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天将军 > 第二百零四章 你想图谋天下,恢复隋室?
    薛错是长安城东云门乡人,回长安一次不容易,当然要到家看看。

    “属下需留在李帅左右。”

    薛错知李瑄此次回来,包括他只带了十二人,怕人手不够。

    “薛错,这些天不必跟随我了,你回家一趟吧!”

    李瑄向亲卫薛错吩咐道。

    “长安城中,随时可以呼唤金吾卫。再说以我的勇力,一般人可难以伤到。你现在已经不再徒刑,可惜你的职位还是一名亲卫,没有官职标榜身份,不算是衣锦还乡。不过你以后会富贵的!”

    李瑄拍了拍薛错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们无缘无故的跟着李瑄,以后会直接一步青云。

    因为神策卫,以后不仅仅是两百人。

    哪个皇帝能做到,哪个皇帝就是千古圣君。

    黄昏,李瑄与李隆基在偏殿就食,完后李瑄告退。

    兴庆宫门前,亲卫已经等候多时。

    如薛错、罗兴、廖峥嵘,李瑄一直为给他们身份,甚至军功都没计。

    其他李晟、张万福,虽留在李瑄身边,但李瑄给他们申请授勋,还有武散官,一个是陪戎校尉,一個是陪戎副尉,虽都是九品散官,也算标榜身份。

    如此安排,李瑄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属下会尽快回来,您赏赐的绢钱,已经让家中富贵,没什么追求了。”

    薛错心中感动,他也思念亲人,想回去看一看。

    李瑄经常因军功赏赐绢,他也寄回家乡,因此家中富庶。

    他感激李瑄为他报仇雪恨,感激李瑄将他从刑罚阶段引入军中。

    他和罗兴统领神策卫,河陇的僚属和主将副将,都毕恭毕敬。

    李帅考虑的很多,他只需要效死命就可以了。

    宋国公府。

    “拜见父亲!”

    在府前,李瑄向一拜。

    “七郎已是楚国公,以后这样的大礼就不用行了…”

    李适之拉着李瑄,进入宋国公府。

    “不论我是什么,您永远是我的父亲,这是不会改变的。”

    李瑄笑着说道。

    李适之今年才五十岁出头,不当宰相的时候,精气神越来越好了。

    主要是操心的事情少,每天只需要和王公贵族,闲官们吟诗下棋,喝酒品茶。

    李适之又不好色。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的历史不会重现,因为李瑄,即便李适之罢相,也是王公们的座上宾。

    加上李适之性格豪爽,不拘小节,非常受欢迎。

    李适之的散官为太子太师。

    唐初时此官,必是太子的老师,教导太子。

    但李隆基为防止太子结党营私,此官只是闲职,平时不与太子接触。

    哪怕是太子詹事,都与太子无关,现在太子詹事还是洛阳养老的。

    真正与太子有关的是,是一些小官,那些在朝堂没一点影响力。亦或者像历史上李隆基指认李泌为李亨的老师一样。

    当时的李泌刚成为翰林待诏,是朝堂上的透明人。

    唐初太子还有不少兵马,现在除了数十名侍卫,就剩下家奴了。

    李瑄与李适之,和兄长们一起进入家中。

    家宴已准备多时。

    李瑄已经吃饱了,但再吃点也无所谓。

    与李隆基就食的时候,李瑄不会如其他大臣一样,稍微吃点,而是以吃饱为目的。

    这也让李隆基觉得李瑄坦诚。

    现在兄弟都以李瑄为贵,李瑄对兄嫂敬重,对从子从女关爱,所以家中和睦,其乐融融。

    一家人其吃饭后,李玉莹缠李瑄着讲边塞风光,她很想听李瑄口中的波澜壮阔。

    李瑄耐心讲了一个时辰,家人都默不作声地在听。

    李霅有一子,今年才十二岁,名李鼎。

    他非常崇拜李瑄,从几年前就练弓马骑射,扬言以后要跟随李瑄与吐蕃人打仗。

    李瑄只是笑笑,勉励他。

    深夜的时候,家人都回自己的院落睡觉,奴婢灯烛熄灭,李适之来到李瑄的房中。

    “圣人召你回来,应该是为忠嗣之事。那件事很大,太子现在还被禁足,七郎要慎重!”

    坐在床榻上,李适之向李瑄说道。

    他本来已不过问政事,但父子二人,和之前一样,没什么不能谈的。

    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太子李亨随时会被废。

    其实在李适之心里,李亨最好被废去太子之位。七郎还年轻,他怕李亨将来继位后,清算七郎。

    “王将军在东宫与太子一起长大,世人皆认为他是太子党,会在关键时刻拥立太子。他被算计是必然的。孩儿相信王将军没有不臣之心,但没有用,得圣人相信才行。而圣人的脾气父亲应该清楚,哪怕是王将军被洗清冤屈,也不会再掌握军权。”

    “王将军有恩于孩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我华夏的大义。今日通过我的劝说,圣人口风已经松动,我有把握免王将军一死。”

    李瑄缓缓向李适之说道。

    王忠嗣是李瑄最敬佩的名将。

    《孙子兵法》上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城有所不攻。

    王忠嗣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不忍以万人命易一官;谓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

    这三点能做到,就是盛世名将。

    乱世名将太多。

    而盛世名将,却寥寥无几。

    这也是李瑄敬佩王忠嗣的原因之一。

    “七郎有道义,为父不及。”

    李瑄决定帮助王忠嗣,就是帮助太子。李适之不再劝说。

    “现圣人免去我鸿胪卿,任我为御史大夫,让我审理这件案子。”

    李瑄没有隐瞒李适之。

    “御史大夫是重职啊!未及冠,先拜大夫,古今一人而已。以后文人就要叫七郎大夫了。”

    李适之很惊叹李瑄的成就。

    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首吏,比鸿胪卿有牌面多了。

    鸿胪卿只是礼仪性质的官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在权力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孩儿不在长安,只是锦上添花的官职。”

    李瑄笑了一声。也就是御史大夫,其他的官职对李瑄来说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不过为父想过这个案子,那太子奴仆已死,尸体都腐烂了。想为忠嗣开脱很难。”

    现在的问题是被圣人所疑。没有证据,无法动摇圣人的意念。

    “孩儿当然不会以此去推证。如果有人陷害,与事情有关者,怕是早已被杀人灭口。据说有人给王将军安排许多其他罪行,我只要把这些小罪推翻。证明王将军只是因为太子奴仆牵扯其中。再让太子权衡利弊…”

    李瑄向李适之说道。

    为什么李隆基会那么生气?

    因为李隆基认定太子派奴仆,是与王忠嗣发生什么!

    可能是密谋,也有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种问候,送一些微不足道的礼品。

    但太子和王忠嗣否认此事!

    确实,和他们没关系。但这样会案子无休止的持续下去。

    所以李瑄会让李亨承认奴仆只是为王忠嗣送一些小礼品,关心问候一下王忠嗣,没有其他意思。

    这样案子就容易完结。

    若是耽误的时间长,万一李隆基疑心越重,王忠嗣就断无活路。

    “七郎心思缜密,有计划就好。”

    李适之知道李瑄能揣摩圣意,有自己的心思。

    他只能默默支持,否则就是帮倒忙!

    李瑄与李适之又聊了一些最近一些长安发生的事情,临近子时的时候,李适之回到自己的房屋。

    翌日。

    在早朝上李隆基正式宣布对李瑄的文职事官改动。

    听到李瑄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后,李林甫面色大变,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李瑄给李隆基灌了什么迷魂药,怎么会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呢?

    这明显是冲着王忠嗣案来的。

    最近李隆基模棱两可,让李林甫猜不透心思,他害怕李瑄破坏他苦心经营的局面。

    但事已至此,李林甫只能看着李瑄表演。

    万幸,杨慎矜是李林甫的人。

    杨慎矜现虽是御史中丞,却能在御史大夫不在的时候,主事御史台。

    这个位置是由李林甫推荐而来。

    本来杨慎矜不依附李林甫,只是和稀泥。在一件事已成定局的时候,他才听从李林甫的指示,昧着良心。

    但自从李瑄将王鉷赶走以后,杨慎矜心中恐惧和怨恨,不得不依附李林甫。

    杨慎矜与王鉷的父亲王瑨是表兄弟,王鉷是他的表侄,小的时候在一起玩泥巴。

    王鉷入仕,还是杨慎矜举荐。

    再加上宰相裴宽不满御史台差点把裴晃打死,把此算在杨慎矜头上,处处排挤。

    杨慎矜依附李林甫,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林甫让杨慎矜密切注意李瑄的动静,一些异常,立刻告知他,由他想办法。

    一下早朝,李瑄就前往御史台。

    御史中丞杨慎矜随李瑄一起。

    御史台乃是最高监察部门,其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台院:设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

    殿院:设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

    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监察大唐诸郡县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

    除了这些主要官职以后,还有众多主簿、书令史、掌固、亭长、主事、录事、计史、令史等官职,林林总总,不下百位。

    御史台被李林甫把控很深,即便罗希奭已经被处死,台院和殿院,还有七名侍御史是李林甫的爪牙。

    王忠嗣被关在台院,肯定不会好过。

    监察御史这种的官职,也多有李林甫推荐,并指明到哪个道去监察。

    “大夫,王忠嗣正被关押在台院的牢房中,您随我来!”

    入御史台后,杨慎矜向李瑄请道。

    他以为李瑄会第一时间去看王忠嗣。

    已经让殿中侍御史卢铉,提前整理王忠嗣的仪容。

    之前虽然不能对王忠嗣动大刑,但没少用隐晦的手段折磨王忠嗣。

    都知道李瑄从军时是王忠嗣的下属,他们害怕李瑄迁怒。

    “不急!先入正堂,我有话对杨中丞说。”

    李瑄抬手,向杨慎矜说道。

    “是…”

    杨慎矜点头,将李瑄带到正堂。他不知道李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看到李瑄板着脸,不免心虚。

    经过多件事,朝堂的大臣都不敢小瞧李瑄的算计。

    这是唯一能和李林甫扳手腕的大臣,还屡屡得胜。

    最关键的是,李瑄一直在外面统领大军,还有心思找李林甫不痛快。

    “杨中丞,王鉷现在何地?”

    李瑄入正堂后,突然向杨慎矜问道。

    “王鉷正在黔中多田任县丞。”

    杨慎矜讪讪一笑,回答道。

    但心中却很恼怒,王鉷是李瑄贬的,现在却来问他,这不是明知故问,给他一个下马威吗?

    但碍于李瑄的权势,又是他的上司,杨慎矜不敢发作。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892/9247584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3892/9247584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