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91章 北魏孝文帝迁都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良马追逐,利于艰难地坚持;让兵卫休息,利于向前进。

    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迁都和改姓。

    北魏京都平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苦寒,每每六月即起风雪,还经常刮起沙尘暴。在北方苦寒之地追逐骏马,畅饮烈酒,日子虽然艰苦,但仍然可以坚持过下去。

    只不过若想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此处并非理想之地。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那里才是天下之中。

    要让习惯了安逸的鲜卑贵族们背井离乡,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们久居北地,习惯骑牧,多数不愿挪窝。对此,拓跋宏既不能把刀架在脖子上逼他们搬家,也不能抛弃他们转而另立一班文武百官。

    真这么做了,北魏就完蛋了。怎么办?

    拓跋宏发现了鲁迅先生的发现。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我们说这间屋子太暗,必须开一个窗子,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我们先要求拆掉屋顶,大家就会来调和:不如开个窗子吧!

    公元493年5月,孝文帝召集百官,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主张,声称要举全国之力讨伐南齐。

    这一天,孝文帝在明堂召集群臣,斋戒占卜,得到革卦。革卦的彖辞是“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孝文帝认为这是大吉之卦。利在征伐。无需其他大臣置喙,孝文帝的铁杆支持者、任城王拓跋澄已首先站了出来,反对说:陛下志在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南朝小国,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

    仪式于是不了了之。

    孝文帝知道拓跋澄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回宫后召见他继续讨论革卦。

    拓跋澄知道孝文帝知道自己看穿了他的心思,欣然应诏前来。

    孝文帝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平城乃是用武之地,并非实施文治之所,要想移风易俗唯有迁都中原,你认为怎么样?

    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偶像有吞并天下之志,于是立刻举手赞成。

    当年六月,孝文帝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

    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并发布南征檄文,下诏调发精骑,同时在扬州、徐州征集军队和民丁。八月,孝文帝挥泪拜别冯太后永固陵,率文武百官,步骑百万从平城出发。

    九月,大军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大军就地休整。

    让兵马休息,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前推进改革。孝文帝召集文武大臣,询问是继续南征呢,还是就此打住,迁都洛阳?

    两害相权取其轻,鲜卑贵族们害怕屋顶被掀翻,于是选择开一扇窗子。他们同意迁都。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大批鲜卑人进入中原,拓跋宏面临更多新问题。比如鲜卑人本为游牧民族,习惯编发左衽,不擅长农业生产,不会说汉语,且人心多恋旧,要想族人改变鲜卑旧俗,在洛阳安居乐业,拓跋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一年,孝文帝下诏穿汉服,说汉语。

    不久,他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租赋,鼓励耕种,同时从中选拔青壮年加入羽林、虎贲两军以拱卫新都,这相当于又给了他们一个光荣的职业和一份丰厚的俸禄。

    跟着来的人,总要给他们一些额外的好处才行,不然如何以德服人?

    当然仗还是要打的,目的是以外部矛盾来分化内部矛盾。

    北魏的汉化改革,绝非我们说说如此简单。但凡有改革派,就一定会有守旧派。

    为了推广汉文化,孝文帝不遗余力清除鲜卑的民族文化,禁止沿用本民族的语言、服装和传统风俗,这肯定会引起守旧派的激烈反弹。

    皇太子拓跋恂就是一个坚定的守旧派。

    他反对汉化的理由未必有多高尚,也许只不过因为他体型肥壮,又不爱学习。体型肥大则怕热,洛阳的炎热天气让他常常想着北归;不爱学习则说不好汉语,最好干脆连汉服也不穿了。

    终于有一天,他趁着孝文帝出巡,密取御马三千匹,计划回到平城。

    很难说拓跋恂有意谋反,他只不过是想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而已。但对孝文帝来说,这是很打脸的事: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反对改革,他拿什么堵住鲜卑悠悠众口?

    所以,只要孝文帝执意改革,拓跋恂的结局就已注定。他很快被废为庶人,不久又以谋反罪被赐死,时年十五,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

    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国家进步,而不是动摇国之根本,所以他需要想法子把大家的心团结到一起,比如说发动战争,一如当年诸葛亮北伐以聚蜀汉民心。

    恰好这一年,南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弑杀海陵王萧昭文,篡位自立为帝。

    这本是南齐的家事,与北魏无关。但孝文帝果断拍案而起,怒斥萧鸾不忠不义,于是起四路大军兴师问罪。不久,他更是亲率三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渡过淮河。

    这一仗雷声大雨点小,孝文帝很快撤兵回到洛阳,继续推行他的汉化改革。

    很快,洛阳金墉宫建成,又先后设立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公元495年金秋九月,平城六宫、文武百官全部迁到洛阳。

    翌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同时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以身作则,将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又带头将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汉族世家之女纳入后宫。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004/9919816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004/9919816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