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玄幻魔法 > 谪神之罚 > 第12章 风波
    受伤的元封濞随着御医到一旁的房间内医治伤口,御医一边给他上药包扎,一边问他:“殿下,您平时身体可曾出现过问题?是否被什么毒物伤了身子?”

    元封濞满脸疑惑地回答说:“没有,医官大人为何要问这个问题?”

    御医忽然神色慌张,似乎知道自己失言了,便连忙说:“哦,看来是下官多言了,并没有什么事,只是一时糊涂,乱问了这么一句。”说完,他赶紧给元封濞严严实实地包扎了两层,并在离开前,用布擦掉了滴在桌上的紫色血迹,“殿下多多调理身子,不要随意拆开下官给您做的包扎,过些时日,伤口自然就会在药力作用下自然愈合了。”

    “有劳医官了。”目送着医官离去,元封濞回想起刚才的细节,心里总觉得御医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突然,太庙正堂那边传来一阵嘈杂之声,他连忙赶到外面,查看发生了什么事。

    当那些大祭司们把听到的神谕传达给元封启的时候,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这这个子嗣来之不易,虽然平时他能够做到对那些向自己恶言相向的人报之以微笑,但如今老迈的他却根本无法忍受,他人对自己未降生的后代说三道四,更何况是今天这样的恶意中伤,在那一瞬间,他几乎忘了这些祭司们说的只是源神的神谕罢了,本来早已年老血衰的他,此时顿感血气上涌,只见他忽然拔出手中的存灭剑,一见刺向最近的一位祭司,那人躲闪不及,被一间刺中心窝,倒了下去。眼见此番景象,那些祭司也全都吓坏了,在神谕之境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祭司,因为传递神谕而遭到杀戮的,所以祭司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眼前的情况。皇后本来也被祭司们传达的神谕吓得大脑空白,可圣皇的举动让她缓过神来,她见自己的丈夫已经失控,便连忙拉住他,说:“陛下!切莫动手,擅杀神官,是不合礼法的,会触怒源神!先听听他们怎么解释刚才的神谕吧!”

    望着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元封启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激动了,他想了想,然后把剑收回剑鞘,对那帮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祭司们说:“你们刚才对朕所说的神谕,是不是当真的?”

    几个祭司原本就不敢把实情说出,此时发现说了神谕,竟然会遭此大祸,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他们跪在地下,只是发抖,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了。见此情景,老圣皇连忙补充道:“都起来说话,你们大胆告诉朕实情即可,朕不怪罪你们便是。君无戏言,你们不必惊慌。”

    皇后也连忙说:“圣上叫你们起来,各位神官还是赶快遵命吧,否则圣皇若因你们抗旨不遵而怪罪你们,只怕我也帮不了你们了。”

    几位祭司这才站起来,说:“陛下,臣等方才在入殿之前便说过匾额无故坠落,是不祥之兆,陛下已经不予理会了。而现在我们得到的神谕,和我们传达给圣皇和皇后的,确实是一字不差,我等皆知此事确实会触怒龙颜,原本不想说出,无奈陛下一再追问,臣等不得不坦白。如今已有同僚因此丧命,臣等不敢再多言其他,只想请二位不辞辛劳,自己向源神祷告,方可验证臣等方才所说,若是臣等有误,圣皇再降罪不迟。”

    听到这里,圣皇犹豫了一下,但是皇后赶忙把他拉到源神的牌位面前,并和他一起闭目祷告。这向源神祷告,在魂佑时代之后就是神谕之境内所有人都有的能力,但是预言者和祭司由于精于此道,故而为了省事,每有大事,人们往往都会请托他们为自己祈祷源神降下神谕。而除了这些神官之外的其他人祈祷也并非不灵验,只是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要稍微多一些罢了。圣皇夫妇祈祷了片刻,神谕便传入他们的脑海中,与刚才众祭司所说的,分毫不差。皇后听到这绝望的神谕之后,不由得悲从中来,身体顿时瘫软了下去,手脚冰凉,脑中也比刚才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更加空白。圣皇接连祈祷了几次,甚至还拿起存灭剑上下挥舞了一下,以免是因为暗处有奸徒干扰,假作神谕诓骗他,但无论怎么尝试,也还是那句冰冷的话。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思忖良久,看了一眼在一旁失神的皇后,他拉起皇后,推开碍事的祭司,径直朝太庙门外走去。几位祭司见状,赶忙跟在身后,七嘴八舌地说:“陛下切莫动怒啊,保重龙体!此时却有蹊跷,待臣等几日后再行祷祝,看看时候会有转机。”但圣皇头也不回,他现在只想和皇后赶快回到宫中。

    他走向关闭的庙门前,大喊:“开门!”

    太庙的门刚一打开,守卫们只见圣皇和皇后风风火火地朝外走来,然后直接走向宝车,上车后立即命令回宫。守卫挡住了跟在圣皇身后的祭司们,但是祭司们还是不停地朝圣皇喊着刚才一样的话,几个守卫往太庙里面看了看,发现了那个不幸殒命的祭司的尸体,因为之前从没有处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一下子也慌张了起来,一时间,太庙门口变得异常嘈杂。

    这时候内廷侍卫长官元封濞刚好走了过来,他问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祭司们只是说圣皇发怒,却并没有说具体的原因,后来又听卫兵说太庙之内有一具祭司的尸体,连忙进了太庙查看,他从伤口的情况看出,这名祭司是死于存灭剑之下,也就是说,这名祭司是圣皇杀的,而圣皇于太庙中杀死祭司,而且还是在祭拜大典上,实在是闻所未闻。但是眼下不能让这尸首一直躺在这供奉着先祖牌位和众源神的太庙中,他招呼两个守卫进来,把尸体抬走。这太庙除皇室之外,便只有神官可随意进出,所以刚才元封濞进来查看的时候,守卫们只得守在门外,在得到了命令之后才进入。

    两个守卫进来把刚才死掉的祭司抬走。其实原本神谕之境的人一旦死了之后,用不了多久便会成为尘土,而后消散在空中,根本不会有尸体留下。但是自从命运之神虚寂,赐给了人们灵魂之后,他们便开始在死后留下尸体了。对于这件事的好坏,神谕之境内的各派学者争辩过许多次了,认为利大于弊的和持反对意见的,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且分为了两个非常明显的派系。认为利大于弊的人说:有了尸身留下,死于非命者,可以查明其死因,使凶手得以绳之以法,寿终正寝者,也能让活着的亲人可以留个念想,可以让他们在葬礼上和逝去的亲人做最后的告别。反对者的理由则有很多:第一是觉得尸身多余,原本人死如灯灭,和世间的联系本就应该完全断绝,死后便落得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何必还留着残壳藕断丝连;第二是觉得战场上原本结束战事之后,并不会留下尸体,既然没有尸体,也就不需要打扫战场,相互攻杀的双方也不会因为看到各自亲族的惨死之状,而对彼此心生过多的怨恨,而自从尸身不散之后,战事结束,清理战场变得费时费力,且常有因战况过于激烈,而导致双方继续仇杀之事;第三是觉得之前尸身不留之时,无须修建宏大的陵墓,又因为一旦死去便化作尘土,也不会有人想着把死后的人做成塑像,供人瞻仰,而如今,富户大族修坟占地挤占良田无数,王公贵胄等建陵又特别劳民伤财。除此三点主要的观点之外,反对者中最激进的一派,认为人虽为百灵之长,但是和世间生灵并无二致,皆是源神所创,并源自自然,既如此,本就该在死后,与天地共融,而死后有尸身,反而多余。不过由于这死后存尸是由于灵魂的作用,而自从有了灵魂,人们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所以大家多都接受这种改变,而对于后者的言论,由于再让尸身随死而散已不可能,所以大多数人只是把它们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在神谕之镜的大部分地方都不是主流。

    圣皇匆忙赶回宫中,以及有一位祭司惨死太庙的消息在安洛城内传得沸沸扬扬,几个祭司因为怕受圣皇的迁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43268/8243333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43268/8243333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