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8章 昆山民杀犬去疾
    江南昆山的某个集镇,镇上有户姓顾的人家。这顾家,有着临街的商铺,但若是真的比较起来,顾家在镇里也算不上是大户,不过,因为有着商铺操持,日子比起普通人家来,还是要好上几分。

    在镇上,提起老顾夫妇,镇上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遇到了不方便的事情,只要开口,他们都会全力相助。

    只是这顾家,人丁不是很旺,一家三口。小顾,还是老顾夫妇四处烧香拜佛修桥补路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来到他们名下。

    所以,中年得子的老顾,对自己的儿子是宠爱有加。平日里,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大声呵斥,这种情况,在顾家基本上是看不到。

    不过呢,兴许是因为老顾自身阅历丰富,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吧,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老顾的角色转换得很快,从慈父立马换成了严父。

    再说,虽然家里虽然有着商铺,但在官府的登记,顾家却不是商户。因此,早早的,老顾就把小顾送到了镇里的私塾。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不知觉间,小顾都有十三四岁了。看着比自己还高的小顾,顾母就和老顾商量,孩子都这么大了,是不是先给他寻下一门亲事?街坊里,年纪和自己两口子差不多的,好多都已当上爷爷奶奶了。

    但老顾却不同意妻子的意见。儿子在私塾里念书的时候,老师可不止一次地和自己说过“小顾是个读书种子”。

    这让老顾独自呆在的时候,臆想了无数回小顾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的情景。真要是能像老师说的那样,挣个功名回来,不光是自己脸上有光,镇子外面祖宗的坟茔也的好生打理一下。

    妇人嘛,头发长见识短。真要像她说的,早早地给儿子定下门亲事,万一耽搁了学业,岂不是误了儿子的前程?

    等老顾把这个理由摆出来以后,顾母也不吭声了。于是,给小顾寻亲事这个事情,在家里就没人提起了。

    但话说回来,像小顾这个年纪,正是懵懂的时候。就像那句俗语说的那样:哪个少女不思春?哪个少年不多情?何况,那个时候,男子成家的时间普遍又早。

    于是,在家里和私塾之间来往穿行的小顾,盯着书本的时候,耳边就时不时地回响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让小顾对书里和书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幻想。

    但是,这些东西,老顾夫妇并没有观察到。当然,这也和国人传统的育儿观有关。很多时候,当父母的,都只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考试成绩怎么样;对孩子的心理活动从来没有或者是极少关注过。

    就像后世,因为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很多父母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把孩子丢给了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可时代的发展变化哪是这些年迈的老人跟得上节奏的呢?

    于是乎,很多像小顾那般年纪的“留守儿童”,在不能辨别是非和经不住诱惑的情况下就走上了歧路,委实让人叹息。

    在老顾家里,情况也是一样。一天从早忙到黑的老顾夫妇,晚上闲下来时瞅着小顾房间里的灯光,心里是忍不住的欢喜。

    时不时地还顾母给小顾弄点吃的,叮嘱小顾不要学得太晚。夫妇俩都会留一个人等到小顾的房间灯熄掉之后再睡。

    也不知道是不是合该有事还是怎么的。某天晚上,在给小顾送完宵夜之后,夫妇俩都忍不住困顿,没等小顾熄灯,就都进入了梦乡。

    听到屋那头父母的鼾声,小顾苦笑了一下,为了供自己读书,父亲和母亲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然后摇了摇头,继续挑灯苦读。

    不知不觉已到半夜。这时,门外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小顾只当是父母过来给自己送吃的或者是让自己早点安歇。

    于是,小顾缓缓地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掌起那盏昏黄的油灯,朝着门口走去。

    等打开门,小顾一下子就愣住了。站在门外的,并不是父亲或者母亲,而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妙龄女子。

    微弱而摇曳的油灯光芒下,那白衣女子宛如从天而降仙子一般,身姿曼妙,玲珑有致;容颜娇艳,青翠欲滴。

    看着小顾目瞪口呆的样子,白衣女子掩口一笑,轻声道,“你这个呆子,怎么还傻愣愣地站着,还不让我进屋啊?”

    说完也不等小顾回应,就绕过小顾,径直进了房。

    等小顾回过神来掩上门,那白衣女子稳稳当当地坐在了他的书桌边。小顾放下油灯,看着这不请自来的白衣女子,“姑娘究竟是谁?为何会深夜到访?”

    但那女子并未直接回答小顾的问题,而是随手翻动起桌上摆放的书卷,然后才悠悠地说:“你这个书呆子呀,连奴都不记得啦!奴是邻家的女儿。上次我们遇上的时候,你还……”

    小顾回想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么回事,自己从私塾回来的时候,路上碰见过一个白衣的女子,但是,同行的几个伙伴还拿那女子的背影开玩笑,被自己给拦了下来。

    只是,那天,自己看到的只是背影。现在,再仔细看一下灯下女子的容颜,小顾不觉有些呆了。

    昏暗的灯下,血气方刚的少男和脸色含羞的少女,孤男寡女的坐在一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就不难想象了。

    很快,屋子里昏暗的灯光就熄灭掉了,间杂着低低的娇喘声响。想来应当是一夜的旖旎,让含羞的少女多情的少男食之甘味。

    接下来的事情就像套路。天还未亮的时候,白衣女子摁着小顾的手,“奴家是良人,背着父母偷偷摸摸的过来,还希望郎君痛惜则个。”

    左右的意思,就是反复叮嘱小顾不要把这事给说出去,不然,两人的缘分就尽了。

    然后,还不等小顾有什么反应,女子便起了身,穿上衣服,飘飘然出了门,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了。留下小顾一个无尽的回味。

    打这以后,到了晚间,等老顾夫妇入睡以后,白衣女子都会来到小顾的房里,然后又趁着天色未明离去。

    就这样慢慢地过了个把月之后,小顾明显地消瘦了下来。但在老顾夫妇的眼里,只当是儿子晚上读书读得太用功了。为此,老顾还告诉顾母,记得多给儿子弄些好东西补补,别让儿子因为太过用功累垮了身子。

    可老顾夫妇全然不知,自己的儿子晚上是在用功,但这用功并不是夫妇俩心里想到的用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越是怕什么就会越是来什么。过了几个月之后,小顾病了,脸色苍白身体消瘦不说,一天从早到晚还咳咳卡卡的,像极了大家都害怕的瘵疾,只是没有像瘵疾患者那样咳出痰来。

    这下可把老顾夫妇急的。镇里的郎中,甚至县城的大夫,都让老顾请到家里来给小顾瞧过。望闻问切一番之后,谁也不能确定小顾是不是患上了瘵疾。

    因为这瘵疾,很容易人传人。可老顾一家三口同锅造食,除了小顾之外,老顾夫妇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而且,小顾的生活也很简单,家里,私塾;其他人也没有丝毫瘵疾的症状。

    纳闷归纳闷,虽说郎中们不敢确定,但也只好开些治疗瘵疾的药物,当着瘵疾来整。就连听来的“黄芪蒸鸡”,老顾也是亲自跑到乡下抓了一只没下过蛋的童子鸡。按照他们说的,把鸡宰杀后取出内脏塞入黄芪,然后架上筷子用锅蒸好后让小顾服用。

    可不管是郎中开的药,还是听来的偏方,对小顾的病情,并没有什么效果。原本血气方刚的少年人,愈发是个病秧子了。弄得老顾夫妇俩是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再说小顾这头,大体里也知道自己这病是怎么回事。但每每到了晚上,看着那白衣女子“我见尤怜”的样子,又实在是把持不住。关键,这事,小顾不曾吐露半分。

    于是乎,老顾这头想方设法找方子补小顾,小顾这头到了晚上则耗得一干二净。好在虽然咳咳卡卡的像是得了瘵疾,但小顾的精神头还不错,这才让老顾稍微有些放心。

    后来,某次老顾又听来一个治疗瘵疾的方子,便和顾母一起分头去抓药。可是家里的铺子一时没人照管,老顾想了一下,让小顾放下书本看看铺子。这时,老顾也想明白了,功不功名的可以日后再说,现在儿子的命才是大事。

    等父母出门之后,小顾在铺子里转过来转过去,不知不觉地就转到了门口,然后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在小顾百无聊赖的打量着街上的风景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迎面缓缓走了过来。那老道士扫了小顾一眼之后,瞬间脸色大变,拉住路人指着小顾大声地问,“这是谁家的少年,怎么一身这么浓的妖气?”

    而且,在说完这番话之后,老道士竟然毫不迟疑地转过身迈着大步匆匆离去,只留下一脸茫然的众人和不知所措的小顾呆立当场。

    等到老顾回来,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寻到了这位老道士,期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指点或帮助,给自己拿个主意。

    可不曾想,对老顾的请求,老道士不仅没有丝毫想要出手相助之意,反倒是轻轻摇了摇头,“心病还需心药医……”然后,就再也不搭理老顾了。

    满头雾水的老顾回到家里以后,怒气冲冲的给小顾教训了一顿,“你还不给老子讲实话啊,道爷都告诉我了。你再不说出实情,那只有等死了,真要老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啊,别的不说,就想想你的娘亲。”

    “看你现在这鬼样子哦,你把实情说出来,老爹也不会怪你。”

    面对老顾的质问,小顾也终于不再隐瞒,吞吞吐吐地把白衣女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顾。

    听完儿子的讲述,老顾想了一下。这样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3677/10662669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3677/10662669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