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855章 最多一个月
    第855章  最多一个月

    俄罗斯的计划,到现在几乎已经成功了一半,英法确立的殖民体系已经岌岌可危。

    现在俄罗斯的目的早已从打破英法确立的殖民体系,变成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这也是俄罗斯开始减少对德援助的原因。

    大航海之后的国际关系,是红果果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俄罗斯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继续发展经济,野心正在膨胀的德国,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不再是助力,而是威胁。

    即便如此,俄罗斯也不会和德国决裂,那只会将德国彻底推向英国。

    安德烈在国联和普塔莱斯一唱一和的时候,小卡尔也在亚历山大积极行动,希望俄罗斯和德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小卡尔一直努力推动德国加入集安联盟,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

    小卡尔现在也已经充分意识到,乔治和瓦西里他们这些老家伙,对德国的成见根深蒂固,所以小卡尔希望能从列昂尼德这里打开突破口。

    列昂尼德娶了小卡尔的妹妹,俩人的关系本来就很亲密。

    只要不和俄罗斯的利益相抵触,列昂尼德也不会拒绝小卡尔的善意。

    “以希伯来人为首的金融集团不可能主动放弃既得利益,军方容克要争夺国家的领导权,民众对这两个群体都已经彻底失望,所以选择了更激进的阿道夫——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

    小卡尔的吐槽难辨真伪,感情倒是挺充沛。

    “再难,还能比世界大战期间的俄罗斯更艰难?”

    列昂尼德很难和小卡尔共鸣。

    德国投降的时候,战线还在德国之外,德国本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受创程度比俄罗斯天壤之别。

    俄罗斯在世界大战后,又经历了内战的荼毒,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大城市是重灾区,几乎被彻底打烂,精华地带满目疮痍。

    现在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几乎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列昂尼德和小卡尔都很清楚。

    “你们打烂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但是得到一个崭新的俄罗斯——这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小卡尔真不是卖惨。

    有些东西就怕对账。

    如果没有对照组,德国人可能认为他们的生活还不错。

    有俄罗斯这个珠玉在旁,德国人就各种羡慕嫉妒恨。

    世界大战爆发前,咨询远不如现在发达,普通德国人对于俄罗斯并不了解。

    现在普通德国人还在为面包和牛奶努力,俄罗斯人正在对汽车和摩托车进行比较。

    “你愿意用柏林和汉堡,换一个崭新的德意志吗”

    列昂尼德希望小卡尔早日面对现实。

    现实就是,俄罗斯即便失去工业能力,只卖资源也不会饿死。

    德国即便有强大的工业实力,资源始终是瓶颈。

    “我如果说愿意,会不会显得很虚伪——”

    小卡尔惊觉,自己影响列昂尼德不成,反而有被列昂尼德影响的趋势。

    这个发现让小卡尔感受到挫折。

    换成老卡尔,还能说一句德国的工业实力和俄罗斯的资源相结合,可以建立欧亚大陆新秩序。

    小卡尔没资格这样说,现在俄罗斯不管是从资源丰富程度,还是从工业能力等方面,都已经全方位超越德国。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公不接受德国加入集安联盟。”

    小卡尔图穷匕见。

    “你已经很久没有回柏林了吧——”

    列昂尼德提醒小卡尔,乔治不接纳德国,肯定有乔治的考量。

    “为什么这样说?”

    小卡尔还没有意识到,现在的柏林,已经不再是小卡尔熟悉的那个柏林了。

    小胡子上台之后,利用希伯来人主导的金融集团,推动德国以基础建设开始,拉动德国经济。

    这个决定是对的,不管是当初的俄罗斯,还是现在的美国,都是选择从基础建设开始入手恢复经济。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希伯来财团借的钱是要还的,而且利息还非常高。

    小胡子本人却根本没打算还钱。

    透支国家信誉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旦丧失国家信誉,德国政府的财政就将枯竭,刚刚有了点起色的经济,也将无以为继。

    小胡子今年初提出以债换债,希望能从希伯来财团得到更多资金。

    希伯来财团也不傻,要求德国政府先还清债务,然后再讨论新的债务。

    小胡子不屈服,逼迫希伯来财团掏钱的同时,分别派人前往俄罗斯和美国,以及英法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的很顺利,不管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不想将德国彻底推向对方。

    英国和法国的债券也销售的很顺利,这就让人大跌眼镜。

    也没什么好惊讶的,资本无国界嘛,世界大战刚结束,各国的伤疤还没有愈合,英国和法国资本就疯狂涌入德国,各种抄底,德国的希伯来财团,本身就是英国和法国资本的白手套。

    经济危机对英法的影响还没有消失,资本在英国和法国国内缺少投资途径,德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就受到英国和法国资本的追捧。

    针对国内希伯来财团,小胡子也重拳出击。

    希伯来人之所以屡屡遭欧洲各国政府针对,自身劣迹斑斑固然是诱因,转移社会矛盾是更重要的原因。

    在小胡子的授意下,德国媒体开始对希伯来金融财团展开围攻。

    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只要拿放大镜观察,总能找到袍子里的虱子。

    希伯来金融集团确实劣迹斑斑,可话说又回来,金融机构本身就要让钱流动起来,全世界那家银行不放贷,利率也没比德国的银行低多少。

    德国媒体于是将重点放在希伯来财团的麻木不仁上。

    德国一个面包卖50万马克的时候,希伯来金融家们夜夜笙歌,酒池肉林,宁愿将喝不完的牛奶倒河里,也不让分给挣扎在饥饿边缘的德国人。

    希伯来财团不坐以待毙,旗下的媒体全力反击。

    德国民众挣扎在饥饿边缘的时候,德国所有有钱人都夜夜笙歌,都酒池肉林,都麻木不仁,那些将矛头对准希伯来财团的媒体,为什么不去荷兰问德国皇帝,为什么不为德国的未来负责?

    至于牛奶倒河里,美国似乎更严重,同样不该让德国的金融财团背锅。

    应该说希伯来财团的反击很合理,可是并不能打消德国民众对希伯来财团的痛恨。

    美国人倒掉的又不是德国牛奶。

    退位就是对皇帝最大的惩罚,希伯来财团又付出了什么代价?

    联想到正是因为希伯来财团的背叛,才导致德国输掉世界大战。

    德国民众逐渐形成一个共识:为了德意志的未来,希伯来这个群体必须铲除!

    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今年夏天,柏林开始出现针对希伯来人的袭击。

    并不是所有希伯来人都生活在戒备森严的豪宅里,大部分希伯来人的生活其实也很普通,和普通德国民众没什么区别。

    激进的德国人不管这些,身为希伯来人本身就是原罪。

    德国的警务系统还是有效率的,针对希伯来店铺的袭击者很快就被抓,但却因为他们的动机,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

    几乎所有袭击者都坚称,他们的动机是为了德意志。

    虽然警务系统效率高,到了秋天,针对希伯来人的袭击事件还是越来越多,针对希伯来人开设的商店,最开始只是盗窃,很快就发展成为抢劫,甚至是有组织的公开抢劫。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即便小胡子调派国防军入城,也无法制止针对希伯来人的袭击事件。

    这个情况到了国联,又成为德国扩军的借口。

    俄罗斯这边收到的消息是,针对希伯来人的袭击,是有组织的犯罪行为。

    “所以,是德国政府组织了针对希伯来人的袭击?”

    乔治还真不知道水晶之夜的内幕。

    这些水晶是指被砸碎的玻璃。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有部分德国媒体认为,是我们推动了针对希伯来人的攻击——”

    马卡洛夫略尴尬,俄罗斯确实有这方面的前科。

    帝俄时代还好点,时下针对希伯来人最彻底的国家就是俄罗斯。

    考虑到希伯来人对俄罗斯所造成的伤害,俄罗斯确实有动机。

    “这不重要,德军内部的容克,还能否控制军队?”

    乔治关心的还是容克。

    希伯来人肯定斗不过小胡子,这一点乔治很清楚。

    关键是容克和德国政府的关系。

    “容克对德军的控制力不可动摇,但是德国最激进的,也恰恰正是容克。”

    马卡洛夫提供的信息,即将揭开水晶之夜的真相。

    后世提起这段历史,都将责任归咎为小胡子。

    乔治综合所得到的的信息,小胡子本人就是德国容克贵族集团推出的代理人,所以真相也就呼之欲出。

    “容克一直对世界大战的失败耿耿于怀,希望打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建立一个新的德意志。”

    马卡洛夫提醒乔治,容克才是真正的对手。

    乔治就皱眉,如果是容克的话,那么俄罗斯为德军培养军官,真就是在养虎为患。

    这些曾在俄罗斯接受培训的容克军官,对于俄罗斯的作战体系非常熟悉,对于俄军的战斗力和弱点也很了解,一旦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爆发战争,他们或将给俄军带来致命威胁。

    乔治回头就去找安德烈,要求安德烈制定进攻德国的计划。

    “我们有类似计划。”

    安德烈担任远东军区总司令的时候,曾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过无数次推演。

    推演这种事在各国都很正常,俄罗斯不仅会以德军为对手进行推演,也会以英国和法国,甚至以美国为对手进行推演。

    英法美德的军方,也同样会以俄罗斯为对手进行推演。

    “如果战争再次爆发,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德国,而是一个统一了大半个欧洲的德国。”

    乔治不惜泄露天机,也要让安德烈提高警惕。

    安德烈眉头紧皱,从未想象过这种可能。

    欧洲历史上,只有拿破仑最接近统一欧洲,可惜最终还是被俄罗斯击败。

    安德烈很怀疑现在的德国,是否有实力重现拿破仑的辉煌。

    “我并不是说这件事明天就会发生,但只要有这种可能,我们就要做好准备。”

    乔治还有很多事要做。

    乔治记得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红俄由于毫无防备,军队几乎被全歼,一直被德军达到莫斯科,才凭借万众一心决死反击,付出极大代价才击退德军的进攻。

    莫斯科还不是转折点,只是平衡了战场主动权,伏尔加格勒战役才是转折点。

    上一次世界大战,乔治并没有获得完整的话语权,虽然守住了巴尔干战区,最终还是因欧洲战区崩溃而功亏一篑。

    这一次乔治拥有完整的主导权,还会不会重蹈覆辙?

    为避免到时候措手不及,乔治从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

    先把位于边境地区的重要设施向内陆地区迁移,避免在开战之初被德国人包饺子。

    这又需要俄罗斯政府的配合。

    “为什么?”

    瓦西里有同样的疑问。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未雨绸缪。”

    乔治有节奏,先把兵工厂和战备仓库往后撤,然后是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最后才是野战机场和驻军。

    “你要考虑清楚,这可是个大工程。”

    瓦西里半信半疑。

    之所以信一半,是因为长期以来的积累,让瓦西里对乔治的信任坚不可摧。

    可乔治所说的内容也太过骇人听闻,俄罗斯不会坐视德国吞并法国。

    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欧洲可能统一,只能是俄罗斯。

    “如果我们动手,多久可以击败法国?”

    乔治提醒瓦西里,时代不同了。

    “最多七个月!”

    瓦西里信心爆棚,之所以需要七个月,是因为俄罗斯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动员。

    击败法国只需一个月而已。

    动员并不是一纸动员令就能完成,部队集结,新兵入伍接受训练,军工厂扩充产能,民用工厂开始按照计划转军工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

    “如果是德国呢?”

    乔治认可瓦西里的自信,俄军多次推演,都是这个结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