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 > 第29章 和亲之辩
    1

    三月的朝会,各部大臣汇报完工作之后,鸿胪寺卿崔敦礼上奏:“陛下,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入朝,求娶公主、以求和亲,修两国之好。”

    帝闻之,不答,尝问群臣:“众爱卿何意?”

    尚书仆射高士廉曰:“自古有天朝下嫁公主,以安四邻之例,臣闻,吐蕃于吐谷浑之西南,蚕食他国、土宇广大,佣兵数十万,然未尝通中国,臣之薄见,当以下嫁公主以修两国之好,开化其民,示我中国之博大。”

    兵部尚书侯君集曰:“以主下嫁求和,汉朝公主何止百余位,安得以和?臣不然,臣以为,欲求和,先求战,不战而和,是为将无能,而国以弱。不可取之。况隋之吐谷浑下嫁公主如今尚在,如何?不过是送人以色,求全不得,况吐蕃之远,藏于群山,无需以求全。若敢来犯,先战后和也不迟。”

    而给事中刘洎开口道:“侯尚书谬也。岂不闻,此时非汉朝,汉朝弱而以主动求和,而此时,是吐蕃赞普遣使求和,岂能一概而论之,臣以为,陛下若拒绝,则吐蕃必然交恶,边患不宁,则边民置于苦海。四夷为陛下上尊号:天可汗,四方归心,若动妄动刀戈,犹恐伤四夷之心。以和亲昭示天下陛下之恩德,岂不为上策?臣闻古之道,攻城先攻心,候尚书岂非不通兵法?”

    朝臣争执之时,太子出列说道:“陛下,臣有一诗,乃是汉之昭君所著,失传已久,少有闻之,今被臣整理图书之时,偶然发崛,请诸位鉴赏。诗曰: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朝堂安静,无人再敢言和,太子开口,现在出言反驳,不是得罪侯君集,是得罪东宫了。况且,他们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反驳。这话是说,让一个女人去安邦定国,那要男人干什么呢?这个时候出言,岂不是说自己就是想要躲在女人身后?

    自古文人求战,武将求和,可贞观一朝多名仕,帝效圣贤,臣自然不能效武帝之臣,故而武将不出言,文臣求议和。

    武将不能求和,求和就是畏战,故而很多时候,战争最先是由那些文臣挑起来的。见过沙场的人,只会愈来愈怕打仗。

    可如今,文人们本就不觉得打仗有什么骇人,而武将更是不敢出言,两方都不愿意得罪太子,自然是一时间鸦雀无声。

    帝见群臣无言,目光一转,看向了李政,只见李政低着头,不知道在思索什么。帝问:“左骁卫大将军何如看待?”

    见直接点名,李政这才抬起头来,他是有些纠结的,他认为和亲不是万全之策,可妄动干戈,更不是一个好办法,他在思索能不能两相调和。一时间有些沉闷。

    可如今点到了自己,那么皇帝的心思,也就明了了。如果真要同意李承乾的说法,干嘛多此一举点一点自己呢。

    于是乎,李政出言:“臣以为,汉武帝之时,北征匈奴之士卒,十之八九,命丧塞北。他们难道是一出生,就没有了父母妻儿?公主是人,他们就是牲口?他们是为国,和亲也是为国,难道只有死了人,才是四海臣服?只有两族积怨愈发深重,以至于你死我亡的地步,才是和平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李承乾看着李政那张脸,他实在想不到,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人,他怒气上涌,不顾后果大开口道:“那你就是说,公主出嫁就一了百了了么?哪一朝那一代,和亲就可以修好的?哪一朝那一代,不是打出来的和平?颉利可汗是和亲来的长安么?匈奴是和亲才向汉朝称臣纳贡的么?要是和亲就能修出个千年之好,五胡乱华是什么?派出去的公主少了么?”

    李政闻言,说道:“特事特办,我们送,是乞求,别人来求,是下嫁。这能一概而论么?难道我们就因为不同意和亲,跟他们撕破了脸,打上一仗,边民的日子就好过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你了解吐蕃么?他们制度、文化、经济、地形,一概不知,说什么打仗,打仗是说打就打的么?”

    李承乾怒了,他愤怒的已经不顾忌一切后果了,干脆说到:“那就不打了?那就每年下嫁一个公主,反正天下的女子这么多,排着队都嫁过去好了,这样千年万年都不会打仗了,要这些将军武夫干什么。都遣散回家,让女子来朝堂上好了,遇到事儿了就嫁出去一个。”

    “承乾!”

    这一回,李政还未开口,上位的男人却厉声制止了太子的发言。李承乾悻悻的行礼道歉,他发现,周围的群臣脸色都不太好看,无辜躺枪的感觉,也不太好受。

    李政解释道:“我并不是说和亲就行了,我以为,该打的要打,不该打的不要打。还是那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我们不了解他们,语言不通,地形不熟,贸然出兵,必然大败。如今可以有机会了解他们,我认为是必然的,等了解了他们的地形、制度、知道他们的内部矛盾,再用兵不迟。届时,致人而不致于人,岂能不胜?而如今,贸然交恶,实属下策。”

    说到这里,李政转向了上位的帝王,说道:“臣以为,若单以和亲求和,实为不妥,但以和亲求一时之和,是为上策,但,陛下,人不可过于安逸,不可以思远虑,若和亲后,朝廷便认为万事无忧,那么臣同意太子的意见,直接以刀兵相向,但陛下若只以和亲求一时之和,以刀剑为一劳永逸之备,臣以为,可以和亲。但届时,时机一到,当以武力取和。”

    而上位的帝王则是无奈的揉了揉眉心说道:“这件事情,以后再议。”

    2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9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