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一十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
    李瑄在万众瞩目中,在百姓的欢声和崇拜中,一路行至朱雀大街正中的兰陵坊与永达坊之间。

    这里的百姓期待已久,热情高昂。

    李瑄也注意到兰陵坊侧的街道上有一家叫“明月酒肆”的酒楼。

    按照计划,不为历史所知的“明月行动”即将开始。

    李瑄坐在敞篷马车中,一身金甲,面含微笑,一如既往地向两旁的百姓招手示意。

    百姓激动,欢和声更大。

    只是两旁有金吾卫站岗,为了秦王的安全,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百姓敬李瑄如天子,也打心底不敢逾越、冒犯。

    “嘭!”

    就在李瑄的马车正对着明月酒肆的时候,几名持刀的金吾卫被身后的九名壮汉敲脑壳撞倒。

    九名壮汉从背后的包裹里,迅速抽出长刀,还有一壮汉突然取出一柄小巧的手弩。

    他们在其他金吾卫还来不及防备的时候,迅速冲向朱雀街中央的李瑄。

    “有刺客,护驾!”

    李瑄的大舅子裴璎大喊一声,天策卫迅速下马,围在李瑄身边。

    其他方位的金吾卫也夹攻上去。

    两旁的百姓面露震惊后,一阵不可避免的骚乱。

    同时,百姓们也揪心不已。

    当街杀人的事情有过,但群体刺杀大人物的事情还从未发生。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要刺杀睿智英明的秦王。

    震动过后,百姓没有乱窜,因为他们的意志集中在秦王身上,不想让秦王受到伤害。

    一老者甚至将手中的包裹掷出去,可惜没有砸到刺客。

    “嗖…”

    那个手持手弩的刺客,在靠近李瑄三十步的时候,趁天策卫还没围上来,向李瑄射出手弩。

    为李瑄驾车的天策卫眼疾手快,迅速扑在李瑄身前。

    “铛!”

    这名天策卫穿着明光甲,弩矢只是钉在甲片上,并未入肉。

    刺客的技术虽不错,但手弩的威力远远无法在三十步外将盔甲射穿。

    此时,天策卫已经下马将李瑄团团围住,并有天策卫冲向刺客。

    弩手已经无法再射一弩。他不得不扔掉手弩,抽刀进前攻击。

    “锵!”

    “金吾卫、天策卫听令,抓活口!”

    李瑄从车上起身,拔出诸葛亮剑,大喝一声。

    这些刺客悍不畏死,面对天策卫的阻截,仗刀猛冲,似乎想先砍开一条血路,将车上的李瑄砍死。

    “铛铛铛!”

    刀剑声交错,这些刺客看起来都是骁勇之徒。

    他们有的甚至砍在天策卫的盔甲上。

    可惜刀无法破明光甲。

    由于李瑄下令“抓活口”,天策卫并没有下死手,在防御关键部位的时候,寻找机会将刺客制服。

    “不要杀死,留活口。”

    裴璎再次提醒。

    不一会儿,就有三四名天策卫围攻一名武艺高强的刺客。

    “碰!”

    在寡不敌众下,一名刺客最先被踹倒在地。

    还不待他起身,两把刀剑就架在他的脖颈上,使刺客不敢乱动。

    双拳难敌四手,随着其他天策卫的加入,刺客哪怕再勇猛,也不免陷入绝境。

    他们有的身上被划伤,流出血迹,接二连三地被放倒在地,又被绑住双手。

    一场“惊险”的刺杀,就这样落下帷幕。

    在百姓看来确实惊险,因为刺客将弩射在秦王车架上,幸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夫挺身而出,帮助秦王挡住这“致命一箭”。

    “朱雀大街,乃万民之道,敢当街行凶,罪无可恕。本王身不足惜,恐伤害百姓。薛错,刺客持弩上街,是你的过失,本王不会轻饶你。”

    “严加审问刺客,弄清楚到底受何人指使!”

    车驾停下,李瑄将后方薛错叫来劈头盖脸一阵训斥。

    “末将罪该万死!一定尽快查清幕后主使。”

    薛错向李瑄一拜后,诚惶诚恐,保证尽快查清凶手。

    李瑄挥了挥手,薛错立刻让金吾卫押送着刺客退下。

    “继续行进!”

    李瑄深吸一口气,向四周百姓一礼后,重新登上马车。

    他的风度和处事不惊,使百姓更加义愤填膺。

    “这些刺客训练有素,一定有幕后凶手。”

    “到底是哪个天杀的刺杀秦王?秦王可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啊!”

    “这些刺客应该千刀万剐,死一万次也不值得怜悯。”

    “肯定是奸臣所为。见无法像以往一样罢相,用下三滥的手段。”

    “还天下还有谁是奸臣?”

    阴谋论哪个时代都不缺乏,李瑄被刺杀的事情蔓延过后,出现无数种猜测。

    平民百姓更多的是痛恨凶手。

    在他们心目中,秦王是可歌可泣,能拯救苍生的大英雄。

    这样一个大英雄被不公的对待,甚至百姓将李瑄当成“弱势群体”,害怕离他们而去。

    李瑄的时代到来后,百姓看到希望,无法接受有人陷害、刺杀李瑄。

    即便李瑄已经回到太极宫、尚书高官安城中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

    还有百姓跑到城中的京兆府,向京兆尹鸣诉。

    到最后,甚至有“空穴来风”的消息传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李瑄功高震主,圣人想要杀死李瑄。

    也有人说,圣人想要传位李瑄,是太子李亨不愿意,准备杀死李瑄,以绝后患。

    这消息不知是从哪来的,反正传得是有鼻子有眼,并迅速成为文人士子、贩夫走卒们在私底下议论的话题。

    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冲击力是巨大的。

    因为“功高震主”自古就是一个热门议题。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种意识,已逐渐在长安百姓心中动摇。

    类似的消息,是李瑄暗中派遣锦衣卫放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产生李瑄“天命所在”,亦或者让人觉得李瑄“迫不得已”。

    一旦事情发生,瞎想的空间很大。

    李隆基派人刺杀李瑄,或许会使人们心中摇摆不定。

    但李亨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功绩的太子,他虽然名声不错。但他要是刺杀李瑄,一夜之间,就会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拜见秦王!”

    在皇城朱雀门前,宰相李岘率领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诸位免礼!”

    李瑄下车后,让李岘等不必多礼。

    “刚闻秦王天街遇刺,弩至车上,惊险万分。幸有天眷,使秦王未有闪失,否则地陷天塌矣!”

    李岘再次向李瑄拱手道。

    李瑄遇刺后,依旧没有加快马车速度,文武百官在李瑄到朱雀门前得知。

    叛乱虽平,但国家未尽安定,想恢复开元鼎盛,还需秦王坐镇,百官齐力。

    一旦秦王有所闪失,天下一定会再启战端,永无宁日。

    大唐经不起那样的折腾。

    同时,文武百官也在猜想谁在刺杀李瑄。

    能弄到手弩的人,一定不会是普通权贵,听说刺客还无比英勇。

    “古人云,执行天道的人,必会有所福报。本王为天下苍生,刺杀我者,逆天而行,怎能成功?诸位好意本王心领,不必为我担心。”

    李瑄向李岘和众大臣回道,然后话锋一转:“诸位请随本王到尚书省的议事厅,得听两京状况。”

    大臣们见李瑄豁达,便不再纠结刺杀之事。

    时已至下午,李瑄与文武百官不商议政策,他只是听李岘等官吏汇报长安要事和地方事宜。

    朝廷已可以与天下所有郡县取得联系。

    最起码没有明面上反对李瑄的太守、县令。

    最多只是阳奉阴违,借助山高皇帝远,搞自己的小圈子。

    别说锦衣卫未完成组建,即便完成,也不可能杜绝这样的事情。

    历史已经证明,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只有永不间断地改革。

    长安有李瑄的禁军把持,在李瑄离开后,没有人敢明面上闹事。

    政令能有效施展。

    李瑄的基本盘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最为稳定。

    天将军的余威在,西域三十六国恪尽职守,听从颜真卿的调令。

    长安的丝绸、货物,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交易。

    当然,积弊的问题也在,全国的常平粮仓,甚至义仓都有告急的现象。

    户口雕敝,户部一时间难以统计。且户口等级混乱,有些明明是上上户,却报为下下户,官商勾结,瞒天过海,躲避赋税。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税收。

    李瑄只是让宰相和大臣们商议具体方案,集思广益。

    实际上李瑄已经有变法策略,但他没有声明。

    与李岘研究的行省制度和增设为九部要等五年以后。

    在这五年时间,他要完成三件事情。

    第一,全国的义仓粮食平均下来够人均一石,每郡每县都要有标准,防止自然灾害时,缺乏赈灾粮食。

    第二,常平粮仓,可供常平新法,且能完全常平粮价。

    一切的策令,都要建立在粮食足够的情况下。

    如果可以,五年内李瑄不会发动大战,只防守,或者在东北方向小规模出击。

    第三,除贱为良,解放农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只有这三点在进行,颁布的新法才可以有效实施,军制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改革。

    过多的话,李瑄今日没有透露。

    他也能看出来,因为自己被刺杀,文武百官显得心不在焉。

    黄昏,李瑄离开太极宫,他先到达平康坊,拜见李适之。

    李瑄出征洛阳的时候,陪伴李适之好久,再相见不过几个月时间。

    在陇西王府中,李瑄卸甲。

    李适之拍了拍李瑄的肩膀,他知道李瑄遭受刺客,但他没有说出口。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无恙就好。

    黄昏灯烛,李适之脸上皱纹变多,略显苍老。

    看着李适之脸上的沧桑,李瑄内心感触良多,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仿佛发生在皱纹的沟壑间。

    这更坚定李瑄,让李适之早点当上“太上皇”的想法。

    他没有觉得如梦如幻,只是叹时间太短暂。

    二十九岁的年纪,不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当年和裴晃、裴胄叔侄一起学游侠一般,时光一去不复返。

    李瑄不急着回去,主动要与李适之喝几杯酒。

    推杯换盏间,父子二人没有谈论国家大事,只是聊着过往在地方上的事情。

    言语中不免有遗憾,李瑄的生母未能享受李瑄带来的光耀。

    李适之虽然知道李隆基欲除李瑄而后快,但他相信七郎心中有自己的决定。

    七郎今已雄天下,他不会再掺和政事。

    子孙膝下承欢,享尽天伦之乐。

    陪伴过后。

    李瑄又一次在夜色深沉的时候,出平康坊,准备回道政坊。

    这一次,不需要任何手令,坊门主动向李瑄打开。

    因为秦王的身份,大于任何命令。

    平康坊的坊门处,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等待李瑄多时。

    “不必多礼,直接说吧!”

    李瑄让廖峥嵘上车。

    “探子已将各种消息传遍长安。另外属下还派遣锦衣卫到京兆地区、洛阳地区传递消息。”

    廖峥嵘向李瑄回答道。

    “好!锦衣卫要尽快布置在全国。”

    李瑄点了点头,吩咐一句后,车驾继续出发。

    他归心似箭。

    一年时间未见妻子,还有除李奕以外其他儿女。

    自龟兹城下的挥手,到现在攫取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但没有一个男人不想在妻子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

    没有一个父亲,不想给儿女最好的环境。

    他做到了!

    “大王归至,娘子们正等待呢!”

    管家沈籍在巷口迎接李瑄。

    他虽然是奴仆,但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是秦王府,荣耀的地位无可比拟。

    他的儿子也不再是奴籍,在天策卫中,这全赖李瑄。

    秦王从洛阳归来,最热闹和期盼的,一定是秦王府。

    李瑄整理一番自己在李适之府邸更换的红色圆领长袍。

    等他的车驾到达秦王府的时候,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得知消息,已快步出秦王府。

    秦王府的门前特意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照亮门第,也照亮许久不见的脸庞。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裴灵溪、姜月瑶等女与李瑄年纪相仿,现如今风韵成熟,更加迷人。

    李瑄陪伴她们的时光并不多。

    可她们红颜依旧,不论什么时候,李瑄一定不会辜负她们。

    裴灵溪等女时隔一年再见李瑄,情绪如排山倒海一样。

    那一日,李瑄在雪中率领十万铁骑离开西域,她们知道夫君走上不归路。

    心系李瑄,以至于李瑄做什么都显得神圣。

    日日夜夜的期盼,终于等到夫君的消息传来。

    那时,夫君已是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迎接她们归来。

    李瑄与她们平等处事,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她们的心境,在她们心中,夫君一直是顶天立地的男子。

    荣华富贵,不如夫君能够平安归来。

    “妾身等拜见大王!”

    相思已至,裴灵溪等醒悟,向李瑄盈盈一拜。

    李瑄现在是亲王爵,作为妻子称呼李瑄为大王更合适。

    “对夫君我哪用这种礼数!”

    李瑄赶紧将裴灵溪等女扶起,并拉着她们的手说道。

    “今时夫君身份不同,妾身等自然不能失去礼数,让旁人笑话!”

    裴灵溪认真地说道。

    作为大家闺秀,她明白礼数的重要。

    现在夫君一言一行,关乎天下之事。

    “家中就不必了。”

    李瑄不喜欢这种繁文缛节。

    钟鸣鼎食,那种吃个饭还要排场和仪式感的事情,在李瑄身上并不试用。

    “听夫君的!”

    裴灵溪知道李瑄这样是认真的。

    李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892/10884321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892/10884321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