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玄幻魔法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五集 子胥奔亡
    周景王二十二年,齐鲁大地。

    此年齐景公与晏婴出访鲁国,会见孔子,议论秦穆公称霸之事。

    晏婴为孔子真知灼见所折服,向鲁侯大赞孔丘贤能。鲁昭公见晏子如此推崇此位国中后生小子,不由大为惊奇,遂赠孔子牛车一驾,并书童一名。

    孔子闻说洛阳时有大贤老聃,又名李耳,精通天文地理,遍读经史典籍,熟知礼乐之制,不由大喜。乃对弟子宫敬叔道:周守藏室史老聃,乃宋司马老佐之子。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闻说能与老师同行,自是欣然同意,于是报请鲁君,请求公出费用。

    鲁昭公闻奏准行,遂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命其师徒二人前往洛阳,学习周典。

    孔子至周,学习先王之制,探究礼乐之源,考察首先之规,及周室郊社、明堂、庙朝制度;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流连忘返。

    因对弟子南宫敬叔欣喜感叹道: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于是问礼于守藏史老聃,又向苌弘请教乐律,皆称其为师。

    画外音:老子乃宋国商丘人氏,宋戴公直系后裔,子姓戴族,华氏分支。其父老佐,出自华氏一族,是属华督之子华秀老后人。华秀老裔孙共分两枝,一为秀氏,次为老氏,皆以祖名为氏,向为宋国大夫世族。

    镜头闪回,鲁成公十五年八月,宋国内乱。

    司马荡泽杀公子肥,右师华元又杀荡泽,从而执掌军政。

    左师鱼石与荡泽同族,恐华元不能见容,便带族人投奔楚国。

    华元便奏请宋君,擢升同族老佐担任司马,控制宋国公室之军。

    三年之后,楚共王派兵,护送鱼石等四大夫归宋,占据宋邑彭城,与都城商丘以抗。老佐、华喜奉华元之命,带兵围攻彭城,讨伐鱼石。

    城未攻克,正当激战之时,老佐被城上鱼石部下施放暗箭,入胸五寸,不幸身亡。

    宋军由此大溃,四散逃窜。

    当时老佐夫人随军在营,已有七个月身孕,因见丈夫已死,便在家将保护下一路向西,日夜兼程,欲回国都商丘。

    因心慌失智,家将认错道路,误走陈国相邑。老佐夫人一路颠簸早产,便在车中生下一子。因不足月,此子生来体弱,又头大眉宽耳阔,目如深渊,鼻含双梁。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且因生于庚寅虎年,又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

    因宋人呼狸儿音同“李耳”,老聃后便以李耳为名。

    李耳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年稍长,母延请名师商容以教之。

    商容乃当世隐士,精通殷商礼乐,古今礼仪,博知天文地理,深受世人敬重。与殷纣时丞相商容同名,但并非一人。据《高士传》所载:商容,不知何许人也。

    李母领儿子来拜师时,商容见此子相貌古怪,疑其非同响,遂以隐语进行试探。

    李耳倒地四拜,求问师尊:先生有遗教以告弟子乎?

    商容: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知之乎?

    李耳:非谓不忘故耶?

    商容:过乔木而趋,知之乎?

    李耳:非谓其敬老耶?

    商容张口:吾舌存乎?吾齿存乎?汝知之乎?

    李耳:非谓其刚亡,而弱存乎?

    商容:嘻!天下事尽矣。

    李母见其师徒相得,不由大喜,遂延请商容入府,教授爱子学业,当时老聃年仅十岁,便从商子求学。

    第一年,商容设席庭中,授道于弟子。

    商容: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众人之中,以王为本。

    老聃:天为何物?

    商容: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老聃:清清者又是何物?

    商容:清清者,太空是也。

    老聃:太空之上,又是何物?

    商容: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

    老聃:清之清者之上,又是何物?

    商容: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

    老聃:清者穷尽之处,更为何物?

    商容:先贤未传,古籍未载,吾不敢妄言。

    老聃以其所惑再问母亲,母不能答;问于叔伯家将,亦不能言。于是仰观日月星辰,俯察地理山川,低头凝思,以至彻夜不寐。

    第二年,商容设席堂上,以教授弟子。

    商容: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天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地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人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物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

    老聃: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

    商容:皆神所为也。

    老聃:神何以可为也?

    商容: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

    老聃: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

    商容: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老聃告退,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以至三日不知饭味。

    第三年,商容设席于幕中,教授弟子。

    商容: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

    老聃: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

    商容: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

    老聃: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

    商容: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老聃闻此,退而求教相邑之士。

    三岁之末,商容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

    老聃: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

    商容: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

    老聃: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

    商容: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老聃退而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容在相邑教授李耳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夫人大吃一惊,以为儿子惹祸。

    夫人:是我失礼于先生,还是我儿顶撞先生,顽劣而不可教?

    商容:非也。老夫识浅,素餐三载,今来辞行。非某教授有始无终,实乃胸中才学尽矣。聃求无穷,以有尽以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志远图宏,相邑偏僻闭塞之地,若欲剔璞为玉,需入周都深造。洛阳典籍如海,贤士如云,非入其国,难成大器。

    夫人闻言,且喜且悲,狠心割舍年仅十三岁老聃,命随师至洛阳求学。

    老聃入周,拜博士,入太学,遍习天文、地理、人伦、文物、典章、经史。三年而有大进,博士荐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为吏,如蛟龙入海,鹰翱蓝天,如饥似渴,博览泛观。于是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又三年后,迁任守藏室史,就此名闻遐迩,声播宇内。

    闪回结束,孔子来拜。

    老子亦早闻孔子博学之名,见其千里迢迢前来洛邑,并专程拜见自己,由是大喜,遂作彻夜长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子盘环数日,孔丘问礼详尽,然后问乐。

    老聃笑道:子若问乐,则非我所长。今师旷、师涓已绝,可荐子以苌弘。

    于是亲引孔子,前往拜访周大夫苌弘。

    苌弘本爱君子学者,又见是老聃亲自引来,遂倾囊以赠,尽授孔子乐律、乐理;并引其观看祭神之典,考查太学之址,参加祭祀礼仪。

    孔子感叹不已,自觉获益不浅,遂拜老聃、苌弘二人为师,一为教礼,一为授乐。

    镜头闪回,补说苌弘来历。

    苌弘又称苌叔,蜀地资州人氏,自少年时便入洛阳求官,以方术奉事周王,并为公卿刘文公家上大夫。《淮南子》载: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

    是说苌弘长于观测天象、推演历法、占卜凶吉,以精于天文术数闻名天下。

    据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更命苌弘为天文学家。

    苌弘为周王室效力长达五十年,故虽为蜀人,但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苌弘学识渊博,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无所不通。

    周灵王时,王室衰微,诸侯莫朝。苌弘明鬼神事,设射狸首,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责其不来朝贡天子者。因以巫术,震慑诸侯。

    闪回结束。孔子在周都洛阳羁留十数日,完成使命,欲回鲁国,先拜别周天子及众卿,复向老子辞行。

    老子送至馆驿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非也;善辩而通达者,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慎而重之,切切戒之。

    孔子恭敬答道:弟子定谨记在心!

    于是依依道别。

    孔子与弟子营敬叔自京师洛邑返鲁,回到曲阜,众弟子皆出城外迎接。

    子路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见之!

    闵子骞问:老子是何模样?

    孔子:鸟者,我知其会飞;鱼者,吾知其善游;兽者,我知其能走也。走者可以网罟缚之,游者可用曲钩钓之,飞者可用弓箭取之。至于龙者,可乘风云而上九天,吾不知其何以擒也!吾所见老子,其犹龙乎?

    众弟子从未见师父如此赞美一人,闻此不由皆都大惊。

    周景王在位,财政窘困,以至宫室器皿用具不足,都要向各国乞讨。

    晋国大夫荀跞来朝天子,景王设宴招待,乃指鲁国所送酒壶,借题发挥。

    周景王:各国都有宝器以供王室,何独晋国却无?

    荀跞无语以对。随员籍谈接口答道:常言说道,礼尚往来。初晋国受封时,王室未赐礼器;今鄙君又忙于应付戎狄,故不能入贡天子也。

    景王怒甚,当场列数自从武王分封以来,王室历代所赐给晋国土地器物,最后讽刺籍谈道:卿称籍为氏,是因世代掌管典籍之故也。今数典而忘祖,不亦所谓尸位素餐乎?

    (成语“数典忘祖”,来源于此。)

    画外音:景王太子名寿,自幼聪明睿智。可惜先于景王病卒。依兄终弟及之制,故立次子姬猛为太子。至景王晚年,却溺爱庶子姬朝,不喜姬猛。以至病重之时,竟谋于大夫孟宾,命废太子,复立王子朝为嗣。但王子朝未及册立,周景王已死,便即引发诸子争位。

    周景王驾崩,大夫单旗、刘狄为首,于景王柩前拥立太子猛即位,是为悼王。孟宾却依照景王临终遗命,坚执拥立王子朝。一时二王并存,各自争立。

    王子朝依仗势大,在孟宾及其家族支持下,率百工及灵王、景王族人,攻击王城,击败王师。悼王姬猛出奔,遣使告急于晋。

    晋顷公欲复先祖霸业,以为有利可图,遂遣大夫籍谈、荀跞为将,率军护送悼王返归王城。然而可惜姬猛命短福薄,此后未及半载,当年十一月便即寿终。

    晋侯复立悼王之弟子姬匄,是为周敬王。

    周敬王即立之后,为消除争位之患,晋军与周师联合进攻王子朝及其党徒。

    王子朝迎战受挫,退守于京(洛阳西南)。周室王城局势因此稍缓,晋军便于周敬王元年正月班师撤走。

    半年之后,王子朝之势复振,复发兵来袭,击败敬王之师,占据周都王城。周敬王不敌子朝,只得退居狄泉。

    由此重现二王并立之局。狄泉在东,故称敬王为东王;王子朝占据王城,便称西王。

    郑定公出使晋国,劝说顷公复承伯主之责,请联合诸侯出兵救周,晋顷公从之。

    敬王三年夏,晋、鲁、宋、卫、郑、曹、邾、滕、薛、小邾等国会盟于黄父(今山西沁水),商议平定王室之乱。晋卿赵鞅主盟,号召与会诸侯,各向周敬王输送粮草,筹派戍卒,商定次年出兵勤王。敬王四年七月,荀跞、赵鞅率军入周,联合诸侯进攻王城。

    十一月,晋军攻克巩邑。王子朝兵败,乃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引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逃出洛阳王城,沿宛洛古道南行,兼道奔楚,寻求庇护。

    画外音:此战之后,王子朝便率四族遗民寄居楚境,苦度春秋。十数年后,吴国灭楚,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杀。然其出离王城时带走大批周典,就此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中华历史及华夏文明,亦便自此形成断崖,给后世炎黄子孙留下诸多谜团,至今无解。

    只因王子朝去周奔楚,便留下三大千古文化之谜,至今争论不休,无有定论。哪三大谜团?其一,周室图书档案典籍失踪之谜;其二,老子李耳辞周退隐之谜;其三,上古奇书《山海经》作者之谜。而三谜之间,皆有内在联系。

    镜头闪回。王子朝退出成周,率四族遗民一路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王子朝一行之中,既有王室成员、世袭贵族,也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官吏学者。保护历代典籍投奔有道之国,乃是图书管理官员神圣职责。因此老聃时为守藏室史,亦即周王室图书馆馆长,于是率其属吏押送典籍,随行南下。

    然而此时恰逢楚平王死,国内动荡不安。王子朝一行不能按原计划前往楚都,只得滞留在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画外音:王子朝流亡朝廷在南阳安定下来之后,老子以其大能,率众弟子将所有周室典籍分头埋藏,妥善保管。此后数千年来,通观中国现存史籍,再无明确载其下落者。此批无价之宝,就此人间蒸发,神秘失踪。在以后历代出土文物中,也不曾见其踪影。

    王子朝出周奔楚之后,周敬王在位长达四十四年。此后史册典籍,竟也再无关于老子任何记载,由此便成第二千古迷案。老子此后终身隐居不仕,至有骑青牛出函谷,一去不回传闻,则应与其曾主持秘藏周室典籍,此一绝秘行动有关。

    据《庄子·天道篇》记载,周室经历王子朝之乱后,周敬王曾重新向天下征集图书,以重建王室图书馆,并请孔子相助。

    子路便对师父提出建议:老聃如今免官归居,夫子欲求藏书,何不试问此公?

    孔子称善,往见老聃。

    老聃虽予接见,但闻孔子追问周室典籍之事,便断然拒绝其请。于是孔子乘兴而来,失意而归。自此之后,两位文化先驱、儒道鼻祖,再也未曾谋面。

    画外音:此后未久,便有传说,老子乘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莫非是为躲避孔子再来求讨秘藏典籍,由此扬言自己已经离开中原,以使孔子死心?世人皆知,老子除为周朝守藏室史之外,更无出仕记载,可谓终生隐居,并传说为神,道家之祖。则老子既要隐居,又何必非要撰写五千言《道德经》,并大张旗鼓,通过关尹喜以告世人?《道德经》虽仅五千余字,但在当时堪称长篇巨着,内中却又丝毫不提特定事物,皆以隐语叙述。

    无独有偶,于此后未久后便即问世之奇书《山海经》,也回避现实事件人物,皆以传说及鬼怪代指。后世学才认为,其二书之彰,是皆欲流传后世;其二书之隐,则必有所指,以待世出奇才,解其奥秘。二书一曰大道,一曰地理,是否便如今之加密保险库门,必须两道锁钥,同时运作;并兼以密码指令,方能开启周室秘藏典籍之宝藏呢?

    孔丘往见老子,并非完全空手而归。临去之时,老子赠其一部奇书,便是《周易》。

    据《论语》等相关经典记载,皆都明说,孔子至五十岁甚至更晚些时,方才得以读到《周易》一书,并视为奇珍异宝,誉为六经之首。

    《周易》成书于周文王时,或经周公撰成,彼时已存世五百余年。

    孔子因何至五十岁时方得见到?只因其书原为周王室秘藏典籍,且具预测王朝兴亡成败神奇功能,故严禁使外人得见。老子携周室典籍奔楚,不愿此部奇书永远埋没,因而悄悄赠予孔子。经过孔子数年披阅删减,再与门人弟子加以编纂,《周易》方得流传后世。

    事件悬疑:孔子最后一次拜见老子,对外宣说碰壁而归,并亲传老子已经骑牛出关而去,其实是为掩人耳目。因自其还至曲阜之后,图书传抄之业便即出现,继而私学教育大兴,终至诸子百家学术繁荣,这些奇怪现象,如何解释?所谓孔子学《周易》,删定《诗》、《书》,皆是在老子“骑牛出关”之后方才发生,又是何故?

    历史真相:孔子去求老子之时,并未被其完全拒绝,而是得以取经归来,而不愿宣之于口,公之于众。亦由此可知,中国最原版《西游记》,乃是老子与孔子师徒两人联手导演,由孔子与其门人倾情演绎,以成千古佳作。取经之人自然不是唐僧,而是孔子本人。

    以此而论,因王子朝寄居楚境,故将《山海经》相赠楚国王室,使在公族上层流传,终被屈原读到,并据此创作出千古绝唱《天问》,亦便顺理成章。此后秦灭楚,汉又灭秦,《山海经》为萧何所得,至西汉末年刘向编校古书,《山海经》方得公开士林,为世人所知。

    王子朝乱周之后,自周敬王始,周天子权威非但一落千丈,而是已经沦落到可有可无。王子朝既死,老子李耳自此亦鸿飞冥冥,再无音讯,只留下《周易》、《山海经》及《道德经》三部真经,流传后世,成为华夏文化根源主脉,熠熠生辉。

    镜头转换,按下孔子问礼,复说伍员逃亡。

    伍子胥一箭吓退武城黑,拨回马头,回望西边天际,只见长河落日,残阳如血。

    因知武城黑此去,楚平王及费无极必定不会就此甘休,由是打马狂奔,向东北而行。

    这一日,忽听水声如雷,前临大江,拦住去路。

    伍子胥放眼远望,见并无一艘舟船,恐追兵将至,不由忧急如焚。

    又恐追兵将至,因见江边有一片柳林,乃心生一计,遂将身上所穿白袍脱下,挂于柳树之上。又自行囊中取出一双芒鞋,换下足上所穿旧履,弃于江边,然后沿江直下。

    半日之后,马蹄声急,车轮滚滚,楚将沈尹戍追至江口。

    沈尹戍驻马江畔,游目四顾,忽见柳枝挂袍,江边遗履,于是说道:此必是伍子胥走投无路,自投水而死,尸首早被冲到下游去也。

    众将皆都不欲深究,齐都应道:将军所言是也,必是如此。

    沈尹戍于是得其袍履,自回郢都,还奏楚王:臣等日夜追赶,在江边得此袍履。伍员不知去向,想是投江自尽了。

    平王信以为实,便欲就此罢休。

    费无极却斥骂道:岂有此理!伍子胥若是轻易寻死者,我又何必惧其报仇?此必是障眼之法,又将你等废物欺骗了也。

    由是又向平王进言:臣有一计,可擒伍员。

    楚平王:卿又有何计?

    费无极:大王再出檄文,诏令各路关津渡口,严加盘诘来往行人。复以重金悬赏,有能捕获伍员来献者,杀人者可免其罪,无罪者赐粟五万石,封爵上大夫;容留及纵放者,全家处斩。又遣使遍告列国诸侯,凡有收容伍员者,即起大兵征伐,吞灭其国。

    楚平王:何劳如此兴师动众?

    费无极:所谓劳师一时,平安百世。如此伍子胥进退无路,有国难奔,无路容身,纵一时不能就擒,其势已孤,安能成其大事哉?

    平王悉从其计,于是再次画影图形,传谕边邑诸侯,内外兼施,遍天下访拿伍员。

    伍员施计摆脱追兵,信马沿江东下,忽想起太子建逃奔宋国,遂望睢阳而进,欲往投之。行至中途,忽见一簇车马前来,车上之人似曾相识。

    伍员拭目细看,来车渐近,见果然是故人包胥,因封于申地,故称申包胥者。

    此时申包胥也已认出伍员,急出声招呼:前面骑者,不是我弟伍子胥乎?

    伍员见被认出,躲避不得,于是滚鞍下马,立于道左相候。

    申包胥慌忙下车相见,执手相问:我弟子胥何来?因何狼狈至此!

    伍员见到亲人,不由大悲,便将平王枉杀父兄之事哭诉一遍,热泪长流。

    申包胥听罢心如油烹,也跟着落泪半晌,然后问道:既是如此,我弟意欲何往?

    伍员:弟将奔他国,借兵伐楚,生嚼楚王,车裂无极!兄可助我?

    申包胥嗟叹半晌,劝道:楚王虽然无道,君也;你伍氏累食其禄,伐君不祥。吾亦为楚臣,欲教子报仇,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又陷子于不孝。如今只论朋友之谊,子之行藏,我必不漏泄于人。然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

    伍员暗暗点头,大哭上马而去。因昼伏夜行,穿山度林,潜踪以进,不一日到至宋国,见到太子建,详叙平王及费无极过恶。

    太子建:血海深仇,自是非报不可。可惜宋国方乱,君臣相攻,不能助我,奈何!

    伍子胥:宋国有何内乱?

    太子建:你却不知,原来如此。

    镜头闪回。周景王十三年。

    宋平公在位,误听寺人伊戾谗言,枉杀太子痤,而立嬖妾所生公子佐。

    废长立幼当年,宋平公便即薨逝,太子佐由此嗣立,是为宋元公。

    来年四月,楚国攻蔡。晋侯会合鲁、宋、齐、卫、郑诸侯,会盟于厥慭,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29184/7869909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29184/7869909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