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南安这些鞑子竟如此辱他?
    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宁府——

    王府,议事节堂  正是下午时分,道道金红色夕阳照耀在庭院的石阶上,蚂蚁搬着米粒向着草丛中的洞穴而去。

    抚远将军金铉落座在一张漆木帅案之后,下方两侧的梨花木椅子上,列坐着一众西北军将,皆身披甲胄,神情肃然。

    其中,有宁夏总兵胡魁、修国公之孙现任后军都督佥事侯孝康、治国公马魁之孙三等威远将军马尚,此外还有西宁府的一众边将,以及金铉的二儿子,现在西宁府知府金升。

    金铉道:“据京中批复的军机处急递所载,朝廷已经决议再次发兵西北,这次是卫国公领军而来,由忠勤伯率领的前锋已先一步奔赴西宁府城,主卫将军,当在城中收拾军营,迎接京营大军。”

    他都没有想到,朝廷在收到和硕特蒙古的求和消息之后,仍然选择出兵。

    胡魁闻言,面色振奋,感慨说道:“卫国公向来骁勇善战,先前更是力擒虏王,轰毙奴酋,有卫国公兵,西北此仗就好打了。”

    也是因为前不久战事的惊心动魄,让西宁众边将知晓严烨等人的无能。

    至于贾珩,因为在江南、北方的战事,早已是声名赫赫,威震华夏。

    方晋皱眉说道:“朝廷这次派兵多少?上次京营十万大军覆没,朝廷折损不少,如何还能出兵西进?”

    “是啊,父亲,朝廷还要出兵,军需粮秣也跟不上吧。”金升道。

    其实,事情到了到现在,西宁边军已经有了罢兵止戈之意,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已经求和,说白了,南安大军的覆灭,已经吓到了西宁边军!

    在场众人,听着西宁边军议论纷纷起来,侯孝康、马尚两人皆是如坐针毡,背后渗出一层冷汗。

    至于石光珠,先前受了伤,目前在西宁府城中养伤。

    金铉目光逡巡过众将,沉声道:“朝廷这次仍会出兵,急递上并未提及,不过忠勤伯率领的先期骑军五千,应于近日抵达西宁府城,二征西北,势在必行。”

    在场众将闻言,面面相觑。

    齐王陈澄在不远处,静静听着几人叙说军情,脸上的横肉不由跳了跳,那贾珩小儿又来西北了?

    不是,明明和硕特蒙古已经议和,这小儿又为何妄兴刀兵?

    待众将散去,金铉单独留下了二儿子金升以及女婿方晋,来到后堂,商议机密。

    金铉道:“卫国公其人非南安郡王可比,刚刚在北疆大败胡虏,这次再领大军前来,定是要彻底解决西北之事。”

    方晋道:“岳丈大人,先前南安郡王等人就和卫国公不对付,这次过来原就有立功较量之意,所以先前如此急躁冒进,这才为和硕特蒙古算计。”

    金升点了点头,这位年仅二十六七岁,就已凭借“个人努力”位居西宁府尹的红脸膛青年,说道:“兄长所言不错,就怕这卫国公过来之后,也年轻气盛,领着数万大军深入险地,如是再败一场,只怕…只怕社稷动摇啊。”

    相比神京城中,崇平帝以及大汉群臣对贾珩还多有信心,西宁府因为离的远,就感触不深。

    如说战功,除了汉虏大战的转折点——平安格勒战役,轰毙皇太极一战,让西宁府边将震惊莫名之外,其他的中原平乱,江南荡寇…等系列战功,都不被彼等将校放在心上。

    一句话,也就那样。

    金铉却摇头道:“卫国公能以白衣之身封为国公,将略不可小视。”

    而后看向金升,问说道:“和硕特蒙古的使者此刻都在城里了吧。”

    “此刻已在驿馆之中。”金升道。

    金铉点了点头说道:“待卫国公来了之后,就与彼等商讨换回南安郡王等事,暂时先不告诉彼等朝廷罢绝和议之事,省得和硕特蒙古再次兴兵来犯。”

    当时,他听到南安郡王以及理国公之孙柳芳为女真所擒之时,也有些愤然。

    同为四大郡王,为开国一脉的荣耀,竟连自尽的勇气都没有,实是让人大失所望。

    金升应了一声,看向面色凝重的金铉,心头也对即将到来的朝廷大军有些担忧起来。

    就在这时,外间一个身穿红色甲胄的卫士步伐匆匆而来,道:“大帅,朝廷的兵马到了。”

    “这么快?”金铉闻言,诧异了下,连忙道:“快随我迎迎。”

    此刻,大汉忠勤伯谢再义领兵五千,立身在西宁府城的东城外一里外,身后的旗帜如林,战马上的大汉军卒火红色的号服恍若燃烧熊熊的烈焰,但全军缟素,白幡猎猎作响。

    除却骑军偶尔打起响鼻,马蹄在草丛上踏踏声响,大军寂然无声,但一股无形杀伐气息却震慑着西宁府城上的守城兵丁。

    相比上一批的京营兵马,这一批的京营骑军无疑更为训练有素。

    谢再义眺望着城头上方的金字旗帜,眉头皱了皱。

    正如贾珩所言,金家镇守西北多年,俨然已形割据之实。

    随着眼前的黝黑大门“吱呀”一声,笨重的巨门缓缓打开,近百骑策马而出,为首之人正是抚远将军,金铉。

    金铉身旁一左一右则是女婿方晋和二儿子金升。

    “谢将军。”金铉打马快步而去,在马上就向着谢再义拱手,而身旁的西宁边将同样没有下马。

    虽然谢再义是大汉忠勤伯,但身为抚远将军的金铉是“西宁郡王”的袭爵人。

    当然贾珩领兵过来,金铉可能另当别论。

    谢再义抱拳还了一礼,心头就有些不悦,高声道:“金将军。”

    金铉目光瞟了一眼谢再义身后全军缟素的骑军,心头剧震。

    不仅是因为全军挂幡,一派哀兵之意,还因为眼前兵将的气势,与南安等人还有不同。

    这是一支百战雄师!

    事实上,随着贾珩领兵在边疆打赢对虏之战,以果勇营为骨干的骑军,已经焕然一新。

    “金将军,卫国公领大军尚在后方,命谢某领军为先锋,咱们先进西宁府城吧。”谢再义打断了金铉的纷乱思绪。

    金铉回过神来,连忙伸手道:“请。”

    而不远处的方晋、金升以及宁夏总兵胡魁等将校,同样也生出几许凛然之意。

    朝廷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众将进入西宁府城议事节堂,谢再义为金铉邀至上首列坐,然后与在场几位将校一一通名介绍。

    金铉道:“谢将军,卫国公如今行军到了何处,何时能到西宁。”

    谢再义道:“国公让我先行一步,以先锋驰援西宁,以防为敌寇所趁,在谢某之后,尚有两翼兵马,这一路星夜倍道,不能使西宁有失。”

    说着,虎目投向金铉等人,问道:“金将军先前连发急报,未知上次败军收拢多少?”

    虽说是十万大军一朝丧尽,但并不意味着被全歼,肯定有陆陆续续逃归回来的零散兵马,当然也不会多,所谓十停去了七停。

    金铉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说说道:“谢将军,前后败军接应下来大概有两三万左右,如今伤兵尚在城中,正在着军中医官诊治。”

    谢再义道:“稍后我去看看,想来有不少是昔日袍泽。”

    金铉道:“谢将军领大军急来,想来将校士卒皆已疲惫,府中已经准备了酒肉,招待驰援的诸位兄弟,也为谢将军和诸位将军接风洗尘。”

    京营骑军毕竟是前来驰援西宁府城,自是要好好犒军。

    谢再义也不多说其他,在金铉的招待下,京营骑军安顿下来。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又是四五天过去,以蔡权率领的京营骑军,庞师立率领的右翼骑军陆续赶至西宁。

    西宁府城以东的碾伯县,夜色低垂,繁星满天,苍穹之下,松油火把处处。

    贾珩驻兵携骑军驻在碾伯县,由知县俞世材供应军需,本人则在县衙官署之中与额哲以及汉将议事。

    贾珩道:“青海蒙古如今诸部与察哈尔蒙古几部可有渊源?”

    如果行掳掠烧杀之策,需要顾虑到察哈尔蒙古诸骑的感情。

    额哲道:“青海等地在崇平三年,朝克图台吉曾联络过察哈尔,但当时我未曾理会。”

    朝克图台吉也就是却图汗。

    贾珩问道:“额哲可汗当初为何没有理会?”

    “父汗当年倒是与朝克图台吉为友,朝克图支持父汗统一外喀尔喀,但等到父汗败亡之时,逃亡青海,却为朝克图台吉所拒纳。”额哲愤愤不平说说道。

    贾珩眉头微皱,暗道,想来历史在此地产生了偏差。

    额哲道:“后来,是汉廷出兵扶持我察哈尔部免受外喀尔喀等部的围剿,才有今日察哈尔蒙古支撑下来。”

    贾珩目光闪了闪,心头不由涌起一段记忆。

    陈汉曾经采取过一段时间的联合蒙古制衡女真的国策,那已是隆治年间的事儿,当初周王、赵王正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

    而彼时,额哲年纪也不大,正是那时候接受了汉文化,方能影响至深,言谈举止也是一股汉人士大夫的味道。

    额哲唏嘘感慨道:“后面渐渐没了来往,朝克图台吉为固始汗所灭之时,我还惋惜颇久,一位故人从此凋零。”

    贾珩道:“如今察哈尔诸部重回青海,也算是冥冥中的一场缘法了。”

    额哲道:“卫国公放心,青海诸部地理,我族不少都识得,可以追踪到诸部游牧之民,只是卫国公真的要行酷烈之策?”

    先前,贾珩已经透露了接下来要采取的策略,歼灭其有生力量。

    贾珩道:“和硕特蒙古部族的女子和财货,可以让察哈尔蒙古分一半,但能为披甲骑马的青壮都要统统斩杀,祭奠我大汉的阵亡将士,这在草原上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这般血腥屠戮,可能会引起诸部族同仇敌忾的仇恨。”额哲皱眉说道。

    “所谓人死恨消,再说我大汉十万将士定然要血债血!”贾珩面上煞气腾腾,冷声道:“杀到他们胆寒,再无力作乱河湟,唯有经过持续不停地放血,大乱之后方有大治。”

    当然,在杀戮之后就是治理,在这一点儿上,其实可以向满清学习。

    先有威而后有德。

    额哲闻言,一时默然,不好再说其他。

    贾珩道:“这在草原之上颇为普遍,额哲可汗,当初察哈儿蒙古若为女真所据,大概也是如此的结局。”

    就在两人叙话之时,忽而军帐之外,传来一个少女的娇俏声音,挑帘进入军帐,说道:“父汗,该吃晚饭了。”

    只见额哲的女儿雅若与其兄阿古拉进入帅帐。

    额哲压下心头的沉重思绪,笑着招呼道:“雅若过来了。”

    额哲似乎十分喜欢这个女儿,先前为雅若戳破了底细,也没有多恼。

    雅若问道:“父汗,你和卫国公大哥说什么呢?”

    贾珩看向那身形矫健,脸颊带着一股高原红晕的少女,笑了笑道:“与你父汗说你们蒙古诸部的来龙去脉呢。”

    蒙古族的女孩儿,脸蛋儿红扑扑的,苹果肌自然而形,笑容恬然,眉眼弯弯一如月牙。

    雅若原本就有月亮的意思。

    见那少年往日不苟言笑的威严面容笑意泛起,雅若轻笑道:“卫国公大哥。”

    额哲看着这一幕,心头暗道,难道雅若喜欢卫国公?

    贾珩问道:“等用罢晚饭,明日我们就一口气行至西宁府。”

    先前已经派出了斥候前往西宁府,通知抚远将军金铉以及谢再义等人接应。

    青海,海晏城  这里俨然成为和硕特蒙古新的汗庭驻扎之地,随着大批的蒙古番人涌入,汉人已经彻底消失不见,渐渐成为一座蒙古之城。

    不仅是蒙古的贵族,一些蒙古番部的牧民也向海晏一带迁延,在日月山以及湟水周围放牧。

    县衙衙门,窄窄的门扉和隔断的仪门,已经被和硕特蒙古拆掉,更加方便宴饮。

    此刻,和硕特蒙古的台吉以及将校高朋满座,推杯换盏,喧闹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女子的歌舞声,一派欢快喜庆之景。

    多尔济居中而坐,身旁不远处则是蒙古诸部的将校,而清国的克勤郡王,不,现在是和硕成亲王。

    因为西北战事,大汉十万大军一战尽殁,故而,在多尔衮的建议下,奏请清国小皇帝,加封岳讬为和硕成亲王。

    或者说,这原本就是多尔衮安抚、拉拢代善一系的手段。

    而代善身子骨儿也不好,自皇太极下葬之后,身子骨儿每况愈下,但女真国内,豪格与多尔衮的争执却愈演愈烈,只是双方克制着,还未到兵戎相见的一幕。

    多尔济看向心不在焉的岳讬,道:“汉廷也不知是什么动向,这么久了,也该和谈了吧。”

    岳讬道:“我觉得汉廷可能不会和谈了。”

    “哦?”

    岳讬道:“据前日情报,那大汉卫国公已经从江南急调至汉廷国都,以其人心智,或许不会与我朝和谈才是。”

    多尔济眉头皱了皱,道:“父汗前日又再次催促,分兵两万进入藏地驰援。”

    不同于平行时空,固始汗此次的征讨藏地也不顺利,与藏巴汗相争多时,战况焦灼,不想与汉廷两面开战,为女真火中取栗。

    岳讬道:“兄长,如果汉廷大举来袭,二征西北,此事不好说。”

    多尔济道:“藏地也不容有失,汉廷如果都是那南安那等货色,我和硕特部根本不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580834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580834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