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295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就基本来说,大口径火箭炮没啥问题,但轻型火箭炮方面,左念微并不是很满意。

    重量上,虽然稍微有点偏重,达到了654公斤,但能够接受,军马、越野车之类的东西国防军自然是有的,牵引方面自然不成问题,比较大的问题是分解不够彻底,靠人力背负不够方便。

    对着这门火箭炮,左念微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本就是107火箭炮的标准:

    首先,增加炮管到12根,但总重量要轻,最好压到650公斤以下;

    其次,要能够快速分解和结合,尽量保证士兵使用简单工具就能够实现分解和组装,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要超过30公斤,炮弹重量也要控制在20公斤以内;

    最后,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应具备“上不过颈,下不过臀,宽不过肩,重心贴身”的要求,以保证良好的通过性。

    “不要小瞧了这个小东西,他们虽然威力上比不了这些大家伙,但在机动性和泛用性方面是要远远胜过这些重型火箭炮的。”

    考虑到中国未来有可能的作战区域,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就不说了,重型火箭炮的运用必然受到限制,印度也没得谈,且不论道路问题,真麻烦还是离谱的气候,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卡车到印度,起码趴窝3分之1。

    在这些地方,1种便携的强大的轻型火箭炮在火力支援方面,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了。

    在试验场上进行1些简单指导之后,左念微留下若有所思的技术人员,又出发前往视察下1项内容。

    不过,这项内容并不在汉阳兵工厂内,而是在江对面的国立武昌大学。

    火箭,这东西出现的比左念微想象的还要早,1921年,6军部便向左念微递了1份关于新式长程打击武器的报告,这并不少见,各国都有类似的研究,只不过大部分国家考虑的是大炮。

    而中国缺乏制造超级大炮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对火箭弹爱得深沉,这种武器自然也就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同时,由于缺乏火箭相关的研究,当时6军设想的还是大号火箭弹,但火箭弹缺乏精度,6军部便想到使用多种稳定方式,甚至无线电引导装置进行引导。

    当然,那份报告里的内容近乎科幻小说,只是左念微显然清楚,6军部只不过是受限于认知而已,随后批复,令其关注科学院的研究。

    1922年,科学院天文馆的几名科学家向左念微递送过关于液体火箭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地外天体研究计划,提议进行相关的太空实验。

    1924年,因被右翼政府视为布尔什维克分子,选择前往中国避难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先生也发表了液体火箭论文。

    多级火箭的研究迅速被6军关注到,兴致冲冲的6军部立即对原定计划进行了修改,不过,为了使用的方便,6军选择了固体燃料火箭的研究方向。

    虽然当时没几个人研究这玩意儿,但科学院为了从6军手中敲经费,还是开了课题,只不过大部分科学家拿着6军的钱,私下里还是在搞液体火箭,希望上太空,而对武器不甚感冒。

    但好在,另1位科学家简接的帮助了6军,按照左念微的命令组建的空壳公司与罗伯特·戈达德接触,尽管他很疑惑为什么这些人能知道自己长期保密的内容,但能解决自己的贫困局面总是好的。

    接下来登场的则是空军,不论在哪个国家,空军总是最跳腾的那1个,就像是开飞机1样,好高骛远的习气改不了,不过,从另1方面来说,创造力方面自然也是最足的。

    空军倒是对液体火箭很感兴趣,无它,打的远而已,正对空军胃口。

    于是,从1928年开始,空军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确实,这1项目对于6军和空军来说,只能算是游戏,间战期的各国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动作,奇思妙想的迸发也使得许多项目看起来非常有可能,同样也使得许多项目的着力点和奇怪。

    比如1930年,上海格致大学的1些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核嬗变,试图将铅变成黄金,堪称赛博炼金术。

    “戈达德先生,好久不见,最近过得还好吗?”

    走进实验室,左念微见到了1头强者发型的罗伯特·戈达德。

    而他身边则跟着1个年轻帅气的德裔小伙子——因为贵族身份不得不举家逃离苏维埃德国的沃纳·冯·布劳恩,也许是命运使然,大萧条开始后,他随父亲自英国移居中国,并与戈达德相识,相差3十岁的两人迅速结成了忘年交。

    “总统先生,我最近过得很好,除了研究没有什么烦恼了。”

    戈达德摸了摸自己的脑门,这位科学家在美国过得并不好,被媒体和公众视为科学怪人,而且生活拮据。

    尤其在大萧条开始之后,尽管获得了林白等人的支援,但依然难以改变局面,而且其新建的试验场也遭遇了破坏。

    同时,他投往美国6军部的信件也屡屡石沉大海,6军部对于这1计划显然不感兴趣,当然,更重要的是,6军部严重缺乏经费。

    最终,在空壳公司的邀请下,戈达德在1930年末动身前往中国,不过这位科学家并没有加入中国国籍。

    但也不重要了,这位科学家并不负责武器化的部分,而是专心搞太空研究,研究火箭本身。

    只要导弹这种武器不投入实用,或者中国、德国公开具体内容,蒙住美国人十年8年的还是轻轻松松的,只能说间战期的美国军队过于抽象。

    而导弹和火箭本身,相比于原子弹之类的武器,主要是考验材料学和工程学设计,并不完全受制于尖端技术,因而尽管中国的综合科技水平逊色于英美,火箭的研究却也并不慢。

    燃气舵、陀螺仪等设备和程序控制系统都已经被用到了火箭上,新的液体火箭的指标已经上浮到了20千米,冲破大气层似乎也不再是1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相比之下,制导火箭的研发就令人头疼了,年初刚刚制造出1支实验导弹,但目标偏差差点赶上了射程远了。

    不过,总体来说,这东西还是不怎么需要左念微专门操心,1切顺其自然,按部就班的1步步向前走着,关于人造卫星和载人航空的许多理念和科学论证也都已经问世,未来虽有许多坎坷,但仍是光明的。

    武器的研发是必要的,但不应是目的,星辰大海和造福人类才是科学研究的目标,而武器只是保障这1目标的手段。

    简单的了解了1下研究进度,表示了对航空航天研究的支持,简单慰问了1下,匆匆1日就这么过去了,当左念微回到在武昌的居所是,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十点多钟。

    这时,左念微才想起来自己今晚还要见吴安源他们,于是问了1下警卫员情况,才得知两人早已经来过了,从晚上7点1直等到9点多钟。

    略带着1点歉意,左念微坐在桌前,拉开台灯,开始绘制反坦克枪榴弹、反坦克手榴弹、无后座力炮式反坦克火箭筒这3种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草图。

    左念微没有注意到也就罢了,注意到了自然也要做点事情,帮助军工部门少走些弯路,抢先1点时间应用。

    实际上,火箭弹不简单也不便宜,它们其实非常金贵,而且想在保证良品率的情况下大规模量产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发射筒本身倒是真没啥技术含量,它不承受膛压,用材和加工都很随意,无非是1点结构问题。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8833/10761327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88833/10761327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