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乾德元年
    神京城,宁国府  厢房之中,四方炭火盆当中,炉火熊熊,团团热气四处逸散开来,而床榻上,两人依偎在一起叙话。

    凤姐将螓首依偎在贾珩的怀里,似喜似嗔说道:“我哪比得了她,她都生过孩子了。”

    贾珩手中探入衣襟,只觉掌指之间,丰盈团团,轻笑了下,说道:“凤嫂子也可以的。”

    凤姐秀气挺直的琼鼻轻哼一声,那艳丽无端的瓜子脸蛋儿上,似是涌出一抹羞恼。

    这人都在浑说什么呢。

    什么叫她也可以的。

    两人在一起叙说着话,而平儿在不远处静静听着两人叙话,白腻玉容上不由涌起一股羞意。

    贾珩与凤姐依偎了一会儿,却见凤姐的纤纤素手有些不老实,心头就有些古怪,连忙打开凤姐的纤纤素手,说道:“凤嫂子,这会儿还怀着孩子呢?”

    凤姐就在贾珩耳畔呵气如兰,声音带着几许难以言说的悸动,说道:“我这不是想你了。”

    贾珩伸出手来,感受到丽人的缠缚,心头有些无奈,道:“那你…你先伺候着,等会儿让平儿服侍就好了。”

    真是怀了孕,也不消停。

    凤姐眸中氤氲而起一抹羞恼之色,嗔怪道:“让我给那小蹄子铺路搭桥是吧?”

    贾珩打趣说道:“你们主仆情深,她平常不是也伺候着你?”

    凤姐那张白腻如雪的玉颜酡红如醺,琼鼻腻哼一声,也不再多说其他,两只纤纤素手凑到那蟒服青年身前,窸窸窣窣解着衣衫,轻轻撩起垂至脸颊之侧的秀发,然后垂将下来青丝如瀑的螓首。

    贾珩道:“平儿,过来。”

    “哎,来了~”平儿含羞应了一声,然后进入屋内,行至近前,也帮着凤姐行事。

    贾珩抬起柔润微微的美眸,斜飞入鬓的剑眉下,粲然如虹的目中现出一抹思索之色,思量着乾德新政的具体内容。

    也不知多久,云收雨歇。

    贾珩伸手拥过平儿的娇躯,凝眸看向那张明艳绮丽的脸蛋儿,心神也有几许欣然莫名。

    贾珩搂着凤姐丰腴款款的娇躯,就这样依偎了一阵,抬眸看向平儿,说道:“平儿,你平常在府上多照顾照顾你家奶奶。”

    平儿那张彤彤如火的玉颜酡红如醺,声音娇俏道:“大爷放心好了。”

    贾珩伸手拥住平儿的丰腴娇躯,感受着那股香肌玉肤的滚烫,打趣问道:“那平儿你如是再有孩子了,怎么说?”

    凤姐芳心羞恼不胜,插话说道:“再让嬷嬷过来伺候着我们主仆。”

    平儿将丰腴娇躯紧紧依偎在贾珩的怀里,那张犹如发面团的脸蛋儿上,可见绮霞团团密布,彤彤似火。

    她将来也要有王爷的孩子的。

    贾珩伸手轻轻刮了刮平儿的鼻梁,说道:“平儿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平儿几乎是脱口而出:“在想生孩子的事儿。”

    刚刚话一出口,芳心羞不自抑。

    她刚才都在说什么啊,什么生孩子的事儿啊,当真是羞死人了。

    贾珩道:“说不定这次就有了。”

    凤姐柔软、酥糯声音当中蕴藏着几许羞恼,说道:“现在谁不知道你珩大爷后院里女人不少,不定哪天就玩腻了。”

    贾珩道:“什么玩腻了,你这话倒是怪好听。”

    凤姐轻哼一声,似嗔还怒,说道:“你现在后院女人是愈发多了。”

    “啪…”

    凤姐此刻还想多说其他,却顿觉丰圆酥翘受袭,分明是那蟒服青年打在自己的丰圆酥翘之上。

    凤姐那双狭长清冽的美眸当中似流溢着妩媚清波,似乎有些委屈巴巴:“你就知道欺负人。”

    贾珩伸手探入凤姐的前襟,感受到那掌指之间的丰盈柔软,道:“这都是要当娘亲的人了,还在这乱呷飞醋。”

    凤姐玉颜酡红如醺,轻哼一声,将那张彤彤如火的脸蛋儿  贴靠在贾珩的胸膛。

    贾珩温声说道:“等生了以后,就好好带着孩子,以后有你的好。”

    凤姐许是在怀了孕之后,自觉地位稳固,与他的相处就有些奔着夫妻之间去了。

    平儿两道郁郁而青的修眉之下,美眸眸光微微,凝眸看向凤姐,低声道:“二奶奶,说什么呢?”

    凤姐“嗯”了一声,双手紧紧搂着贾珩的腰肢,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一时间恍惚失神。

    也是,他后院那些女人不是公主就是郡主,也轮不到她来吃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日正是农历当中的小年。

    神京城,宁国府,书房之中  地龙燃着,室内温暖如春,陈潇正在书案之后,拿起一本书册阅览着。

    就在这时,听到廊檐上传来的阵阵脚步声。

    旋即,循声望去,但见贾珩从外间昂首阔步,进入书房。

    陈潇离座起身,将手中的一张笺纸递将过去,清声说道:“你看看这个,据飞鸽传书来报,江南那边儿的探事来报,郝继儒在最近的八十大寿的寿宴之上,对你多加抨击,并且撺掇在场江南士绅,对你口诛笔伐。”

    贾珩从陈潇手中接过笺纸,面容微顿,笺纸上详细记载了郝继儒在宴会上与宾客交谈的场景。

    贾珩将手里的一张笺纸收起,面色阴沉如铁,冷声道:“这个不知死活的老东西。”

    陈潇翠丽如黛的修眉之下,眸光莹莹如水地看向那蟒服青年,低声说道:“你打算如何处置?”

    贾珩面上可见煞气腾腾,道:“先让南省的锦衣府卫搜集郝家的罪证,剩下的静观其变,这郝继儒既然敢如此妄为,其背后必然有着依仗。”

    陈潇默然片刻,眸光当中带着一抹冷峭,说道:“我觉得也是,不过南方士绅对你心怀怨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贾珩两道斜飞入鬓的剑眉之下,冷眸眸光闪烁了下,朗声说道:“需要寻一个契机,打破江南官场的铁板一块。”

    陈潇冷声道:“不过解岳和谭节两人似没有和郝继儒沆瀣一气,二人祝寿之后,也就离了郝家。”

    贾珩面色稍霁,说道:“解岳是个老狐狸,至于谭节,他这个南京户部尚书,当初还是得了我的举荐。”

    陈潇想了想,问道:“那看看是否能够分化铁板一块的江南官场。”

    贾珩端起一只青花瓷茶盅,低头品着香茗,低声道:“江南官场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正好朝廷空缺不少,愿意投效的人不会少了。”

    他现在是辅政王,掌握着朝廷大权,不说其他,就是官帽子一项,就足以让南省官员心动眼热。

    陈潇想了想,担忧说道:“江南江北大营也需要派心腹之人前往掌控。”

    贾珩点了点头,温声说道:“江南大营是需要派人掌握。”

    而就在这时,却见得一个丫鬟进入厢房,说道:“王爷,锦衣府的人在府外求见。”

    贾珩闻言,心有所感,凝眸看向一旁的陈潇,道:“潇潇,陪我一同过去看看。”

    陈潇轻轻应了一声,旋即,也不多说其他。

    贾珩说话之间,当先就是出了厢房。

    此刻,前院一间桌椅陈设摆设典雅,空间轩敞的花厅当中。

    锦衣府都督曲朗一袭图案精美的斗牛服,气度威严、沉凝,落座在一张漆木梨花木椅子上,不远处则是一个面容儒雅,身穿蓝色长衫的中年书生。

    其人不是旁人,正是徐光启。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灰色长袍的仆人举步进入屋内,禀告道:“王爷来了。”

    曲朗起得身来,恭谨而候。

    徐光启循声而望,打量着眼前名震天下的卫王,眸光闪烁了下,暗道,当真是身形魁伟,有龙行虎步之势。

    其实,当时,身在松江府的徐光启对突然造访的锦衣府卫也颇为意外,以为是遇到了什么祸事。

    当锦衣府卫传达当朝辅政王卫王的招揽之意时,徐光启心头多有疑虑,但更多还是对这位辅佐崇平帝平定辽东,立下赫赫战功的卫王满是好奇。

    “卑职见过都督。”曲朗面色端肃,拱手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打量了一下气度沉静的徐光启,温声道:“无需多礼。”

    “学生见过卫王。”徐光启同样快步近前,向着贾珩拱手行礼说道。

    贾珩连忙近前搀扶,笑道:“本王对徐先生可谓久仰大名啊。”

    徐光启闻听此言,心头为之一惊,连忙说道:“卫王为当世豪杰,威震华夏,学生才是如雷贯耳。”

    贾珩笑道:“徐先生过奖了,这边还请坐。”

    说话之间,两人分宾主落座。

    贾珩抬眸看向徐光启,问道:“徐先生,可是通识泰西的几何之学?”

    徐光启闻听此言,心头更为诧异,目光灼灼地盯着那蟒服青年,问道:“卫王也知几何之学?”

    贾珩笑道:“勾三股四弦五,我对这些也是略知一些的。”

    徐光启赞道:“卫王当真是博学。”

    陈潇在一旁看着两人叙话,目中就有几许意外。

    他还知晓这些杂学?

    贾珩道:“几何得为水利工程必需之学,可谓于国计民生大有裨益,只是我朝在科举一道并不重视,哪怕对于珠算之道,都算是可有可无,故而,选官任官多是袖手空谈之辈,于实务几乎一窍不通,在地方则为奸滑小吏欺瞒。”

    徐光启闻听此言,无疑心头剧震莫名。

    卫王这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官吏只通圣贤孔孟之道,不识他事,岂可治理好辖下百姓?

    徐光启说道:“卫王,只是科举取士,关乎国本,不可轻动吧?”

    贾珩笑了笑道:“此非一日可变,本王的意思是,朝廷可以在进士科外,再开明经、明算,明法,明工诸科,为朝廷选拔专才,待时机合适之时,改革八股取士,而如今的八股文,也可先行渐渐转向考较策论。”

    其实,自前明以来,就没有了明经,只有进士科取士,然后以八股文取士,培养的读书人,于实务一道不通。

    徐光启点了点头,赞同道:“卫王所言甚是,科举之制乃为天下读书人心向之所,不可妄动,以免引起轩然大波。”

    眼前这位卫王不是鲁莽之人,于治国一道仍是步步为营,如果上来就废八股而不用,极容易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仇视。

    贾珩道:“不过,如今士人风气鄙视百工杂家之学,如是扭转风气,需要办学授艺,为国储英,徐先生乃为当世大才,岂有意为人师,广授学问?”

    办学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方案,明代的东林党,就是起源于东林书院。

    徐光启手捻颌下胡须,道:“办学传授学问,也是我之所愿,我在家乡之中,就有门人子弟,随我赴京者就有两人,现在驿馆相候。”

    贾珩道:“徐先生,本王有意征辟你为王府工曹参事,此外兼掌科学院之山长,此外国子监司业尚缺一人,徐先生暂居此职。”

    徐光启本人其实是进士出身,只是在崇平十二年辞官归隐,后来一直并未出仕,而这位科学先驱曾在平行时空的大明,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科学?”徐光启并未在意贾珩所给予的官职,而是品着贾珩的“科学”两字,只觉意味隽永。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我将新学称之为科学,科学以格物致知之道,穷究事物原理,为朝廷培养科学人才,不管是火器制艺,还是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精通实务的后继人才补充进官吏之中。”

    说着,贾珩凝眸看向徐光启,道:“以《天工开物》和徐先生《农政全书》就可以作为教材。”

    他其实也让锦衣府卫寻找宋应星其人。

    徐光启感慨道:“卫王高屋建瓴,字字珠玑,实是令学生振聋发聩。”

    而后,贾珩与徐光启又聊了一会儿,当谈到天地乃圆球和经度和纬度之时,徐光启心头惊跳,眼眸发亮,大生知己之念。

    因为徐光启此念在这个时代,与天圆地方的哲学格格不入,几为异端邪说。

    于是,两人可谓相谈甚欢,一直到天色昏沉,贾珩才让人送意犹未尽的徐光启前往驿馆歇息。

    陈潇柳眉之下,目光复杂地看向贾珩,说道:“此人的确颇多奇思妙想,只是…你竟还都能接得住。”

    方才,她眼见这人甚至有一些话,都让徐光启连连追问,探索其原理。

    或许这就是一代圣皇,学究天人,也是应该的吧。

    贾珩摆了摆手,感慨道:“徐光启为不世出之大才,如是用之得当,可开万世太平之基业。”

    陈潇闻言,凝眸看向贾珩,嗔怪道:“你这话说的可不止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10545038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10545038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