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一心求和,屏退一众大臣,只留下秦桧和张俊。如今,这两个人已然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秦桧试探性的言语,只为找出令高宗大为恼火的原因。
可提及南北分治之时,高宗不以为然:“如此道理,朕自然知道。”
秦桧见又没说中,不禁一怔,他静下心来细细的琢磨了一下,心里有了计较,于是说道:“陛下,金人答应会将二圣及太后也归还我朝……”
“是啊……”不等秦桧说完,高宗叹道:“父皇已归天数载,身为儿子在他生前不能身边尽孝,死后也不能为他老人家祷告守灵,朕真是不孝至极啊!呜呜呜…………”说到伤心处,高宗竟然痛哭起来。
“陛下切莫悲伤!”
“陛下保重龙体啊!”
一旁的秦桧和张俊连忙劝解。
高宗接着哭道:“还有……母后,她老人家被掳北疆十余载,受尽屈辱,每每想到这些,朕都寝食难安,母后!孩儿不孝啊!!”
眼看着高宗哭得越发伤心,全然没有了方才的怒火,这情绪转变之快也令秦桧和张俊二位有些不解。他们二人对视了一下,只是劝解,又怕说错,没有其他的提议,都等着高宗说。
片刻,高宗似乎是有些累了,他拭干泪水,长出了一口气,意味深长的说道:“儿女者,不能为父母尽孝,实是枉为人子啊!只要金人能够归还父皇的灵枢和朕的母后,其他的条件可再做商酌。”
!!!
秦桧和张俊此刻才恍然大悟,原来令高宗怒不可遏的原因竟然
是这个。方才高宗的一番话说得慷慨激烈,言辞凿凿,表面上是为人子尽孝道,实际上却是大有深意。
金国提的条件虽然苛刻,但还是有商讨余地的,另外他们同意作为条件,可以归还徽宗的灵柩,高宗的生母韦皇后,以及高宗的皇兄宋钦宗赵恒。
这正是这看似让步的条款,却是高宗最不能接受的。
方才高宗所言就是打算不惜一切代价接回父亲徽宗的灵枢和母亲韦皇后,可却对宋钦宗只字不提。
其实宋钦宗对金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是扣是放不过是一句话,但钦宗赵恒的存在与否对高宗赵构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首先,宋钦宗是宋徽宗钦点的接班人,传位所得方为正朔,钦宗赵恒乃是名副其实的正统登基。不管当初徽宗赵佶是出于什么目的传位给赵恒,钦宗赵恒都是货真价实的皇上,如果没有靖康之变,现今宋钦宗依然还是大宋的皇帝。
其次,赵构的皇帝身份不是继承大统而得,而是由于赵氏皇族被掳,仅剩他一支龙脉,所以才不得已,被众大臣强置于皇位之上的。如果迎回二圣,那么这大宋朝到底谁当皇帝还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即便自己还是皇帝,可身边多了一个兄长皇帝也着实别扭,这一点,赵构比谁都清楚。
所以无论如何,赵构都不希望也不允许宋钦宗活着回到南朝。他才是当今天子,大宋子民的陛下。
赵构还只是康王之时,他并不了解也从没想过当皇上的感觉。可如今,当他真的坐上了皇位,体验着皇权带来的那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他痴迷其中,他舍不得放下,他要紧紧抓住。哪怕这些原本并不属于他,可他一旦拥有,便会上瘾,他绝不会把这所有的美好拱手让人。
高宗先前的言语虽未明说,但不论是秦桧还是张俊都是老辣的政治高手,体会其中深意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秦桧急忙顺势说道:“自古忠孝难两全,陛下忧国忧民,临危受命,延续江山社稷,已实属难得,望陛下保重龙体,莫要悲伤过度。”
张俊也附和道:“陛下之心,感天动地。恳请陛下以我等群臣为念,大宋百姓为念,保重龙体!”
高宗见二人已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便停止了哭泣,他看向秦桧,说道:“秦爱卿,如今议和之事毫无进展,朕十分不安,你可要为朕分忧啊!”
秦桧忙道:“臣必当鞠躬尽瘁!”他想了想又道:“陛下,臣保举一人赴金议和,此人若去,议和定成。”
“谁?”高宗问道。秦桧答道:“此人乃是臣的同窗好友,吏部侍郎魏良臣。”
“喔?”高宗问道:“魏良臣可堪大任?”
其实高宗心里清楚,只要答应了金人的要求,这和议应该是顺理成章,只是有些细节还是需要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其实秦桧是最合适的人选,可谁都不愿接这个差事,既然秦桧推举了魏良臣,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现在想的就是尽快和金人议和,至于谁去并不重要,有些话既不能说的太白,又要表达清楚。
秦桧道:“魏良臣机智过人,巧舌能辨,可堪此任。”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33817/10475096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33817/10475096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