由鸿胪寺直接操办成婚礼,一应事物按照“天子大婚”的规格去办。
至于卫青
皇帝便没有询问他的意见,而是直接赐婚。
“平阳长公主”将下嫁给卫青。
而这个消息还不算是最令人惊愕的,最令人惊愕的是,皇帝亲自来到安国王府,询问了陈秋、陈无实的意见之后,在第二天便表示,进“卫子夫”夫人位为“皇后”。
立“皇嫡长子”刘据为“太子”。
这还没有完。
刘彻的这一系列操作之后,朝堂上的新贵也好,长安城的黔首也好,都明白,天子的这些动作之后肯定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动作。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521/8953665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521/8953665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