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阳殿,岑文本朗声道:“殿下,臣请命处置韦挺!”
话音落下,殿内就又有人大声呼喊了起来,“处置韦挺!”
“拿入大狱!”
“罢了他的官!”
群臣激愤,恨不得现在就跑去河北,将韦挺碎尸万段。
老将军李大亮站出朝班,行礼道:“末将愿带兵将韦挺抓拿至洛阳。”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讲述,站在群臣前,又注意到了已站在殿外的牛大将军,“大将军入殿吧。”
“喏!”牛进达应了一声这才走入大殿,
看着陌生的大殿,牛进达一时间有些不适应,还是大步走入殿内,抱拳朗声道:“末将牛进达,奉殿下调令前来洛阳。”
“大将军有劳了。”
言罢,牛进达站入朝班中与李大亮站在一起。
李承乾道:“关中的事还请舅舅再细细讲解一番章程。”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开始讲述关中各县治理的事。
大唐自立足中原以来,中原各地一度萧条,隋末的大乱几乎将这个天下打烂。
而这个农业为主的,且眼前的基础还很薄弱帝国,依旧是以黄河与长江流域为主的小农社会。
当初的关中也是萧条的,当初刚接手关中农事,京兆府处置诸多事宜都很困难。
也就是在九年前,关中种出了大批量的葡萄之后,京兆府正式在各县农户中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而之后修建河西走廊,用肥皂开始与西域,与各地商贾贸易,关中开始了为期两个三年,一个五年的计划发展,形成了原始积累。
这份原始积累是很难得的,一是因西域的战争,首先得益的是关中,其次是在集权统治下,天子脚下的号召力,调动起来的人手。
战争有好处,也不见得都是坏处,至少在对外战争的宏达叙事上,关中基本盘很稳固。
经历了关中两个三年的规划,以及一个五年的发展。
京兆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便是得到农耕文明中的剩余价值。
这份剩余价值是巨大的,且是十分宝贵的,现在的农耕文明还有大量的剩余价值。
这十年走来很难,许敬宗不是一个治理之才,但他靠着双拳打服关中十二县,从他一开始上任便从蓝田县打架,打到了高陵县。
李承乾也想过,许敬宗能做到这一步,在京兆府少尹的位置上任职十一年,到现在也没有疯,当真是难得。
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强度,换作别人可能就已经疯了。
也可能正是因为他体会过隋朝的颠沛流离,更愿意豁得出去,成为了一个酷吏。
如今舅舅正在说着关中的乡长替换,这件事主要还是老师在安排,老师命崇文馆的人,在各县增设了主簿,崇文馆的人担任主簿,领朝中俸禄,并且实行轮换。
而主簿可以直接参与治理,并且可以限制各县乡的官吏行为。
当初想着政令下县,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如今需要做到政令不止到县,为此更进了一步,直接到乡。
崇文馆不仅仅支教,还能从一定角度指导各乡乡长。
不管新任的乡长是何出身,都要听从京兆府安排,并且崇文馆派下去的主簿可以直接上奏,替换乡长。
等赵国公说完了关中今年的布置,殿外的阳光越发明亮了。
眼看就要早朝结束的时辰,李承乾道:“诸位且先去忙吧,”
等众人皆是转过身,李承乾又道:“马周与牛大将军留一下。”
众人悉数出了大殿,李承乾这才道:“对河北士族了解吗?”
马周行礼道:“殿下是说河北的世家大族吗?”
“嗯,张玄弼没有随父皇出征吧。”
马周道:“此人就在洛阳。”
李承乾道:“原来如此,他是大儒的弟子,大概,他了解地方士族。”
马周又道:“殿下,张玄弼其人向来是以名儒弟子自居,他恐怕不愿参与韦挺之事。”
“孤只是想知道韦挺为何召集奔走各地的世家与大族,还耽误了粮草的运送。”
闻言,马周的神色又紧张了几分。
如果只是抓一个韦挺,恐怕殿下也不会这般犹豫。
皇宫外,先前群情激愤的朝臣们三三两两到了官邸内,大家的神色都有些不解与纠结。
正常来说太子殿下应该现在就下令,命人带兵去捉拿韦挺。
可现在太子殿下单独将马周与牛大将军留了下来。
当皇帝离开了洛阳之后,也有越来越多朝中勋贵来到了洛阳。
洛阳城的城外,侯君集策马来到洛阳城前,他对随行而来的李崇义道:“以往的洛阳很是萧条,老夫至今记得当初洛阳城边饿殍遍地。”
李崇义见到城边集市商贩成群,乡民三三两两出入城内,俨然一副繁华的景象。
随着侯君集而来的还有一群关中的农户,他们是来这里卖羊的。
牵来的小羊到了洛阳地界就有人来询问,“关中能养这么多羊?”
“这位小兄弟想必也听说了,关中不让我们牧民养太多的羊,一户不能超过十只,一县不能过千,我们这是几户加起来的羊,拿来洛阳卖的。”
一个放羊的老农都能对关中的治理之策这般了解,放在别的地方恐怕也会诧异。
可这种事在关中各县就显得很普遍,各县官吏恨不得让乡民们能够背诵。
侯君集看向身后的一众乡民,他们都是跟随而来的,算是借由勋贵的路引来洛阳,为此他们可以少受一些盘问。
听说牛进达来洛阳了,他自然想来看看,向这里城门守兵问询了一番,得知了李大亮的住处,便快步走去 洛阳城处处显得有些老旧,胜在人口不少。
自从西域一战之后,侯君集虽说不能再领兵了,但与军中的将领关系还算不错。
李大亮在洛阳安置了行宅。
侯君集说明了来意,便与门房走入了这处宅院。
刚下了早朝的李大亮也才换下了朝服,他见到侯君集,问道:“你怎么来了?”
侯君集笑呵呵地将一坛酒水放在桌上,“来看看兄弟几个,嗯?牛进达呢?”
李大亮没兴致喝酒,解释道:“来到洛阳就被殿下留在大殿,这个时候多半还在与马周商谈,是在河北任馈运使的韦挺出事了。”
侯君集惊疑几分,又道:“当年就该将韦挺杀了。”
李大亮点头,当年陛下还未登基,因为李建成的事韦挺一度被贬官。
后来陛下登基,朝中缺少官吏,韦挺又被举荐入朝。
李大亮看向一旁的李崇义,“你怎么来了?”
“家父在长安牵挂洛阳的形势,命侄儿前来拜访大将军。”
李大亮颔首,没再多言。
李崇义道:“侄儿还记得,当年家父说过陛下其实并不喜韦挺,为何还会将馈运使这般要职交给他?”
小辈们或许印象不深,但侯君集与李大亮很清楚,当年太子与秦王之争势同水火,当年韦挺便想要毒害秦王。
那时候太上皇还在位,将此人罢官流放了。
后来又因朝中劝谏,以及玄武门之事的影响,陛下又将温挺召了回来。
李崇义的一句话倒是点醒了两人。
为什么要让韦挺担任馈运使。
见两位长辈相聚有很多话要说,李崇义自觉地离开,正巧见到马周与牛进达大将军驾马带着一队官兵出了洛阳城。
出了府邸,李崇义就来到了洛阳的崇文馆。
张大安看着来人道:“崇义公子怎么有空闲来这洛阳城了。”
两人在小时候就相识,年龄相仿自小关系就不错,现在也是如此。
李崇义坐在门前道:“现在,崇文馆在关中很是威风。”
“那都是应该的。”
“韦挺是怎么回事?”
张大安轻松一笑,道:“问这些做什么?”
见对方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李崇义蹙眉道:“到现在朝中也没有话语送来,殿下要如何处置韦挺?”
“唉…”张大安手拿着一卷书走出来,目光看着繁华的洛阳城道:“当初陛下命山东与河北的世家禁止相互通婚。”
李崇义道:“这与韦挺有什么关系吗?”
“陛下的旨意下达之后,各地世家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却因这道旨意让世家更得到了更大的威望,他们自圆其说传言连皇帝都忌惮他们,无形中给了他们更大的威望。”
“在我们崇文馆的文章中还有论述,关于世家与科举之间的关系,现在的世家还没有脱离地方,他们始终都是山东的世家或者是河北的世家,世家不喜科举,可他们却让他们的子弟十分积极地参与科举。”
“由此可以得知,世家不再反对科举,而是参与到科举中,他们是想要控制科举,控制进士及第的人数,从而控制朝堂与入仕之道,如此世家就会从地方中走出来,真正断绝贫寒子弟的入仕之路。”
“世家经营了数百年,他们会在平稳的社稷之上敲骨吸髓,大唐越强大,他们越高兴,科举是社稷的良药,也是世家从地方升迁到朝堂的机会,从而成为一双控制所有人命运的大手,因此啊…”
话语停顿了片刻,张大安又道:“他们现在想要摘掉地方上的称呼,成为大唐王朝的世家,而不是哪个地方的世家,并自大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528/1018363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528/1018363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