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02章 铁面包青天:几人得并姓名尊
    解卦六爻讲述了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成为千古清官代名词的传奇故事。

    铁面包青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身上凝聚着封建时代老百姓对清官的美好向往和对公正的朴素期待。他的事迹被加工成为《三侠五义》等小说和戏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铁面无私、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在中国戏曲史上,从来没有哪位官员能像包拯一样,享有如此高的传播度。但历史上的包拯,与戏剧舞台上的包拯不尽相同。他和戏曲中一样审案明察、不畏权贵,但是并没有那三把想铡谁就铡谁的铡刀,也不可能有想铡谁就铡谁的权力。

    公元1027年宋仁宗年间,二十八岁的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因家中双亲年迈,包拯辞官不做,回到家乡庐州合肥赡养父母。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墓旁结庐而居,直到守丧期满仍不愿离开。

    公元1037年,在家乡父老的劝慰下,年近不惑的包拯这才离开故乡,赴京听选。远离官场十年,包拯“无咎”,被授予天长(今安徽滁州天长市)知县。在天长县,包拯表现出了超强的断案能力。

    有一次,一个农夫来到县衙告状,原来不知道什么人偷偷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官府为他捉拿凶手。这案子很难办,在没有摄像头留下影像、无法采集指纹的年代,这个凶手只要潜藏起来不再犯事,就可逍遥法外。

    然而包拯敏锐地发现破绽并找到了破案方法。

    仅仅割去牛舌头显然无利可图,凶手既然不是奔着财货去的,便很有可能是仇家的报复行为。不知道得罪了谁也没关系,包拯自有妙计。

    他命农夫回去把牛杀掉,当街售卖。在宋代,宰杀耕牛是违法行为。凶手很有可能不会放过这次报复机会。凶手果然中计,主动现身来到县衙告发。于是自投罗网,被抓了个正着。

    四年后,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盛产端砚,以前的知府经常利用手中权力,用各种方式收集端砚以馈赠当朝权贵,此举大大加重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包拯到任后,下令州县官员一律不得违规征收端砚,违者重罚。他以身作则,在任期间没有拿过一块端砚回家。从此,广东民间渐渐流传出了包公掷砚的传奇故事。

    公元1048年,包拯累迁至三司户部副使,在任上做了许多有利于老百姓的实事。比如辽国一度在边塞集结军队,准备对宋朝用兵,包拯受命到河北调发军粮备战。他见漳河地区土地肥沃却被荒置,于是向朝廷建议将邢、沼、赵三州一万五千顷农田分给百姓耕种。

    公元1052年,包拯龙图阁直学士,外任河北都转运使,从此他有了一个非常霸气的称呼:包龙图。

    因为政绩卓越,包拯很快被擢升为知谏院、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纠正刑狱等事务。在这个岗位上,包拯表现出了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名臣风范。他先后弹劾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贩卖私盐牟取暴利,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役使兵士谋取私利,皇宫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尤其在弹劾转运使王逵贪赃枉法时,包拯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大气魄。

    王逵很不简单,他不仅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等人关系莫逆,甚至深得宋仁宗器重。所以他有恃无恐,巧立名目以盘剥百姓,滥用酷刑而激起民愤。为端掉这个大贪官,包拯连续七次上奏弹劾,最后一次更是冒犯圣颜,当庭指责宋仁宗:“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在包拯的坚持下,“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朝廷最终罢免了王逵。

    为肃清吏治,端正朝纲,包拯甚至连皇帝宠妃的面子都不给。

    张贵妃深受宋仁宗宠爱,她在宫中享受的待遇甚至超过皇后。她的伯父张尧佐因此鸡犬升天,被任命为淮康军(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其才具不足却被提拔担任多个要职,于是“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引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包拯因此上奏请求追回对他的任命。此事以张尧佐主动辞去宣徽使、景灵宫使之职而告终。

    包拯严于律己,清正廉明,态度之刚直,有时甚至显得不近人情。但“解而拇,朋至斯孚,”当他抛开顾忌尽忠职守时,却得到了天下人的爱戴和信赖。宋仁宗嘉佑年间,朝中尚有宰相富弼、翰林学士欧阳修、太学侍讲胡瑗等名臣。士大夫为此争相传诵“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嘉佑四真。

    公元1056年8月,包拯权知开封府。“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他大力整顿风气,改革诉讼制度,大开府衙正门让百姓可以直入公堂告状鸣冤。开封府是大宋朝的皇城根下,满城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多如过江之鲫,社会治安极不好管理。但包拯为人正直刚毅,不徇私情,很快将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

    两年后,包拯领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因利用权力贱买富豪地产而被包拯弹劾,被免官。宋祁接任三司使,又因生活作风腐化而被包拯弹劾,被免官。“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包拯连续弹劾两任三司使落马,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代理三司使。

    欧阳修对此颇有微词。他认为包拯出任三司使的行为是蹊田夺牛:牵牛踩踏了田而夺了人家的牛。

    公元1061年3月,包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004/9992068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5004/9992068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