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崇平帝内阁拟旨,加封卫国公贾珩为……
    翌日,天刚破晓,夏日原就亮的早一些,后院帷幔之中,贾珩从温香软玉中起得身来,抬头看天,似是现出一抹青白色。

    正是崇平十七年的夏六月下旬,转眼之间,一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

    “大爷。”尤三姐娇媚、酥糯的声音带着丝丝缕缕起床后的慵懒,看向那起身穿着靴子,披着衣裳的少年。

    “今个儿要上朝了,你们两个多睡会儿。”贾珩道。

    尤三姐道:“那我和二姐儿伺候大爷穿衣吧。”

    转而看向一旁正在里厢酣然入睡的尤二姐,嗔怪道:“二姐儿,醒醒啊。”

    尤二姐“嘤咛”一声,那阖起的弯弯睫毛颤动了下,艳丽玉颜之上倦色微去,修丽双眉之下,美眸眸光莹润流波,一开口,声音酥糯宛如婴儿:“三姐儿,现在什么时候了?”

    “日头都快照屁股了。”尤三姐笑着打趣,轻声说道:“二姐儿起来伺候大爷呀。”

    昨晚,在后面就光顾着欺负二姐了,二姐真是什么都依着大爷。

    尤二姐起得身来,眉梢眼角妩媚气韵未褪丝毫,目光娇羞地看向那少年,轻声说道:“大爷,我服侍你穿衣裳。”

    大爷就得着欺负她,闹得现在身子绵软无力,起都起不来。

    贾珩笑了笑,倒也没有推辞,而后,尤二姐与尤三姐两人起得床来。

    待与尤氏姐妹一同用了早饭,贾珩在众锦衣府卫的簇拥下,一路前往宫苑。

    大明宫,含元殿  今日原本不是朝会之期,但因为齐王陈澄以及忠顺王父子谋反之事,崇平帝也需要处置相关的案犯。

    贾珩离了厅堂,就在大批锦衣府卫的扈从下,一路前往大明宫含元殿。

    相比往日殿前的热闹,此刻含元殿前的广场则要显得肃穆、安静许多,一众文武群臣神色各异,眉头之间多是蒙起忧色,显然前日的齐王谋反一案的影响还未散去。

    “卫国公来了。”

    不大一会儿,人群中小声议论,而就见那蟒服少年从不远处快步而来,神情沉肃。

    可以说,齐王谋反的最大受益者就是贾珩。

    弃大军,携轻骑,千里奔袭,驰援京畿,这是何等忠心?

    当然,这两天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卫国公也是担心在京中的女眷出什么纰漏。

    毕竟,卫国公连女尼都…如何能够见到如花美眷沦落在叛军之手?

    而齐王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贾党”,可见深恨卫国公。

    随着几声净鞭声噼里啪啦响起,原本在汉白玉广场上列队而站的文武群臣,压下心头繁乱的心思,按着品阶,阔步进入殿中。

    崇平帝这会儿,已经落座在御座之上,接受大汉文武群臣的朝拜,只是正处国丧,脸上满是生人勿近的冷漠气息。

    “臣等见过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下方群臣纷纷行礼,沉吟说道。

    “诸卿平身。”崇平帝面颊凹陷,但目光却熠熠闪烁,而声音仍是中气十足。

    “谢圣上。”

    而后,一众文武群臣纷纷起身。

    崇平帝将一双沉静目光落在那蟒服少年身上,问道:“卫国公,陈澄与陈荣父子谋逆一案,案情讯问的如何?”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都支棱起耳朵,细细倾听。

    贾珩手持象牙玉笏,在殿中群臣的瞩目中,出班奏道:“圣上,陈澄与陈荣父子招供出相关谋逆案犯,昨日锦衣府卫已经搜捕,三人之党羽将会尽数擒拿,现在锦衣府正在逐个询问。”

    崇平帝面色如霜,沉声道:“除恶务尽,此三人行刺上皇,大逆不道,彼等党羽也要一一挖出,不使法外遗奸。”

    贾珩拱手道:“微臣谨遵圣谕。”

    崇平帝又朗声说道:“昨日,陈荣父子与陈澄等人,逼迫朕退位,京中附和者众,朕自即位以来,不敢说功盖前代列祖列宗,但自问兢兢业业,不敢辜负祖宗基业,但满朝文武,竟有想逼迫朕退位重华,诸卿何以教臣。”

    此刻,下方群臣闻言,纷纷跪地请罪道:“臣等死罪!”

    殿中已无昨日请求退位之臣,但所谓君辱臣死,在场之人纷纷跪地请罪。

    看向下方跪的黑压压的群臣,崇平帝冷哼一声,说道:“诸卿皆无罪,想来是朕功浅德薄,获罪于天罢了。”

    “圣上,臣等死罪,死罪。”下方的群臣,跪地叩首,再次请罪。

    崇平帝道:“昨日,齐王逞凶犯上,悖逆人伦,尔等的臣节呢?”

    下方众臣再次跪地请罪。

    崇平帝面色淡漠,说道:“都起来罢。”

    旋即,又说道:“先前山东之乱,卫国公领兵平定叛乱,又星夜领兵驰援神京,功莫高于救驾,诸卿以为当如何封赏?”

    其实,崇平帝也思量过如何封赏贾珩,尤其朝廷刚刚发生一场变乱,不可能不封赏贾珩这等忠心侍上的重臣,以恩结其心,再为群臣表率。

    而贾珩平定山东叛乱,这等功劳显然是不够升爵郡王的,加上救驾之功也不行。

    但如果说再行赐婚,刚刚赐了乐安郡主以及蒙王之女,正值国丧,也不可能再次赐婚。

    那么就只能加官。

    这时,吏部尚书姚舆手持象牙玉笏,高高举起,旋即,顿首而拜,说道:“圣上,卫国公爵位如今已是一等国公,微臣以为不宜再因微功而行封赏,下旨嘉勉,待其再有功劳,一并封赏不迟。”

    微功…

    此刻,殿中一众群臣,面上的神色就有几许怪异。

    不过,刚刚经历先前当初群臣逼迫退位,有不少大臣担心被天子重点关注,倒也没有人出言反对。

    时间一长,众人也都明白过来,只怕不用他们提醒,天子对如何封赏卫国公的军功,心头是有数的。

    天子心头何尝不为之忌惮?否则也不会使出赐婚的手段来。

    “功过赏罚,乃国家正典,既是有功,岂能不赏,迟赏?”崇平帝目光淡漠,声音平静中蕴藏着几许冷峭,说道。

    姚舆却神情坚持,拱手道:“微臣以为当恩荫其子孙、妻妾即是,不宜再行加官进爵,以滋其骄横之心。”

    贾珩嘴角抽了抽,他都不知道自己哪里骄横了。

    崇平帝却神情郑重,冷声道:“贾子钰膝下只有一女,现在论及恩荫子女之事尚早,至于其母诰命已经封赠过,既爵位军功不足封赏,内阁拟旨,以卫国公平乱山东、御前救驾之功,加封卫国公贾珩为太师,以褒奖其殊勋。”

    所谓三公三孤、三师三少,先前的贾珩封为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这是东宫属官,隶属三师,而三少也就是太子少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算是前者的副职。

    如今贾珩经过平定山东叛乱,率轻骑驰援神京,功劳两相叠加,一跃而升,越过三孤,直接一步到位加封为太师。

    一般而言,这是经年勋臣和一些老臣所加官赠衔,多是德高望重,屡立殊勋,可谓加官已至顶点。

    也就是以后加官一项几乎是加无可加。

    贾珩心头叹了一口气,知道天子这是念着他弃大军而援京城的封赏。

    否则,一个少师、少傅、少保就足以酬功,当然看着有些单薄,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他除了叩谢圣恩,并无其他做法。

    按说,新政之功加封于他,似乎更为合适一些,但因为新政已经确定求婚钗黛,以后追叙功劳之时,多半是不会再加官晋爵了。

    这一点儿,他早就知道。

    内阁首辅韩癀闻言,面无表情,拱手应是。

    显然,先前的辞疏留中,已让这位内阁首辅明白天子的心思。

    再上两次辞疏,大抵就要走人了,相比天子批阅不许,三辞三让的剧情,无疑要灰头土脸许多。

    而贾珩同样神情微顿,顿首而拜,说道:“微臣谢圣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是跪将下来之时,难免心头涌起一念,贾太师…贾太师夜宿龙床?

    他总觉得这个名头不太好,别是中了甜妞儿的美人计。

    崇平帝瘦松眉之下,目光淡漠,又吩咐说道:“内阁拟旨,另以军机大臣,一等忠勤侯谢再义兼领太子太保,以锦衣指挥同知曲朗晋锦衣都指挥使,晋爵一等威远将军,凡在齐王谋逆一案中,忠于王事者,京营、兵部详堪其功,论功行赏。”

    可以说,这次贾珩一系的将校,已经用忠心赢得了崇平帝的信任。

    谢再义出得班列,拱手称是。

    韩癀面色微顿,同样拱手领命。

    而后,崇平帝不等群臣心思各异,再次出言道:“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李瓒,于变乱之时,不畏刀斧,当先怒斥贼子,忠心可嘉,加封太保。”

    原本的李瓒是少保兼兵部尚书,如今更进一步,成为太保。

    李瓒闻言,却手持象牙笏板,一撩衣袍,拱手而拜道:“微臣但尽臣职,不敢请功封赏。”

    崇平帝却目露激赏,说道:“李卿镇守幽燕,可谓高风亮节,劳苦功高,如今加官晋爵,也是顺理成章。”

    这位中年帝王,将李瓒从先前的少保的从一品加封为三公之列的太保,已是正一品,显然在为将来铺路。

    韩癀此刻面色苍白,目光闪了闪,心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天子之意已决。

    这会儿,李瓒也领旨谢恩。

    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朝臣,朗声说道:“如今新政在诸省推行,清查卫所屯务,仍照旧进行,山东卫所兵丁谋逆,更可见地方卫所兵丁之弊端尾大不掉,军机大臣以及诸武勋,如先前之议,前往地方整饬卫所兵务、屯政,不得有误。”

    今日一早儿,他只觉浑身乏力,晕眩耳鸣,新政不能再拖延下去了,需得尽快见到成效。

    在年底之时,他就要看到新政在整个大汉全面铺开,如是二三年,辽东平复,天下太平,他也能安心退位荣养,为后继之君保驾护航。

    当然,这只是这位天子的想法,真到了那时,或许仍是放不下这呼风唤雨的权柄。

    下方的一众官员闻言,心头不由一凛,然后拱手称是。

    就这样,一场朝会至半晌午方退,因为锦衣府还在审理齐王谋逆之案,还未处置忠顺王父子与齐王等人。

    但却基本敲定了大汉的人事。

    崇平帝唤住了贾珩,说道:“卫国公留下。”

    贾珩立定身形,转过身来,朝着御案后的中年帝王躬身一礼,说道:“圣上。”

    崇平帝招呼道:“子钰,随朕走走。”

    贾珩应了一声,然后随着崇平帝,在戴权等一众内监的簇拥下,出了大含元殿,沿着朱梁黛瓦的宫道向着御花园而去。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宫道向后花园快步而去。

    崇平帝刚毅面容上现出担忧,问道:“子钰,山东卫所皆反,此类事会在地方上还会有发生?”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圣上,山东卫所齐反,只是个别之事,彼等在白莲教的蛊惑下,与朝廷为敌,实在可恨。”

    崇平帝又问道:“地方卫所不会再有类似乱子了吧。”

    贾珩道:“如今武侯齐赴地方整饬卫所兵务、屯政,微臣以为类似乱子,应该不会再有,纵有波折,也是小波折。”

    崇平帝微微颔首,道:“卫所兵丁如同腐蠹之虫,不刮骨疗毒,我大汉难以浴火重生。”

    其实,开源节流四字,就是整顿吏治,开辟财源,如今的整顿卫所的腐败,本身也是整顿吏治的一部分。

    贾珩道:“圣上所言甚是,卫所兵丁裁汰,精兵简政,而待天下新政推行之后,我大汉中兴即可在望。”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朕所虑者,不止新政,还有辽东的女真,御医说朕身子亏损厉害,也不知有生之年能否见到辽东平复,大汉四境靖绥,百姓安居乐业,也只能靠子钰你将来辅佐后嗣之君,开创万世太平了。”

    说着,就看了一眼那蟒服少年脸上的神色变化。

    封太师也更多是试探,超擢至太师,封无可封,是否谦逊恭谨,一如往常?

    这位帝王原就是善弄权谋的高手,如今的贾珩也成长到需要提防、戒备的地步。

    可以说不管是昨日的暗中敲打,还是今日的擢升加官,都是帝王观人的手段。

    贾珩温声说道:“以臣观之,圣上好好调养身子,百岁之寿尚余,女真如今已是强弩之末,假以时日,女真必定平灭。”

    总觉得这位天子的心思有些古怪,方才又是给自己透露龙体之事,又是说什么时日无多,又是说将来辅佐国政,这…

    真是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但凡他脸上流露出一些喜色,只怕就成为种祸之因。

    崇平帝叹了一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先前魏王说喜兵事,朕思及其在军机处履任,也需通晓兵事,子钰觉得他能否到京营历练,是否合适?”

    魏楚两藩,现在党羽未丰,是需要扶持一把了,否则从京营的谢再义,再到锦衣府,几乎都是子钰一手带起来。

    子钰虽然对他忠心耿耿,但朝局却已渐渐失衡,不能一家独大。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从当初贾珩制衡齐党,再到现在贾珩势大,齐党与浙党皆遭重挫,崇平帝要扶持新的政治势力来制衡贾珩,以维持朝局平衡。

    尤其是贾珩的身份,天子女婿,本身在过往的王朝中,也有一定谋朝篡位的风险。

    可以想见,一旦平定辽东,那郡王兼太师,然后荣养不再担任实职,就是贾珩的宿命。

    贾珩道:“京营如今正在募训新兵,魏王如有兴趣,可至京营挂职监军,观摩演训事宜。”

    自古以来,为何一些权臣会被帝王pua,因为帝王会搞切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5808359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5808359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