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强明 > 第四百一十六章 福临降生
    庄妃道:“安平贝勒和他阿玛一样,心直口快,他这是说出来了,没说出来的那些人不定怎么想呢。生就生了,咱们自家庆贺一番就算了,省得人们说闲话。”

    皇太极微笑道:“朕若是连大姐的六十大寿都忘了的话,还讲什么孝悌?”

    皇九子满月后,济尔哈朗设下盛宴,皇太极率一后四妃、加上元妃、继妃共七个女人赴会。

    代善大是不以为然:“娶媳妇猫月子请满月客,这是咱满人风俗,谁能说什么闲话?”

    皇太极笑了一下:“不是朕不请,是担心有人说闲话。”

    众人齐声起哄道好:“好!请宸妃娘娘唱一首。”

    “这丫头开不得玩笑,皇上一句话,她就当圣旨了。”

    多尔衮道:“为庆贺庄妃娘娘得子,为给皇上饯行,东果大姐特请宸妃自弹自唱一曲,如何?”

    皇太极心花怒放,半年之中连得二子,又都是蒙古妃子所生,他笑道:“蒙古诸妃不生则已,一生便一发而不可收。”他随皇后进入永福宫,一进来便闻到一股奇香。他问道:“哪里来的香气?”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皇太极仔细看着庄妃,除了脸色稍白之外。没什么变化。他坐在炕边的马杌子上,宫女将孩子抱过来,只见此子生得龙眉凤目,耳轮硕大,耳垂肥厚,头顶正中有一缕耸起的头发,这正是传说中的龙角,真个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皇太极看呆了。脱口说道:“此朕之第九子也。”话一出口,一个念头便在心头掠过:皇九子?九者,九五之尊也,此子生时有异像,排行又暗含帝王之数,难道真的贵不可言?但他没说出来。

    多尔衮劝说道:“皇上万金之躯,不宜轻易离京,且蒙古大漠气候异常,皇上毕竟已四十有七,恐难耐漠北严寒。”

    皇太极充满爱意的一笑:“那你就起来行礼嘛。”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沟壑。非北国人绝写不出这种恢弘,雪花六个角,因此又称六出,古人诗中用的不多,可见海陵王汉学何等的渊博那。”

    哲哲顺口道:“海兰珠,难得大姐出来一回,你就自弹自唱一曲,如何?”

    哲哲在一边接口说道:“皇上放心,臣妾一定办好。”

    庄妃这是第四胎。生起来不像海兰珠要死要活的,她看到皇太极后,嫣然一笑:“皇上,臣妾不能行礼了。”

    虽说都住在盛京,皇太极一是政务繁忙,二是戎马倥偬,和妃子相聚的机会都很少,就别说兄弟姊妹间了。东果大格格今年整整六十,比皇太极大十三岁,自从何和礼去世后,就很少抛头露面,她与庄妃在赫图阿拉时就相处得非常好,今天庄妃满月,她焉能不来?

    皇太极与众人议道:“朕费尽心思,才将漠南漠北归为一统,今札萨克汗反叛,此分裂之举也,朕将亲征之。”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

    庄妃却笑着轻声反驳:“臣妾与皇上虽是夫妻,但更是君臣,要不然怎么称臣妾,而不是妾臣呢?君臣之礼不可废也。”

    海兰珠笑着应道:“那就让大格格见笑了。”她侧身吩咐女官将琴取来。

    济尔哈朗继续道:“皇上,正好轮到臣弟做东,干脆,就多摆上几桌,一来算是给皇上亲征饯行,二来算是给皇九子过满月。”

    海兰珠先是弹唱了一遍,又吟诵了一遍,然后又唱了一遍。

    济尔哈朗接口道:“这是谁在胡说八道?咱们兄弟子侄中哪个有事,皇上没有贺礼?说这话的人也不怕遭报应。”

    “罢了,罢了,满月酒就免了吧。”

    刚林叹息一声:“且不说这首词的气势,就说头三句:天丁震怒,一下子将银海掀翻了,于是,空中飘下了满天的珠箔。这简直绝唱,至臻至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合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多尔衮道:“你怎么和阿敏一样,总是跟大家唱反调?”

    皇太笑道:“睿亲王以为朕老了?”

    “朕是怕有人说朕借机敛财。”

    福建局势波起云涌,在边关也正在悄悄发生这一场动荡!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皇太极更是一惊。暗想:“人传真龙天子临凡,红光满天。奇香盈室,莫非此子”

    皇太极对杜度一向很宽容,大哥被处死后,杜度便成了没依靠的可怜儿。先帝对大妃又是格外偏爱,杜度本来是领旗贝勒,可为了能让阿济格兄弟三人都能领旗,硬是将杜度由领旗贝勒降为了多罗贝勒。

    代善吃了一惊:“还真有这么说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他边说边晃头。

    待众人落座,济尔哈朗先说道:“今天本王在家中设宴,一是庆贺皇上喜得第九子,二是为皇上亲征饯行,祝皇上此行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来,诸位,咱们举杯。”

    皇上见哲哲急了:“朕的国主大福晋,你以为朕真的要让她行礼呀。朕不过是开个玩笑。”

    多尔衮发现杜度不大正常。毫不客气地问道:“安平贝勒,该不是你吧?”

    杜度被多尔衮逼得不得不认账,他出班跪倒:“皇上,侄儿错了。侄儿是一时犯混。”说着他自己掌开了嘴巴。

    皇太极大赞道:“好一个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此句必当不朽。”

    不到一刻功夫,女官将琵琶取了来,多尔衮站起身:“诸位、诸位,大家都静一静。”

    她已有三年来的没见到皇太极了,今天一见,当然十分高兴,见皇上亲自近前来问,慌得她站起:“托皇上弟弟的福,老身还算结实。”

    皇太极笑说道:“大姐今年过六十大寿,朕若是不在家,哲哲,你要备一份厚礼,记住了。”

    就在这时,就听永福宫内传来了一阵清亮的婴儿的啼哭声。

    哲哲来到多尔衮身旁耳语了几句,多尔衮看着宸妃:“那太好了。”

    皇太极思忖了一会:“正好,蒙古各部都带着孩子们来了,借这个机会聚一次,就算是庆贺了吧。”

    宴会上,皇太极见到了东果大格格,他急忙上前问安:“老姐姐一向可好?”

    随着汉官大量涌入,汉文化已在大清国占了上峰,尽管皇太极再三强调学习国语,但国家礼仪法制,治国之术等,都要到汉家典籍中去寻找。再加上汉官们谈起事来,动辄引经据典,搞得满洲大臣们蒙头转向,逼得他们不得不苦习汉文化。因此,对海兰珠这首词大家都能听出个不离十,当然感受最深的还是三院的大学士们。

    皇太极摆摆手:“算了吧,这次不能再兴师动众了,上次皇八子过百日,你猜安平贝勒背地里说什么”

    皇太极正在清宁宫等候,听到喊声,急忙走了出去,只见永福宫已笼罩在一片红光中。皇太极暗暗称奇:“异象,真是异象。”

    宸妃离席,抱着琵琶,未弹之前说道:“妾在皇八子宴会上,听皇上讲要多看些金史典籍,臣妾便从内弘文院借了一套《金史》,读之大吃一惊。金朝皇帝的文治武功,均不同凡响,其中海陵王更是出众,他为人题了一个扇面,上写:‘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志气宏大,妾曾反复把玩这两句,似乎预示着我大清之风将吹遍中原。”

    罗绣锦也是大为赞叹道:

    “皇上对杜度一向不错,他还能说什么?”

    杜度辩解着道:“那些日子侄儿心烦得很,皇六子皇七子相隔不到一个月,紧接着又是皇八子,还有其他人家的喜事,侄儿真的被搞昏了头。送些礼物,侄儿并不在意,在意的是到底送什么。皇八子的庆典又是那么隆重,侄儿一时心急,才说了那些混帐话。”

    皇太极倒不放在心上:“好了。此事到此为止,那么好的日子,不说这些烦心事儿。杜度,你起来吧,朕原谅你。”

    哲哲当然又是头一个出来报喜:“皇上,生了,又是个阿哥。”

    哲哲笑着说道:“那可就委屈布木布泰了。”

    此时,满清举行了首次满蒙子女大聚会,说是子女们聚会,其实还是大人们的聚会,亲家对亲家,孩子和孩子,漠北蒙古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也带着子女们前来赴会,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哲哲急忙说道道:“皇上,布木布泰下身还有血呢。”

    皇太极摇摇头:“我们不能低估了札萨克汗这次行为造成的恶果。当初漠南蒙古会盟成功,奥巴践踏盟规,朕当即痛责之,因此会盟才得以巩固,才会发展到今天。如今,漠南漠北刚刚一统,札萨克汗便跳出来兴风作浪,若不狠狠弹压,大好局面就有可能毁之一旦。朕之亲征,就是要让蒙古各部明白,朕绝不允许任何人分裂。再者,朕也有宣威漠北之意,要让漠北蒙古臣民亲眼目睹我大清王朝的威武之师。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尔等在盛京留守,豫亲王和武英郡王随朕出征。”

    哲哲却道:“皇上今又喜得贵子,理应再庆贺一番。”

    宸妃接着说道:“海陵王能诗善文,其诗其词,细腻处可追宋之周邦彦,豪放处直逼苏东坡,他用汉文填的一首《念奴娇咏雪》气韵苍凉,文思奇特,被称为历代咏雪的上乘之作,连江南士子们看后也不得不叹服,赞之道: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今皇上出征,正是铁骑逐可汗,大雪满弓刀,妾唱海陵王咏雪,一是祝皇上亲征早日凯旋,二是贺妹妹喜得贵子。”言罢,她用力一拨琴弦,一首高亢豪放的曲子响了起来:“

    杜度头低下了,脸通红。

    “是吗?”东果有些不信。

    皇太极笑道: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02870/7187392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02870/7187392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