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之上,王法森严。
马周又问程公颖:你二人乃是道门术士,进入张公幕府,所谋何事?
程公颖:因李氏极好巫蛊左道,我等入府,也是投其所好而已。若说谋反,全是张公与其假子公孙节所为,却是不干我二人之事。
马周:张公及其义子如何谋反,详细讲来。
程公颖:张亮在主理相州政务之时,其假子公孙节曾说谶语道:“弓长之主当别都。”相州是东魏及北齐旧都,弓长为张,故应其谶。张亮复说与我等,自此便有不臣之心。
马周便问张亮:张公,可有此事?
张亮大叫:冤枉!此谓何罪?
马周又问程公颖:你有何证据,说张公意欲谋反?
程公颖:当年是我劝说张亮,说当今陛下龙颜天纵,是乃真正天下之主,使其投之。在相州之时,其闻谶语,便问小人:“公当年所谓当今皇帝天纵龙颜,何如此应验如神哉?”继而又裸其臂道:“吾臂有龙鳞,欲举大事可乎?”小人因此知其怀有异志,不敢忤之,故顺其意,称其睡卧之时身具龙形,必能大贵。
张亮大怒道:此贼怕死,故诬陷于我。我乃佐命旧臣,岂能以虚言为谋反证据!
马周审问已毕,遂以双方口辞上奏。太宗以为案情重大,复召群臣议罪。
众臣想起当年张亮出京外任,侯君集为其饯行,只因酒后失言,张亮便密告侯君集谋反之事,因而不喜其为人,故多言张亮谋反当诛。
唯独将作监少匠李道裕说道:张亮亦只是空言而已,反形未具,罪不当死。
太宗怒道:张亮有假子五百人,当非空言,事实俱在。其养此辈何为?正欲反耳!不必再议,命将张亮斩首于市,籍没其家;并诛程公颖、公孙常二人。
张亮既死,便为继刘文静、侯君集之后,第三个被杀大唐开国勋臣。
贞观二十年春,薛延陀多弥可汗率军南侵,唐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奋勇还击,大破薛延陀,虏获二千余人。
多弥可汗轻骑遁走,自此内部骚然不安,时发动乱。
唐太宗为震慑西突厥及薛延陀,巡幸并州。驾还京师之后,召卫国公李靖入于内宫,设酒相待,并于席间问道:我大唐以天下九州之广,亿万之众,屡困于蕞尔夷狄,是何故也?
李靖奏道:老臣已休致多年,陛下此问,皇叔道宗可解。
当时李道宗已迁升江夏王,正好在座,遂具陈去岁征东,在安市久攻不下之时,自己所献乘虚攻取平壤之言。
太宗怅然若失道:当时诸事纷杂,卿言匆匆,吾不忆也。
于是罢宴,天子便即得疾,将军国机务并委太子。
李世民患病期间,有次驾幸未央宫,前面仪仗已过,忽于草丛之中见到一人,横刀而立。太宗命人诘问,其人则答:臣见仪仗忽至,惧不敢出,遂伏于草中。
太宗顾谓太子:兹事若要细查,则不知有多少人失职当死,命此人自后门出宫去罢。
太子领命而为,其人再拜,感激涕零而去。
太宗又尝乘腰舆行于内宫,有三名侍卫粗手粗脚,佩刀皆碰到太宗御衣。
那三名侍卫大惧,脸上色变,跪倒请罪。太宗则道:此间并无御史谏官,我不怪罪你等,以后小心一些便是。
人谓人老多疑,太宗却是年老心善,宽容如此,果然千古明君,实非常人能及。
五月甲寅,高丽王藏及莫离支盖苏文遣使来朝,并献二美女,太宗不受,复遣还之。
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向唐进贡,并请赐婚。太宗许其求婚,但命其须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五国作为聘礼。
乙毗可汗惊道:恁贵财礼?娶不起!
于是作罢。
薛延陀多弥可汗暴虐无道,诛杀大臣,国内人不自安。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进攻薛延陀,大败多弥。
唐太宗闻报,也趁机派执失思力、契苾何力、张俭等人出兵,分头攻打薛延陀。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道安抚大使,与数路唐军一起前往讨伐。
太宗又命校尉宇文法到乌罗护、靺鞨巡抚,中途遭遇薛延陀阿波设部军。宇文法率靺鞨大败阿波设,薛延陀诸部落由此混乱。
多弥可汗见势不妙,逃到阿史德时健部,却被回纥兵围攻杀死。
薛延陀部众拥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称伊特勿失可汗,并向唐帝上书请和,要求驻留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东支)北麓。唐太宗同意,派李世积、崔敦礼前往安抚。
李世积率军进入其境,发现薛延陀并非真心归附,而是暗中图谋不轨。于是联合李道宗,在郁督军山北痛击薛延陀,斩首五千余级,俘其男女三万余人。
李道宗渡过沙漠二百余里,追击薛延陀,与数万余众激战,斩首千余级,并擒咄摩支以归,带回京城献俘。
太宗封咄摩支为右武卫大将军,薛延陀就此灭亡。
当年八月,李道宗率唐兵再击薛延陀,大败阿波达官数万军队,歼敌千余人,就而扫除其余部。遂与薛万彻招谕敕勒诸部,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十一姓各遣使入贡。
唐太宗到达灵州,敕勒诸部首领拜谒,奉太宗为天可汗。薛延陀既灭,太宗乃诏命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居于漠北之契苾、回纥等部,因薛延陀灭亡无所依附,也都相继归附唐朝。
于是唐太宗复命在漠北设置十三州,以归附各族酋长为都督、刺史,又置燕然都护府,以管理以上所置边州。
至贞观二十二年,安北、单于、燕然都护府既立,由此大唐进入鼎盛,疆域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幅员辽阔,远迈隋朝。
镜头转换,按下西域,复说辽东。
自唐太宗自辽东撤军,海军一路亦无果而还,高丽权臣盖苏文便谓唐朝无甚可怕,更加傲慢,不礼待唐使,常窥探边境,并不断侵扰新罗。
唐太宗屡接新罗王告急国书,遂下令停止接受高丽朝贡,更议征讨之策。
萧瑀自被降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心中甚是不服。因嫉妒房玄龄位在己上,便献谄言于天子: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其情,但未反而已。
太宗道: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谓聪明,何至顿迷臧否,乃至于是!
萧瑀不能自安,又欲试探天子对自己态度,因此上书自请致仕出家。
李世民览奏,亲笔答复:朕亦知公素常雅好沙门,今不违公意,即准所请。
萧瑀弄巧成拙,便即进退维谷。于是只得厚起脸皮,又上一本:臣适思之,明君在位,臣不能出家。以免天下物议,说臣对朝廷不满,或使陛下名声受损也。
太宗览奏,哭笑不得,于是丢过一边,不去管他。自此而后,萧瑀便对同僚群臣发言反覆不定,又常称足疾不朝,或已至朝堂,而不入见天子。
贞观二十年冬十月,太宗下诏,数说萧瑀之罪,将其贬出京师,使为商州刺史,仍除其封邑,以为惩戒。房玄龄与萧瑀向来不和,也使其归第思过。
房玄龄既受帝责,施施然避位还家,日间弄孙,夜晚研习鬼谷秘籍,自得其乐。
其后未久,闻说天子巡幸芙蓉园,房玄龄急命家人:速速汛扫门庭,天子且至矣!
诸子不知父亲因何而作此言,但不敢违命,只得依言而为。不过半日功夫,太宗果然自芙蓉园转到房府,以讨茶为名入内,君臣言欢,再又和好。
于是讨酒讨饭,吃喝一场,饭罢顺势同载房玄龄还朝。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高士廉薨逝。
唐太宗将欲亲至高府哭祭,房玄龄切谏,长孙无忌伏卧道中,不放车辇前进。太宗拗不过他,只得还入东苑,南望高府而哭,涕下如雨。及高士廉灵柩出葬,路过横桥之际,李世民复登长安故城西北楼,眼望送葬队伍恸哭。
高士廉丧事已罢,天子下诏,以敕勒诸部为州府。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底,拔野古为幽陵府,多滥葛为燕然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族、斛薛、奚结、阿跌、契苾、思结别部、白霄等并为州。各部落酋长拜为都督、刺史,受赐金银缯帛、锦袍等物。许其在回纥以南、突厥之北开设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于是北荒悉平。
同年三月,复发六军,再伐高丽。
唐太宗诏命: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侯将军李海岸为副总管,率兵万余,乘楼船从莱州渡海,进入高句丽境内;李世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为副总管,领兵三千,与营州都督府兵会合,从新城道进入高句丽。
五月,李世积率部渡过辽水,击败高句丽,焚其城郭还师。七月,牛进达、李海岸率军渡海进入高句丽境内,大小百余战,战无不胜,攻克一百余城。
牛进达自此扬名异域,无人不知。
字幕:牛进达本名牛秀,字进达,陇西狄道人,濮阳主簿牛汉之子。
牛进达早年跟随李密参加瓦岗起义,瓦岗军失败后,被迫降于王世充。武德二年,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牛进达与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等投奔秦王李世民。
画外音:自此牛进达与程知节、秦叔宝一起留在秦王府,成为天策上将李世民心腹将领。其后参与平定嘉州、陵州僚民叛乱,进击吐蕃,征讨高昌,远征高句丽,战功赫赫。后世评话《隋唐演义》中尤俊达人物原型,便是唐朝名将牛进达,列公须知。
便在李世积、牛进达等东征之际,唐太宗命李素立为燕然都护;又命宋州刺史王波利征发江南十二个州民工,营造战船数百艘,皆都规模巨大,用以远征高丽之用。
时有齐州人名段志冲者,上封事密奏,谓太宗已老,精力不济,应效当年高祖之举,致政于皇太子李治。
太子闻之,忧形于色,对众臣发言流涕,表示自己绝无此意,亦不识段志冲此人。长孙无忌等于是上书太宗,请以干涉国家大政之罪诛杀段志冲。
太宗以手诏回复众臣:五岳陵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段志冲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秉直而言;朕若无罪,是其狂妄大言也。譬如尺雾障天,不亏于大;寸云点日,何损于明!此事置而不问,太子休惧,诸卿勿提。
铁勒部骨利干首领遣使向唐朝进贡献质,唐太宗诏令以骨利干为玄阙州,拜其俟斤为玄阙州刺史。又有西突厥车鼻可汗,本名斛勃,曾击败过薛延陀,建牙帐于金山以北,拥兵三万余人;十一月遣其子沙钵罗特勒到达长安,始与唐朝交好。
又有西赵酋长赵磨,其国位于江浙之地,东谢之南,向来被朝廷视为化外蛮夷。其年同月率领部下一万多户民众内附,请归唐朝。
太宗喜慰,以其地名为明州。
十二月,李义表自西域还,奏称东天竺未有佛法,而外道宗盛,其国君童子王请将中国道家经典译为梵文,以传彼国民。
太宗大喜,乃命玄奘法师与道士蔡晃、成英等共三十余人,集于五通观中,共同翻译《老子》五千言为梵文。玄奘与蔡晃、成英等因对经义理解有异,故此颇多争论。
老子化胡之说兴于西晋,佛道争执三百余年,至此终于敲钉转脚,不容置疑。
镜头闪回,补叙李义表西行之事。
字幕:李义表,原藉无考,历任朝散大夫、卫尉丞及上护军。
贞观十七年三月,李义表奉太宗之命为使,与副使王玄策率使团二十人众,取道吐蕃、泥婆罗(尼泊尔)出使印度。途经泥婆罗时,与国王那陵提婆同观阿耆婆沵池。至摩伽陀国,戒日王派大臣到城郊迎接,国人倾城纵观,焚香夹道,拜受大唐天子敕书。又于王舍城登耆阇崛山,勒铭记事;复于摩诃菩提寺立碑。出使四年归国,由此请译《老子》。
便在李义表等唐使离开印度之后未久,戒日王便于恒河溺水而亡,寿止五十八岁,在位四十一年。因其没有留下子嗣,故此庞大帝国很快土崩瓦解。
此后印度历史进入长达五百多年无序状态,直到公元十二世纪末,中国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信仰伊斯兰教之阿富汗封建主入侵,德里苏丹国建立以后,才得以重新统一。
戒日王是印度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第六代国王。音译曷利沙伐弹那,意译是为喜增王。戒日王是其德称,意为“持戒太阳神”。
公元606年,乃是中国隋大业二年,戒日王因其兄罗伽伐弹那为邻国所杀,因而嗣位。因励精图治,六年后誓师复仇,进而征伐四方。只年余便统一北印度,领土包括恒河流域,旁遮普及拉其普特大部,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
戒日王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度,故此在印度史中乃为着名国王,举足轻重。
因闻唐僧说及中国风物,戒日王极为艳羡,便多次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唐太宗亦派李义表及王玄策等人,多次出使印度报聘。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贞观二十一年腊月,唐太宗命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三人为将,率军攻击龟兹。次年九月,阿史那社尔率军击破处月、处密二部,令其部民全部降唐。
十月,阿史那社尔率军从焉耆西面进入龟兹北部,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逃跑,欲投奔龟兹。阿史那社尔率兵追击并斩杀之,复立先那准为王,又来攻龟兹。
龟兹守将闻说大唐军马来至,纷纷弃城逃跑,龟兹国王诃利布失毕率兵五万抵抗,与唐军大战于多褐城(今新疆和静西),一战而败。
龟兹王无可奈何,引军退保都城伊逻卢(今新疆库车北)。阿史那社尔兵临城下,命以抛石机攻打,诃利布失毕抵挡不住,轻骑西走。
社尔遂拔其城,命安西都护郭孝恪与曹继叔、韩威守之,自引军往西追击布失毕。使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为先锋,率精骑追击龟兹王布失毕,疾行六百里不止。
布失毕窘迫至急,退保大拨换城。
苏、薛二将攻之不下,阿史那社尔率大军赶至,强攻四十日拔之,擒布失毕及其部下大将羯猎颠。国相那利脱身逃走,奔往西突厥。
那利却向西突厥借兵五千,并手下败残之众共计万余人,复向东来,欲袭击伊逻卢,复夺都城。当时唐安西都护郭孝恪扎营于伊逻卢城外,龟兹人来报:那利引军将至!
郭孝恪笑道:残兵败将而已,有何能为?
来日辰时,一支大军出现于西方地平线上,铁蹄敲击,犹如天蹋地陷。
俗云人上一万,无边无沿,那利率万余骑突至,郭孝恪大吃一惊。因自己手下兵马只有千余,知道万万不敌,于是不及拔营起寨,只得下令将士上马,抢先入城据守。
那利见此,下令只以三千军敌住郭孝恪城外兵马,其余七千余众直接攻城。
胡茄号角鸣响之处,城中降胡便与城外胡骑相应,共击城外唐军。
郭孝恪马至壕边,城上矢刃如雨,眼见不能入城,遂翻身回突,杀入重围。可叹此位身经百战名将,终于身中数十箭,死于西门。长子郭待诏时在军中,与父亲一同战死。
部下两千人马死亡过半,皆因其一时大意造成。
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又惊又怒,且怜且悲。因下诏责备郭孝恪不加警戒,以致殒身丧命,并损兵折将,命剥夺其所有官职。后又怜愍其战功赫赫,为其发丧举哀。
郭孝恪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鲜华,虽在军中,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因见阿史那社尔生活俭朴,欲将此宝器玩物赠之,社尔却拒不接受。
唐太宗道:二将优劣,由此可知。郭孝恪战死,可说都是咎由自取也。
龟兹国相那利杀败城外唐军,城中群胡呼应,一时大扰。
唐留守城中官员中有仓部郎中崔义超,当即组织城中守军壮士二百人,一面保卫军资财物,并与龟兹暴民激战于城中。
唐将曹继叔、韩威亦都扎营于城外,但因离城较远未受损失,听闻敌军忽来,便整军以出,自伊逻城西北隅猛击,杀入战阵。
那利与郭孝恪激战一夜,此时陡经曹继叔、韩威带领生力军冲击,便即支吾不住,反胜为败,引兵向北远遁。
曹继叔引兵入城,斩首千余级,终于平定暴乱,城中军民始定。
此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来攻,曹继叔率军逆击,大破来犯之敌,斩首八千余级。那利单骑逃走,被龟兹人生擒送至军门。
阿史那社尔一举攻克大拨换城,俘虏诃利布失毕以归。继又攻破龟兹五座大城,命左卫郎将权祗甫到周围各城晓以祸福利害,宣以大唐天子招抚之意。
各城邦之主闻说诃利布失毕可汗成擒,国相那利丧败,于是相继请降。不过旬月,共得小城七百余座归附,俘获男女数万。
唐军由此攻灭焉耆、龟兹二国,西域震动,西突厥、于阗等国争送驼马军粮。
阿史那社尔乃立龟兹王弟叶护为王,勒石记功而归。连去带回,恰好一年。
字幕: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春正月己丑日,唐太宗李世民亲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并且叮咛嘱道:此乃修身治国之道,备细皆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
太子再拜恭领,见那《帝范》十二篇目录分明,分别名为: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中书令兼右庶子马周病重,太宗亲自为其调药,并使太子前往府中探视慰问。
正月庚寅初九日,马周病重薨逝,终年仅四十八岁。获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二月二十六日,太子左庶子李百药病卒,终年八十五岁。
镜头闪回,补叙李百药平生。
字幕:李百药,字重规,博陵安平人,隋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李百药自幼身体多病,祖母便以“百药”为名。好学博闻,七岁时便能做文章。
有次李德林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诗论文。客人读陈朝学者徐陵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一句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
七岁稚童李百药正立于父亲身后,应声答道:《左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曰:“鄅国,在琅邪开阳县。”其典必出于此。
客人听后,大为惊叹,谓其乃为神童。隋开皇初年,以父荫拜东宫通事舍人,兼东宫学士,陪伴太子杨勇,后为避祸,称病辞官。
晋王杨广招揽人才,曾召李百药为幕僚,为其所拒。隋炀帝即位后,李百药便被贬出京城,为桂州司马,此后官运蹭蹬。
隋末大乱,李百药赴任建安不就,被迫参加起义,先后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29184/10853788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29184/10853788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