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林朝阳陶玉书 > 第288章 沈丛文
    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大会持续了半个上午,到上午十点半就结束了,下午还有个座谈会。

    座谈会只有评委、获奖作家和部分嘉宾出席,这会儿大会刚散场。

    来参加大会的熟人有不少,林朝阳先是跟李拓聊了几句,又被汪曾琪拉着问道:“朝阳,我记得玉书父亲是研究历史的吧?对汉史有没有研究?”

    “汉史算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那太好了,我正好有些问题想请教他。”汪曾琪高兴的说道。

    林朝阳刚想问他要请教什么,突然想起来去年去黄岛参加笔会时,汪曾琪好像谈论过这个话题。

    “是要写汉武帝?”

    “不错。”

    “汉代史书我也读了一些,说不定我可以帮你解惑。”林朝阳跃跃欲试的说道。

    他看书不设局限,什么书都看,既杂且多,史书也看了不少,对自己很有一些信心。

    汪曾琪本来不想打击他,但见他如此态度,未免小觑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准备工作。

    “好。那你知不知道,太史公当年是割了棍子还是割了卵子?还是把两者都割了?”

    汪曾琪问完这个问题,林朝阳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刁钻啊!

    他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实则非常不好回答。

    司马迁受了宫刑这事只要是学过历史课本的都知道,但谁没事考证过这其中的具体操作啊。

    特别是司马迁又与一般的宦官不同,他是因罪受刑,好歹也得保留几分士大夫的体面。

    林朝阳脑海中闪过《夷坚志》《韵会》等几部古书上对于宫刑的记载,却不敢咬死司马迁受刑时是个什么情形。

    思量了好一会儿,无奈道:“这个我说不好。”

    汪曾琪看着他的态度,心中舒坦了不少。

    别以为你小子小说写的好就一通百通了,当我没查过史书吗?

    “回头哪天你有空到燕大去,我下了班给你们互相介绍认识认识。”林朝阳说道。

    “好。”

    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仪式结束后,消息登上了几家报纸、杂志,总体而言这次征文所形成的影响力是不错的。

    至少要比如今大部分的评奖活动影响力要大,也让《中国青年》这份旨在培养青年思想的杂志在文学界收获了不少赞誉。

    陶玉书翻着今天的《中国青年报》,盯的十分仔细,对刚从外面回来的林朝阳说:“这上面照片太模糊了,别人看了估计都认不出你来。”

    才六月初,外面气温已经达到了30°c,林朝阳从外面回来一身汗,他洗了把脸,擦着脸回道:“没事谁关心那个照片啊!”

    “妈关心啊。你可是评委,她还要把这张照片剪下来呢。”

    “那得跟记者同志们把底片要回来自己洗才行。”林朝阳玩笑着说道。

    张桂芹搜集儿子参加活动的资料,最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炫耀,脸都看不清,还怎么炫耀?

    “小心让妈听见!”

    陶玉书笑着警告了他一句,又问:“去谈的怎么样?”

    昨天五四青年文学奖授奖大会上,卫君怡约林朝阳去人文社谈谈《禁闭岛》出版的事,他今天应约去了人文社。

    林朝阳摇了摇头,“不怎么样。”

    “什么叫不怎么样?”

    “说了半天,就是不愿意涨稿费,她明知道人家燕京出版社给的稿费比她们人文社的多。”

    说到今天的谈话,林朝阳便感到遗憾。

    他想让人文社再给他涨点印数稿酬,可卫老太太只愿意给他涨两块钱的基础稿酬,双方意见差距太大,最后也没谈拢。

    印数稿酬跟图书销量挂钩,其实涨点人文社也不吃亏,毕竟作品卖的越多,人文社赚的也越多。

    但人文社觉得林朝阳的印数稿酬已经涨到了万册5,这个数字放眼全国也没有作家享受过,再涨就太离谱了。

    哪怕是给他涨基础稿酬,其实人文社也是不大愿意的。

    稿酬这玩意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而且传出去了,别的作家也要涨稿费怎么办?

    家大业大之下,人文社的决策难免束手束脚,这一点林朝阳也可以理解,但他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

    他本来还打算能让人文社抬高抬高价格,他好去跟燕京出版社再谈一谈,效仿之前几家制片厂争夺《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权时的操作。

    “可惜了!”林朝阳充满遗憾的感叹道。

    “知足吧,你现在的稿费让多少人看了羡慕嫉妒?”

    陶玉书的话说的不错,不管是以发表与出版稿酬论,还是以基础和印数稿酬而言,林朝阳每年赚取的稿费都吊打99的同行。

    “嗐,谁会嫌稿费多啊!”

    又过了两天,汪曾琪工作日下午来到了燕大,然后林朝阳引荐他和陶父见了面,两人一直谈到晚上,汪曾琪才离开陶家,还与陶父约定了以后有时间再过来讨教。

    从朗润湖出来,夜色已深,燕大校园里仍有不少学生在活动,热闹非凡。

    汪曾琪与林朝阳一路闲聊,看着燕园中那些活力四射的身影,忍不住怀念起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情景。

    他与林朝阳讲了一会儿,忽然又说道:“昨天我去见丛文先生,还说起你了。”

    汪曾琪口中的“丛文先生”自然是沈丛文,当年汪曾琪在西南联大念书时,文学课正是由沈丛文教的,两人这么多年一直未曾断了联系,师生关系甚好。

    “说起我什么?”

    “他看了《燕京文学》发表的那篇《沈丛文的创作特色》,说你对他的作品研究的很透彻,比那些学究强。”

    林朝阳笑着说道:“那是我的荣幸!”

    “我还对他说,你历来对他推崇备至。他听了很高兴,说有机会要认识认识你。”

    “这事得依靠你了,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带我去拜访拜访他老人家。”

    汪曾琪朗声道:“没问题,你哪天有空咱们就去一趟。”

    “那就周日。”

    “好,就这么说定了。”

    回到家中,陶玉书听说林朝阳周日要去拜会沈丛文,也吵着要去。

    到了周日,夫妻俩提着礼物,会上汪曾琪,来到了位于前门东大街的社科院宿舍。

    这栋宿舍楼是六十年代所建,半新不旧,沈丛文家位于五楼。

    宿舍楼没有电梯,只能走楼梯,陶玉书怀孕三个月,已经开始显怀,走到楼上有些气喘。

    敲响房门,给三人开门的是一位老妇人,她满头银发,一丝不乱,面容虽苍老,但隐约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

    老妇人一见到汪曾琪,笑的很和善,“曾琪来了!”

    “师母!”

    汪曾琪向老妇人问了声好,又将身后的林朝阳夫妻俩介绍给对方。

    “你们好啊,快请进!”

    听着汪曾琪与老妇人的对话,林朝阳两人便知道眼前这位老妇人就是沈丛文先生的爱人张兆荷,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颇具传奇色彩。

    当年沈丛文在中国公学任教,对还是女学生的张兆荷一见钟情,而后死缠烂打,穷追不舍,可张兆荷却对沈丛文不假颜色。

    中国公学当时的校长是胡适,本着玉成一对佳偶想法,想帮沈丛文向张兆荷说媒。

    不想还没等他行动,张兆荷就拿着沈丛文写给她的情书找到了身为校长的胡适,希望胡适能奉劝沈丛文死了这条心。

    可令张兆荷没有想到的是,胡适看完了情书,不仅没有去训斥沈丛文,还笑嘻嘻的夸奖起沈丛文对她的用情至深。

    气得张兆荷以为两人是一丘之貉,好在最后张兆荷还是被沈丛文的才华和诚意所打动,最后两人终成眷属。

    张兆荷将三人让进了屋子,见林朝阳夫妻俩还提着礼物,十分客气的谦让了一番,才收了下来。

    这时林朝阳夫妻俩才有时间与沈丛文打招呼,老先生如今年过八十,已是垂垂老矣,额头饱满而宽大,若不是戴了副眼镜,倒是与陶父有几分神似。

    “请坐,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82890/9411895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82890/9411895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