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这可是牵连了整个大明的巨大的利益网,任何一个胆敢截获漕运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所有在漕运一事上的受益者,都会对截断漕运之人置之死地。
……………………………………………………
“某与军师曾商量过,山东境内的主要城镇都有重兵把守,我军恐难攻下,若是攻不下山东境内的重镇,恐难得到朝廷招安的机会,我军准备伺机前往中原地区,截断漕运,此举不仅可以解决我军粮草问题,还能获得朝廷的关注,借此为我等谋取招安的机会。”
李青山倒是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
因为李青山经过王邻臣的解释,已经大致确定赵东平三人就是福建都督杨琮的属下,若不是如此,哪个商人敢不远千里的跑来见一个叛军头子,那不是找死吗?
赵东平闻言,眉头紧皱,这李青山的大致动向,与潜伏在山东的暗探分析的差不多,只是,这截断漕运之法,太过疯狂。
山东大多城市,防守都较为严密,李青山麾下的起义军,在山东可没办法把事情闹大,只能前往中原地区,因为中原地区经过满清鞑子和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的肆掠,军备早就破败不堪。
更关键的是,山东境内正在闹灾,大多数的粮食都储藏在城中,而李青山这支叛军可没有实力攻下这些城市,从这点就能看出来,李青山其实没得选,想要获取朝廷的关注,就需要把事情闹大,把事情闹大就需要有兵,可有兵之后,则需要有粮才能维持兵力,而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截断漕运。
“京师百万民众的口粮,可全都寄托在这漕运之上,李渠魁是打算饿死京师的百万之众吗?!”
赵东平脸上带着些许惊讶的说道。
“阁下误会了,某自然不会把所有的粮食全部拦截,只会取其一二为我军所用,某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引起朝廷的注意,断然不会危及到京师百万民众的安危。”
察觉对方有所误会,李青山急忙解释道。
听到这里,赵东平这才放下心来,但脸上的凝重之色并未散去,说道:“在下有一言,不知李渠魁愿意听否。”
“阁下请讲,某家洗耳恭听”
“关于在下的身份,李渠魁自然了然于心,在下也就不再对身份一事过多谈论,根据在下得到的情报,这漕运牵扯了太多的利益,若是李渠魁率兵截断漕运,恐怕不会受到朝廷的招安。”
说到这里,赵东平停顿了一下,语气冰冷的继续道:“只能招来死亡,这完全就是取死之道!”
听到这里,李青山和王邻臣面露惊色,他们以为万无一失的计策,居然在对方眼中是取死之道。
片刻后,李青山率先回过神来,因为他对于截断漕运一事,考虑的后果,并没有太深,只知道,想要把他的事情闹到大明皇帝的眼中,截断漕运就是最好的办法。
可当他扭头看向王邻臣时,发现对方正满头大汗,顿时意识到,王邻臣应该是想到了截断漕运的严重后果。
现在看来,他们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
不一会,回过神来的王邻臣对着赵东平深深地鞠了一躬,恳求道:“请阁下救我等的性命。”
王邻臣经过赵东平这番话的提点,瞬间想通了许多事,漕运,万万碰不得,因为他们可不像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拥有大量的骑兵,打不过还能跑。
一旦他们截断漕运,必然会遭到大量的明军围剿,若是明军能够轻松消灭他们,那又何谈招安。
这招安,只有面对无法轻易消灭的敌人时,才会使出这种计策,若是面对弱小的敌人,歼灭才是王道。
看到王邻臣的举动,李青山愣住了,王邻臣可是他军中的智囊,如今他的智囊都在向别人求救,这不就说明,他们现在已然处在绝境了吗?!
此时的王邻臣也顾不得赵东平这些外人是否在场,对着李青山解释道:“渠魁,我军目前看似获得了几场小胜,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可山东境内的大部分粮食都在登州、莒州等重镇之中,我军士兵又全都是由灾民组成,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攻陷这些重镇。
一旦我军中的粮草告急,只能向中原地区移动,可中原地区已经遭受鞑子、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肆掠,粮食十不存一,只有漕运能解我军燃眉之急,可一旦我军截获漕运,必将遭到大量官军围捕,届时,敌强我弱,如何会获得招安的机会。”
这一刻,李青山终于明白,为何赵东平会说,截断漕运是取死之道了。
因为,李青山他们根本没得选,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他们想要活下去,只能截断漕运,可一旦对漕运动手,那他们就已经是死人了。
“恳请阁下救救我等的性命。”
明白过来的李青山,也对着赵东平鞠了一躬。
“李渠魁请放心,在下此番前来,正是为了救李渠魁,以及山东的灾民。”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4081/10609293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4081/10609293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