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大唐之太子要我命 > 第31章 权者仁心
    1

    事情败露,帝闻之大怒,急召李政李承乾进宫。

    见到二人前来,李世民大怒:“混账东西,平日里胡闹也就由着你们了,如今是愈来愈肆意妄为了,一个使臣,没招谁没惹谁,让你们活生生活生生做成了禽兽不如,简直是禽兽不如!你要那些遣使朝贡的番国怎么看?要天下人怎么看?”

    可李政却一脸冤枉:“阿耶,你说话可要讲证据,我就喂了点金汁,帮他把腿扯了扯,让他长高点,我可没在他身上动刀子。”

    “你还觉得委屈是吧?好好好,我让你委屈。”说着,李世民就开始寻找趁手的“孝道”。

    李政怎么可能当那大孝子,跪在地上让他抽,连忙开始满地转悠。

    李承乾见状,开口道:“不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奴才么。杀了就杀了,阿耶何必动怒呢?万国岂会因为一个侏儒,就不来朝?谁敢不来朝,臣就替陛下一个个打过去,把他们抓来朝贡。”

    而李世民险些一下没站稳,险些摔倒,李政见状也不跑了,赶忙过去搀扶,而李世民扶着案牍,喘着粗气问道:“你你的学问都喂了狗么?你一个太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你到底还是不是人?怎么能如此残忍。”

    他此刻竟然是欲哭无泪,他的孩子,居然如此残忍,将一个活生生的人,给做成了人彘,这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事情,这是要他李唐皇室,千年后被人借比桀纣的事情。这件事情,一旦发酵,就是冲击大唐正统地位的事情,他不明白怎么在李承乾嘴里就如此简单。

    李政此刻有些沉默了下来,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有些傻不楞的弄不清楚情况,那么现在知道事情的他,就有些不能接受了。有些事情,确实不能做的太过火,他让犬上三田耜吃点苦头,也还在情理之中,史书最多归咎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说她生性残暴而已,而且这种偶然的小事,一般都是在野史上记载,正史才不会浪费笔墨写这种事情。

    可如果一件事,违背了人性,那就有些过火了。首先,后世的仇恨不能共通,而且,百姓们可以怨恨,但当权者不可以,一个活在仇恨里的民族,是一定会败亡的。但一个不铭记仇恨的民族,也终将被别人统治。

    并且从李承乾是太子,太子就是储君,是未来的帝王,如果唐朝的接班人一定是李承乾的话,那么今天的事情,就一定会在权利更迭时发酵,即使李承乾能够平定这样的动乱,那么正史上也会书写今日的事情,这已经超脱人性的底线了。

    更遑论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这在整个周边政治体系上,都会引起不小的波动,一旦传出去,在打与和之间,他们必然优先选择打。这不是王道。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无论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那前提都是仁义,如今王霸两道不沾,便是诡道。

    李世民又一次看向了一旁的李承乾问道:“李承乾,你的心到底是怎么长的?你就一点儿不会觉得惧怕么?”

    李承乾低着头,晦涩不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只觉得气血一阵上涌,两眼一黑,竟然是昏死了过去。再次醒过来,是在立政殿内,李政李承乾两人在床榻之前,跪的笔笔直直,可二人的重心不停的偏移,不是用左膝盖用力,就是用右膝盖承力,显然是跪了许久。

    李世民醒来,一眼就看见了长孙皇后,竟然是一时间泪流满面:“朕生子如此,有何面目再见天下人?”

    说着,就冲向了一旁的宝剑,欲要拔剑自刎,却被李政李承乾合力拦下。

    二人劝说许久,才让李世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李世民扶着床沿,有气无力的说道:“出去吧,朕不想看见你们两个。”

    这一次,皇后罕见的没有说上任何话,李世民是父亲,可她是母亲,自己的孩子,如此禽兽不如,她的心疼、失望不比父亲少。

    2

    不久后,杜正伦免为庶民、发配岭南,张玄素左迁澧阳县令。

    东宫内外奴婢,尽皆被秘密处死,因门下省侍中宰相王珪,泄露禁中密语,左迁同州刺史。朝臣一时不敢妄论东宫。

    以高表仁送还犬上三田耜衣冠冢,并随遣唐副使药师回国,持节宣礼。这些动作迅速到高表仁出长安时,衣冠冢的主人还没有断气,不过很快他就被不知名的黑衣人连着东宫某处殿宇一并焚烧了。同时死亡的还有李承乾养着的沐灵儿。

    东宫的丑事被李世民尽数知晓,但这一次,他出奇的平静,他在彻底失望过后,开始思考起了背的事情,譬如——易储。只不过,这个想法很快被抹去了,只要长孙皇后还在一天,李承乾就是谋反,也不可能掉太子之位,当然,同样只要长孙皇后还在一天,李承乾就不敢太过张扬。

    书记:太子失德,後禁其于东宫丽正殿,鸡鸣读书、日落就寝,时刻监视,至于数月。

    后表仁因与日本天皇争礼,要求其面朝北跪拜接其唐皇旨意而遭到拒绝,愤而挥袖而去,不肯宣朝命,两国至此交恶。倭国恐唐举兵来伐,不敢为难,遣使送表仁归国,陪送至对马岛而还。

    高表仁因此获封新州刺史,外派出京。此后史书再无记载,生死未卜,一生未曾还京。

    而吐蕃求亲的事情,也因此搁置了下来。吐蕃因此怨恨唐朝。

    戊巳,吐谷浑伏允劫掠西域数国及唐鄯州、兰州、凉州而去,西域诸国请朝,李世民无心政事,以房玄龄魏征温彦博进行商议。后因魏征以劳师远征,劳民伤财为由,极力反对,唐朝拒绝出兵,只遣使入吐谷浑协商,陈明厉害。

    2

    自从李政回了军营,开始苦心琢磨训练计划,从每日的生活,到每日的训练目标,在经过一系列措施之后,李政逐渐确定了军中的主导地位,而办起事来也得心应手。士卒们在新式训练下,日益强壮,在一次出操之时,看见左骁卫其余之人,恍然发觉了自己的改变。

    而伙食李政也没有苛待他们,猪肉难找,他就叫人弄来了常见的狗肉。每日两荤两素,一日三餐,特意从宫里“抢”来了一名御厨,做为调教。一时间士气高涨,愿效死者,不计其数。

    但李政仍然觉得,没有经过战火洗礼的部队,是不成功的,无论是对于一个军事主官,还是对于手下的士卒,只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部队,才是铁打的军队,只有在战火里浴血的同僚,才是背靠背的兄弟。

    李政期待着一场战争来洗礼他的军队。

    3

    在一步一步的改革下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9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19819/7640799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