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 贾珩沿着回廊行着,亦步亦趋而行的陈潇,忽而开口问道:“你先前见了师姐一面?”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先前是见过了一面,她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高阁老的儿子在纠缠他。”
“我知道,上次她用了你的令牌解了围,五城兵马司的人问过此事。”陈潇柔声道。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多言。
而后,两人沿着抄手游廊来到厢房之中,此刻厢房中,灯火通明,烛火辉煌。
此刻,雅若所在的厢房之中,高几上,烛火明亮,随风摇曳不停。
雅若一袭朱红色裙裳,身形端正,而头上盖着一方红盖头,红色盖头头巾之下的那张娇憨面容,红若胭脂,显然已是颇为期待,甚至手里的那方手帕都攥了几个来回。
不多时,就听到外间脚步声渐渐传来。
雅若几乎将一颗芳心提到了嗓子眼。
而后,伴随着呼吸声渐渐临近,贾珩的温厚带着一些沉稳的声音传来:“雅若妹妹。”
雅若轻轻应了一声,说道:“珩大哥。”
旋即,贾珩拿过玉如意挑起那红色盖头,而后,可见那张娇憨酡红的脸蛋儿,已然红若胭脂,眉眼中满是期待的欢喜。
对上那一双黑葡萄的眸子,只觉晶莹剔透,明亮熠熠。
雅若只觉眼前一亮,凝眸看向那少年,如黑葡萄的眼眸,明亮莹莹地看向那少年。
刚要说话之时,雅若忽而就是一愣,分明是瞧见贾珩身侧同样身着红色嫁衣的陈潇,目中就是诧异莫名。
“珩大哥,她是…”雅若扬起那张秀美、艳丽,几如苹果红润扑扑的脸蛋儿,诧异问道。
贾珩轻笑了下,道:“雅若妹妹,怎么不认得了?这是你潇姐姐。”
雅若道:“潇姐姐。”
陈潇轻声道:“今日是大婚之日,也不能让你珩大哥来回跑着,两人现在在一块儿就是了。”
雅若点了点头,说道:“我听潇姐姐的。”
贾珩此刻斟满了酒,端将过来,低声说道:“雅若,咱们先喝一杯合卺酒罢。”
这次大婚,顺顺利利,也没有什么幺蛾子,其实也是一桩好事儿。
雅若“哎”地应了一声,接过酒盅,在贾珩的帮助下,缠绕过贾珩的胳膊,旋即,两人对饮一杯。
而雅若那张娇憨烂漫的红苹果脸蛋儿上,酡颜如醺,目光痴痴而望地看向那少年。
贾珩柔声道:“好了,咱们早些歇着吧。”
雅若玉容微顿,轻轻应了一声,旋即,看向一旁的陈潇,问道:“潇姐姐她…”
贾珩低声说道:“雅若妹妹,上次在栖迟院不是和你兰姐姐一同伺候过我?”
雅若那张妍丽如雪的脸蛋儿似是嫣红如血,轻轻“嗯”了一声,垂下美丽螓首,而后也不多言。
贾珩揽过丽人的削肩,低声道:“好了,雅若,咱们等会儿早些歇着吧。”
雅若轻轻“嗯”了一声,道:“珩大哥,我给你宽衣。”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说其他,任由雅若帮着伺候着自己更衣。
雅若红着脸蛋儿,看向贾珩的腰带,伸手想要解着腰间缠绕的腰带。
这会儿,陈潇在一旁说道:“雅若,我来吧。”
说着,近前,帮着贾珩解着腰带。
而雅若也解着自己的嫁衣,掀开一方刺绣着大团芙蓉花的锦被,而后,向着被窝而去。
陈潇轻声道:“这次成婚以后,打算在京城待多久?”
贾珩道:“还不知道,这几天先陪着你们两个吧,等到了重阳节,再与钗黛完婚。
之后,就能离开神京,前往天津卫和威海卫,操演舟船水师。
这次回来主要是与当初定情的女子完婚,此外就是看看自家几个闺女。
至于爵位,的确是停滞了太久了。
陈潇点了点头,道:“那也好。”
说着,拉过贾珩的手,两人一同上了床榻。
贾珩此刻掀开被子,看向那红着脸蛋儿,虚席以待的少女,打趣说道:“雅若,等急了吧。”
雅若颤声说道:“珩大哥,说什么呢。”
贾珩近前而来,握住丽人的纤纤柔荑,凑至丽人白里透红的脸蛋儿,噙住了那两瓣莹润微微的唇瓣。
雅若轻轻“嗯”了一声,眸中不由泛起浓郁至水的雾气,而那张娇憨、明艳的脸蛋儿渐渐浮起两朵宛如芙蓉花的红晕。
贾珩轻轻抚过弹软,垂眸之间,嗅着那少女秀发间的丝丝缕缕的清香,凑到丽人的脸蛋儿,轻轻亲了一口,只觉满口脂粉香软流溢。
雅若芳心甜蜜不胜,微微睁开明眸,黛眉之下,眸光莹润如水,而后,就觉前襟传来阵阵异样之感,犹如过电一般,娇躯颤栗不已。
而另一边儿,陈潇看着这一幕,轻哼一声,道:“你真是好功夫。”
贾珩:“…”
潇潇这叫什么话?
合着看他大展手脚,还要欢呼喝彩?
贾珩也没有多作耽搁,近前而去,搂着雅若的肩头,看向那容颜明媚如花霰的脸蛋儿,轻声道:“雅若,我们以后就在一块儿吧。”
雅若感受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盘桓,柔声道:“珩大哥。”
贾珩两道剑眉之下,目光微动,抬眸看向那容颜明丽的少女,柔声说道:“雅若,从此以后,咱们就是夫妻了。”
雅若“嗯”了一声,旋即眉头蹙了蹙,而后渐渐舒展开来,睁开眼眸之时,借着迷离而闪的灯火,看着那张冷峻、削刻的面庞,一寸寸刻入心底。
而一方漆木高几之上,烛火摇曳不定,橘黄光影倒映在轩窗上。
贾珩垂下头来,凑到丽人柔润微微的唇瓣边儿,只觉阵阵清香流溢而来。
也不知多久,贾珩揽过雅若的肩头,看向那丽人娇憨明丽的眉眼,低声道:“雅若还好吧。”
“还好。”雅若轻哼一声,脸颊酡红如醺,声音当中则满是娇俏和酥腻。
此刻,与珩大哥肌肤相亲,心头的某种感觉却难以排解。
贾珩这边厢,不由轻轻捏了捏雅若的丰腻脸蛋儿。
陈潇此刻看向那蟒服少年与雅若两人在一起,那莹润如水的清眸当中也现出几许思索之色。
雅若从此以后就能跟他夫妻一体了,等到来日,蒙古的骑兵能够牵制京营的将校,然后帮他成就大事。
贾珩此刻紧紧相拥着雅若,少女那一具温软如香玉的娇躯在怀中肆意。
而此刻,一方漆木高几之上,两根涂着双喜字的蜡烛上,一行蜡泪涓涓而淌,在蜡烛底端汇聚了一圈。
也不知几次摇曳,蜡烛已经燃烧了小半截儿。
贾珩眉头紧了紧,凝眸看向雅若秀丽、酡红的脸蛋儿,心不由神涌起一丝欣然。
这大抵是蒙古女人不同于汉族女子的样子?
陈潇看向那少年,轻哼一声。
贾珩顿了顿,转头看向陈潇,却见陈潇递上了一方帕子。
贾珩愣怔了下,旋即明白过来,擦了擦,而后,拉过陈潇的纤纤素手,然后凑到那丽人丰腻红润的脸蛋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坤宁宫 却说自太庙婚礼结束以后,宋皇后没有在熙和宫随着崇平帝大宴群臣,而是在内监的簇拥下,快步返回坤宁宫。
此刻,重檐勾角的殿宇中,一架架淡黄色帷幔挂起的朱红梁柱之侧,一众内监与丫鬟垂手而候。
“啊啊”
宋皇后刚刚来到殿中不久,就听到婴儿咿咿呀呀的哭声,带着一股奶声奶气。
雍容华美的丽人进入殿中,眉眼浮起关切,说道:“孩子这苦闹的,这是还没喂着呢?”
“娘娘,刚刚喂过了,这会儿大概正闹人呢。”六宫都总管太监夏守忠白净面皮上满是笑意,说道。
宋皇后笑了笑,柔声道:“去让人抱过来,让本宫瞧瞧。”
可以说,丽人对自家这一对儿龙凤胎可谓是爱煞了,尤其是对女儿,这是宋皇后唯一的一个女儿。
一个嬷嬷闻听这番吩咐之言,转身就去里厢,抱着一个小孩儿缓步过来,笑道:“娘娘,小皇子来了。”
而嬷嬷则抱着另一个女孩儿,快步而来,苍老面容上爬满了繁盛笑意。
而宋皇后那张犹如花霰的雪肤玉颜上,就有笑意萦带而起,垂眸看着那眉眼颇有些相似那小狐狸的小孩儿,就是接着抱过来,哄了一会儿。
然而,或许是宋皇后的“偏心”之举,让一旁的女婴感到失落,这会儿哇哇哭了起来,“妈妈”
妈妈这种称呼,几乎部分中外古今,都会喊着。
宋皇后轻笑了一声,说道:“芊芊,让母后瞧瞧。”
宋皇后的女儿,大名唤作陈芊,小名芊芊。
那嬷嬷连忙将女孩儿抱将过来。
“妈妈。”女婴唤着,口齿自然是不太伶俐,奶声奶气。
另一边儿,那男孩儿也开始哇哇哭了起来。
夏守忠笑了笑,说道:“娘娘,小皇子这会儿也想让娘娘抱着呢。”
宋皇后轻笑了下,说道:“这都抱不下了。”
说话之间,就是从一旁的嬷嬷手里接过小皇子。
宋皇后捏了捏小丫头粉腻嘟嘟的脸蛋儿,笑了笑道:“她们兄妹,一个赛一个粘人。”
夏守忠轻笑了一声,道:“小皇子和小公主,这也是和娘娘亲昵一些。”
正在两人说话之时,外间一个嬷嬷,忽而禀告说道:“陛下驾到。”
不大一会儿,就见身穿一袭明黄色龙袍的崇平帝,在戴权等几位内监的陪同下,举步迈入殿中。
“臣妾见过陛下。”宋皇后将两个孩子递给嬷嬷,迈着款步盈盈的步伐,在几个嬷嬷的陪同下,对崇平帝相迎而去。
崇平帝点了点头,目光凝眸看向正在抱着孩子的嬷嬷,柔声说道:“梓潼,哄着两个孩子呢。”
看着那一对龙凤胎,崇平地心头同样欣然不胜。
宋皇后轻笑了一声,说道:“陛下,两个小家伙刚刚吃过奶,刚才正闹人呢。”
“朕看看他们。”崇平帝点了点头,声音无比轻快说着,近前,从嬷嬷手里抱过那婴儿,笑道:“唤父皇。”
女婴显然还不会唤着,只是咿呀呀。
崇平帝看向一旁面容雍美、丰丽的宋皇后,轻笑说道:“这两个孩子看着又胖了一些。”
宋皇后雪肤玉颜酡红如晚霞,美眸沁润着明媚动人的笑意,轻声说道:“平常可能吃的有些多,这看着都白白胖胖的,要不了多久,就能长大了。”
陛下看着这两个孩子,比着往日都要高兴一些,那样对身子骨儿也会好一些。
念及此处,丽人心头的愧疚之意,反而渐渐淡了一些。
宋皇后姝美、雍丽的脸蛋儿上,渐渐现出一抹繁盛笑意,柔声道:“陛下,先到暖阁里歇会儿吧。”
崇平帝点了点,抱着那怀中的孩子,低声道:“梓潼说的是。”
两人说话之间,进入暖阁之中,落座下来。
崇平帝一边儿逗弄着孩子,一边儿说道:“子钰这次与潇儿成亲完婚,朕也去了一桩心病。”
宋皇后那张香肌玉肤的脸蛋儿上,似是萦带起浅浅笑意,似是打趣道:“也就陛下这样宠着他,哪有岳父不停给女婿赐婚的道理?”
也没有岳母…给帮着生孩子的道理。
嗯,这都不能多提。
丽人只觉芳心惊跳了一下,那张宛如芙蓉的玉颊两侧浮起酡红红晕,借着傍晚夕光映照,愈发明艳动人。
崇平帝不由失笑了下,轻声道:“子钰他毕竟是一个情种,朕倒也有成人之美,况且潇潇也不是外人,如今找到好的归宿,朕心头也是欣然的。”
宋皇后那张丰润脸蛋儿微微泛起酡红红晕,柔声道:“子钰他定能好好报答陛下的,那辽东应该也能迅速收复过来。”
的确是好好报答…
丽人将一道明媚目光投向崇平帝怀中的婴儿,神色恍惚了下,心头不由陷入思量。
崇平帝此刻,点了点头,目色微顿,说道:“这点儿,朕倒是从未怀疑过。”
事实上,崇平帝倒也不是没有想过换人征讨辽东,毕竟京营大军的战力已经磨砺出来,可当初西北之战时候,南安郡王率兵大败亏输,已经给崇平帝在心头敲上了一记警钟。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5808366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695/5808366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