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安夏没说的是,顾柏年在牢里也没歇着,不求别的,只求有笔墨纸砚。
起初自然是没人搭理他,但自从顾柏年帮助牢头和典狱长写过一次文书总结后,笔墨纸砚就源源不断送进了牢房。
后来,牢房淘汰的断腿桌椅也给了顾柏年一套。从此,顾柏年就在牢房里开始了奋笔疾书的生涯。
许多年后,顾柏年从牢里出来,无家可归。
赵立仁把这位才子收留,当了自己身边的一名文书。国难当头时,他到处奔波筹米筹粮,顾柏年就一直跟随在侧。
有一次,惠正皇太后召见赵立仁。
赵立仁便说了这个文书的故事,万分惋惜,一代榜眼,就此陨落。
赵立仁向惠正皇太后求情,说,“此人博学多才,熟读各国经史,真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望太后明察。”
后来,惠正皇太后便将顾柏年安排进了翰林院做编修。这是北翼史上唯一一个从牢里出来还能入仕之人。
他走这条路,走得太曲折了。
他原本有大把的青春可以为这个国家奉献,就因为被贪得无厌且无底线的家人连累。
他,一个令人羡慕的榜眼,花了大半辈子才终于走上正轨。
仅仅三年,他就编修出数十本观点独特的著作,成为北翼文坛举足轻重的经史大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翼史大典》。
此著作成为北翼历年科举必修之作。
顾柏年将在牢里写出来的所有文章修订成册,取名为《顾事》,里面收录了他的诗文,评论以及经史讲义,还有他被家人吸血的成长经历。
他还贡献了一种新的行文方式,被后世称为“顾辞”,更被万千学子争相模仿。
顾柏年身子在牢里就亏损了许多,后来又遭遇国难,更是来不及养补。
他呕心沥血,在编修一职上仅三年就油尽灯枯。
死的时候,他张嘴大哭,悔恨不已,“如果我没有浪费那些年该多好啊!如果有来生,我定不会让自己消磨在亲人的……”
亲人的什么?他没说完。就咽了气。
惠正皇太后亲自下令遣礼部主事端礼谕祭,又追封他为“史国公”,以表彰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北翼山河记》记录这位史国公,是这样的描述。
他的一生,是令人唏嘘的一生;他的一生,同样也是励志的一生。
他的青春热血,全都锁在方寸的牢狱之间。
然而锁不住的,是他的赤子之心。他提笔成诗,泼墨挥洒,“顾辞”一出,不消几笔,便惊艳了尘世。
他,是万千学子心中的明灯。
……
时安夏收摄了心神,认真问,“顾公子,你难道也要走这位二傻子的路吗?”
顾柏年吓得脸色苍白,“不不不,那太可怕了。”
一想到他这瘦胳膊瘦腿的要蹲大狱,就感觉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他捧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还好,故事只是个故事。”
却是转天,他们几个状元榜眼探花在被授予官职的时候,明德帝钦点顾柏年为侍讲,吓得顾柏年魂飞魄散。
侍讲!明德帝身边的侍讲!
他真就是那个顾二傻啊!
顾柏年当即痛哭流涕,跪在地上高呼自己才疏学浅,当不得此重任。
他必须要去地方历练一番,才对得起皇上这番赏识之情。
明德帝得到消息,听官员绘声绘色将顾探花的反应描述一遍后,当即决定……宣他的海晏公主进宫。
以他的敏锐嗅觉,已经闻到了云起书院藏着新鲜大瓜。
怪不得小丫头能随手一捡就是榜眼探花呢!想必这榜眼探花在她那个梦里定是有故事的人。
且,是忠臣。
时安夏又一次跟着来接人的齐公公进宫了。
她想,上一次进宫,引得李贵妃和其母死了。这一次,希望平平安安的才好。
时安夏也不吝啬,索性把状元榜眼探花的故事讲了一遍。
明德帝听得心潮澎湃,“怪不得顾柏年的反应这么大,原来是得了你的提醒。”
随即,他调整了三个人的官职和去处。
肖长乐是自己上书,要求调任地方官。明德帝想想也好,一个自小长在京中的学子,是该到地方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就像当年他,一有时间就跑出宫一样。
他派肖长乐去任济州知府,体察民情。
陆桑榆则进了刑部。他研究律法,并有志完善律法。这是明德帝最看重的地方。
而顾柏年……则去了漠州任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88895/9838650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88895/9838650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