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
“国之栋梁!”
“你们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在饥荒之年,不思赈济灾民,为君分忧,为黎民百姓解难,却是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哄抬粮价,致使生灵涂炭,饿殍满地,这就是尔等读的圣贤书?!”
乾清宫大殿。
老朱陛下正对着满朝文臣破口大骂。
洪武皇帝的声音之中充满了愤怒,不断回荡在乾清宫大殿之中,让在场群臣都是沉默不语,心中不安。
在这个时候,聪明的人都知道该闭嘴,该保持沉默。
要是替皇帝说话,显然是要得罪整个士林,以后少不了要被人骂死,为士林所不容!
但如果帮这些官员说话,肯定是会得罪老朱陛下,现在就会死!
你看看现在的洪武皇帝,就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双目冰冷而猩红,仿佛要择人而噬一般!
更何况,这些人所犯之事,纵然是株连九族也是不过!
在饥荒年代,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哄抬粮价,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因此饿死。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还想接着饥荒的事情来侵吞皇帝和太子的钱粮,来限制皇权,控制皇权,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显然都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谁要是卷入其中,谁就必死无疑!
所以众人一个个都沉默不语,没有发声。
偏偏在这个时候,就是有人选择仗义执言。
韩宜可一身青衣御史服走了出来。
刘伯温不在,他们就要撑起监察院,撑起大明律令!
如果监察院不出手,任由皇帝陛下将此案交给锦衣卫,那涉案的官员就太多太多了,打击面也会太广了,只会引起国朝动荡,人心惶惶。
“陛下,在饥荒年代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哄抬粮价,自然是罪不可恕,理当按国法来办,绝不留情!”
“但此案牵连甚广,臣以为理当慎重办理,锦衣卫办事一向多有牵连无辜,屈打成招的惯例,所以臣以为应当由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三司配合锦衣卫,对整个案件的办理进行监督,如此一来,也能够让天下之人更加的信服。”
韩宜可够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经历了两次身陷囹圄,韩宜可也改变了不少,他现在说话显然也是很有水平的。
先是说犯下了罪孽的人不可饶恕,这让老朱陛下的脸色更加好看了很多。
接着话锋一转,也是指出了锦衣卫卫办事存在的问题,提议让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此案。
三法司介入此案的调查之中,对于此案的办理要更加的慎重,这也等于是给士林这边一个交代,不至于让朝廷彻底得罪了士林,激起这些儒生的逆反之心!
老朱陛下与太子标对视了一眼,父子二人何等默契,一眼就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此让可为刘伯温!
刘伯温毕竟年龄大了,而且病情严重,一直都是强撑着处理国政。
待他致仕后,这韩宜可能接任其职责,成为监察院的掌舵人!
然而老朱陛下只是脸色缓和了不少,却没有吭声,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汪广洋,唯一在朝的大学士。
汪广洋是个聪明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老朱陛下眼神之中的凛然杀意,略微一思考,汪广洋也是缓缓地的开口。
“陛下,臣以为此案关系到皇权,关系到大明江山社稷的根本,我们无论如何重视也是不为过的,对于那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人,绝对不能姑息,必须严惩以警天下!”
此话一出,群臣眉头紧蹙。
韩宜可还想要开口,但汪广洋却接着话锋一转。
“但是,陛下一向贤明,一向爱民如子,不喜暴政刑,而此案又牵连甚广,单单是卷入其中的朝中大臣就有四五十位,还有地方要员,官仓官吏,更是牵连到几个粮商的灭门惨案。”
“所以臣以为,此案理当慎重办理,以免造成冤假错案,让陛下名誉受损,韩御史之策可行!”
相比于韩宜可,汪广洋这个官场老油条,言语艺术就高明多了。
他这话其实本质和韩宜可的话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其中的细节还是有所不同的。
韩宜可这边侧重于说灾荒之事,而汪广洋则是侧重于说这些人限制皇权、威胁大明江山社稷的根本,这其中就有很大的差别了。
如果仅仅只是勾结粮商发国难财,虽然该杀,但是一般不会牵连家人,可是如果是涉及大皇权,这就和谋反差不多了,是要牵连九族的!
换句话说,汪广洋这是在提醒文臣缙绅,不要搞任何小动作,不要卷入其中,更不要替涉案官员脱罪,否则触怒了皇帝陛下,不但涉案官员会死,尔等也会牵连其中生死两难!
皇权是什么东西?
臣民安敢染指?!
真是活腻歪了!
“既然你们都认为此案牵连甚广,理应慎重审理,那这样吧,此案还是有锦衣卫这边主理审查查,不过韩爱卿所言不无道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88222/10889810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88222/10889810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