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后的康熙帝内修文治,外治武功,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之乱,缔造了一个面积广大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他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巩固了清朝版图。
他在位时期,清朝疆域范围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国土面积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强大帝国。
康熙帝算是亲民的好皇帝,他不忘民生福祉,蠲免钱粮,地丁合一,永不加赋、与民休息,为后世大规模改土归流奠定了基础。他怀柔西藏、蒙古,掌控漠北、西域,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纵向来看,康熙帝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堪称出类拔萃。
但从横向来看,其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工业革命即将解放欧美的生产力,使西方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康熙帝却后知后觉,先是开启清朝文字狱先河,后又颁布禁海令以闭关锁国,既毁了中国文人风骨,也截断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良机,断绝了中国新的发展之路,殊为可惜。
明末清初,朝代更替,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经历皇太极、顺治帝和康雍乾五代帝王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使社会由动乱重归安定,百姓由离散重归安居,是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九卦,涣卦。
涣者,离也,为涣散、离散、扩散之意。
国家动乱,人心离散之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应该革故鼎新,治理国家,聚拢民心,让社会重新稳定、繁荣起来。
散而复聚,分而复合,这才是涣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所以《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风行水上,这是涣卦卦象。先王应祭祀天帝,修建庙宇。
微风从水面吹过,荡起层层涟漪,涟漪扩散开去,这就是扩散。
如果大风从水面吹过,波浪滔天,但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水花四散飞溅,涣散得更加厉害。这就像天灾人祸横行,以致国家动乱而民不聊生。
社会动荡,人心不稳的时候,帝王就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举行盛大祭祀,表现诚意,归拢人心。
这不是迷信。
远古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的重要性,甚至还排在军事行动之前。
这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史前时代的部落大多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人口规模较小,最少只有几十人,多的也不过数百甚至上千人。比如至今保留着原始生活方式的巴西佐埃人部落,人口总数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又比如生活在中国境内的珞巴族,大约只有两千三百余人。
人口是如此的宝贵,所以为避免不必要的人口减员,各部落和氏族之间不会轻易挑起战争。
祭祀就不一样了。既可以祷告上苍,坚定信念,还可以在祭祀之后,把祭品分给大家享用。
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有什么比痛痛快快美餐一顿更能凝聚人心呢?
但祭祀也不会随随便便就举行。
一个能说出口的理由,是祭祀要恭敬,要虔诚,如果天天去,怎么可能做到恭敬虔诚?
一个不能说出口的理由,是没有那么多的祭品。
这就好比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扯新布,穿新衣,放鞭炮,吃饺子。所以那时的孩子们都特别期待过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始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中国向来有家天下的说法。建立宗庙,祭祀祖先,凝聚人心,传承文化,不仅关系国家治理的成败,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先祖的敬仰与怀念。如今每逢过年和清明节,我们仍然会到先辈的坟前,扫墓,上香,磕头,拜年。
这种传统很好,让我们不忘来路,不惧归途。
涣卦卦辞曰: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亨通。君王到宗庙祭祀,利于渡过大河,利于坚持下去。
王假有庙,大约相当于“有孚”的升级版。
为了家国大计,来到宗庙虔诚祭祀和祷告,这代表一种为国为民的有孚。
用儒家的话来说,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用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产的话来说,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利涉大川,则大约相当于“有攸往”的升级版。
这是一种置生死于度外,克服重重困难的有攸往。
用孟子的话来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国家已经乱了,人心即将散了,君王如果不能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的决心和勇气,去拨乱反正,凝聚人心,那这个国家很快会改朝换代。
如果历代君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004/10890495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004/10890495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