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130章 爹,你怎么不进去?
    仅仅只是这几句话,就让老朱下意识地顿住了脚步,眉头大皱。

    常二郎的这番话,让老朱很是不悦,有股子夹枪带棒的意思。

    可是仔细一品,老朱也不得不承认,颇有道理。

    他是不太明白开中法是什么意思,但不代表他不清楚盐引为何物。

    而那食盐之暴利,他焉能不明白?

    自己的老对手张士诚就是个私盐贩子出身,靠着私盐,积累了不小的原始资本。

    很快,水榭内的声音,再一次打断了老朱的沉思。

    “那依升弟之见,该当如何禁绝日后朝廷。

    又或者是勋贵官吏,向你说的这开中法伸手,利用这些盐引从中渔利?”

    “……姐夫,”

    常升看着跟前满脸殷切之色看着自己的姐夫哥朱标。

    甚是无可奈何地摊开了双手。

    “咱们能够解眼前之急患,能够延续百年稳固,已然是极致。何必想那么远呢?”

    朱标先是一愕,旋即赫然地点了点头。

    “是啊,这开中法倘若能够让我大年边陲百年无忧,已然属于是极限了。”

    “至于百年之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姐夫所言极是,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努力做到最后。”

    “百年之后,哪怕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毛病,但我们也应该相信后人。”

    “当然,重点是,陛下还有姐夫你们两代人,倘若能够为我大明打好足够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大明千秋万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朱标点了点头,可犹未死心,手指头在案几之上敲打个不停。

    “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成?”

    “升弟,愚兄我知道你一向足智多谋。

    之前你也是为愚兄谋划了不少的大事。难道这事,现如今真的无解?”

    看到朱标那殷切的目光,被打动了的常升忍不住咧了咧嘴。

    “倒也不是没有,只是小弟如今只是刚有这么个想法。”

    “原本还等着开始实施之后,再与姐夫报喜……”

    “你还真有?”朱标瞬间眼珠子一鼓,没想到自己这番吹捧,居然还真的很有效果。

    已然迈开双腿就想往里进的老朱脚步一顿。

    同样脸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常升这小子,不会是在胡扯的吧?

    。。。

    开中法,随着利益为朝廷、官员、勋贵所眼红,纷纷开始上下其手。

    等到了明中期就已经糜烂不堪。

    孝宗弘治时期,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

    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折色法,就是过去你得把粮食、各种物质送到边疆才能换盐引(经营食盐的凭证)。

    那么现在就是你直接可以用银子换盐引,以前的只能在边疆经营的商人可以到内地经营了。

    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

    从开中法向折色法的转变,明朝盐政改革亦可以说是大明边镇衰落的根源。

    其实想要做到这一点,不让开中法全盘糜烂,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不上这点利益。

    用更大的利益来诱惑他们,常升内心已然有了自己的全盘计划。

    那就是大明西北之地最适合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当那些作物都能够赚取到大笔大笔,远远超过盐引的财富。

    那么,还有谁会乐意把眼珠子盯在盐引那三瓜两枣上?

    例如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

    宋末元初,终于开始渐渐普及起来的棉织物的出现,这种物美价廉,经济耐用的棉织物,已然是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并且,棉花的纺织工序,远远要比那麻、蚕,更加的简单。

    不论是衣帽、鞋子,被褥,绳索,乃至船帆,可以说,就没有用不上它的地方。

    而大明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域,正是大明的西北地区。

    那里土地干旱,日照充足,十分适宜于棉花的生长,即便是盐咸地,棉花也同样可以生根发芽。

    只要棉花的需求足够旺盛,西边边陲之地大量种植棉花。

    那么这种经济作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可估量。

    棉花之利,绝对会远远地超过盐业之利。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3466/7931467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3466/7931467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