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记错的话,上次她买地基就是卖的人参。
这次要买田地了,还可以卖灵芝。
看着谢薇离开的背影。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媳妇,两个多月前总说起的。
要是把她娶进门,肯定旺自家的话来。
但想想,自家二儿子那不着调的样子。
再瞧瞧那丫头,短短三两个月,就能带着妹妹在这儿过的很好。
哎!自己儿子,配不上人家小丫头啊!
第二天,谢薇收摊后,立即去了之前卖蛇,买香料的那家“回春堂”。
谢薇从空间里的那段朽木上,摘下一朵品相看着还不错的灵芝。
正当她欲将灵芝拿出来交于掌柜查看的时候。
却被来“回春堂”抓药的向言叫住了。
“谢小郎,还真是你啊?!”
“原来是向大哥啊!”
谢小郎薇,上下打量向言:“您这是哪儿不舒服?”
闻言,向言解释道:“我身体好着呢,闲来无事,过来抓点儿治疗跌打损伤的药。”
“你这是?”
谢薇道:“我来卖点药材。”
说着,把手里拿着的用布包着的东西,在向言眼前晃了晃。
“你这是又进山了?”
这两个多月,他们时有见面,向言倒是知道谢薇会时不时的进山,猎点儿野味儿。
他和薛裴,还借光跟着吃了两次野味。
谢薇挑眉:“当然,不进山哪儿来的好东西。”
向言,还没听谢薇用“好东西”来形容一件物品。
好奇道:“哦?!什么好东西,让我也瞧瞧。”
掌柜的之前听谢薇说过,她要卖的是灵芝。
灵芝这东西,他们这边山里就有,他每年都要收到三两株。
但品相特别好的就不要想了,十年八年都遇不到一株。
所以,他对谢薇手里的灵芝,还真不好奇。
但!
当谢薇打开那块儿布,看到那株赤灵芝的时候。
掌柜的眼睛都直了。
“可不可让我先看看?!”
谢薇本就是来卖灵芝的,当然要让买家好好看看。
谢薇把灵芝往桌子上一放:“请便。”
掌柜的一手托起灵芝,一手扶着灵芝的一侧。
赤灵芝,柄短,肉厚,菌盖背部呈金黄色。
这品相可以说是极其难遇的。
而且灵芝按颜色分,除了赤灵芝,还有黄灵芝,紫灵芝等。
其中赤灵芝的,综合药效最好。
“不知小友这株灵芝,打算卖多少钱?”
谢薇自然不会先报价:“掌柜的觉得这株灵芝,值多少钱?”
向言看着谢薇手里的灵芝,也很喜欢。
听那边两人都要商量价格了。
他开口道:“你这株灵芝,我也想要。你看二百两银子让给我怎么样?”
闻言,谢薇诧异的看着向言:“二百两?!”
掌柜的一听这年轻人开的价钱,就知道自己没戏了。
这株灵芝如果去府城卖,也只能卖到百两银子。
换做京城,那儿达官贵人多,其价格还能往上涨一些。
但撑死了,也卖不到二百两银子。
在他们这种小县城,他最多也就能给到八十两。
向言直接从怀里掏出两张银票塞到谢薇手里。
谢薇觉得这钱来的也太容易了。
这种品相的,在她的空间里,只能算是中等。
别的不说,空间里的那些灵芝卖一卖,岂不是随随便便都能置办上百亩良田。
她看到了掌柜眼里对那株灵芝的不舍,歉意的看向掌柜。
掌柜却以为,她是在询问他,这株灵芝,二百两银子能卖吗?
他如实道:“我最多能给到你八十两银子。”
谢薇:
这掌柜的,是在跟向大哥说,她的灵芝不值二百两银子?
她看看手里的银票,突然觉得有点儿烫手是怎么回事?
向言道:“你不用放在心上,这样品质的,我之前在京城的医馆里买,差不多是要花这么多的。”
谢薇想想,也是,医馆收了药材,再卖出去肯定是要加价的。
她这算是源头供货,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了。
这么一想,这二百两银票,她便收的心安理得了。
“向大哥,你还要什么药材,我下次再遇到好的,直接卖给你。”
来这儿这么久,谢薇也知道,有些富贵人家,家里是会收藏一些珍贵药材,以备不时之需的。
尤其是这灵芝这种,据说有延年益寿功效的珍稀药材。
向言:!!!!
“普通的药材就算了,要是再能遇到灵芝这样的珍贵药材,可以随时去庄子上找我。”
谢薇点头,表示明白了。
-------------------------------------
手里有了银钱,当天下午,谢薇就找了村长,去和张家族长谈了买卖田地的事儿。
第二日,谢薇就和赵村长,以及另一个张氏族人一起去县衙办理了田地过户手续。
因着田地的主人没来,是由族亲代办的,虽然有村长从中作证,手续办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
幸而,刘衙役这天没出任务,有刘衙役帮忙,只用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把所有手续都办完了。
看着自己手里的地契,谢薇识趣的拿出二两银子,塞给刘衙役。
“刘叔,今儿这事儿,能办的这么快,多亏了您。这个您拿着,请各位叔叔喝口茶。”
刘衙役本是不想收的,奈何这丫头把钱塞给她就跑了。
他转身对刚才办理地契的主簿道:“李兄,一会儿下职,咱们哥俩去喝两杯。”
“好啊!”
从县衙出来的谢薇,本想请赵山河和那位张姓伯伯一起去吃点儿什么的。
但那位张伯伯,怀里揣着发烫的一百九十两银票,可不敢在外面闲晃。
谢薇只得赶着骡车,亲自把人送回家。
但次日,作为感谢,谢薇还是割了几条猪肉。
给赵村长,张氏族长和那位张伯伯家,一家送了一条,表表心意。
之前,买地基,只经了赵山河的手,赵山河知道谢薇低调,不想人知道。
所以,那事儿至今除了她媳妇之外,村里没有第四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