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煜缓缓开口说道:“也就是说,大明的征税体系其实非常完备,甚至还有专门触及工商杂税的税课司,只不过这些课税体系都无法触及乡一级,乡以下的课税仍旧依赖保甲制,所以你才觉得士绅一体纳粮推行不下去?”
夏原吉叹了口气:“确实如此。”
“嗯。”林煜先是点头,随后忽然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绕开保甲制,重新再建一套新的对乡以下的课税体系呢?”
夏原吉略一愣神,随后摇头苦笑说道:“林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但这很难,比官收官解还要更难。”
任何对大明基层治理有所了解的官员,都能明白为何地方乡里的保甲制,能够如此长盛不衰。
第一,保甲制不用花钱。
不止明朝不给胥吏保甲发俸禄,各朝各代实际都是不给胥吏发俸禄的,好点的顶多就象征性的发点粮食,而且还不全发。
第二,大明的行政区划很大,非常大。
不算上交趾布政司,余下也还有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俗称省),外加北直隶、南直隶(此时还没两京说法)。
其中,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为南五省。
又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
十六都司有十三个归于各省布政,另有三个为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而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
两留守司则为洪武初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凤阳)与嘉靖前期置承天府(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此外,还有乌思藏都司与朵甘都司,辽东也有奴儿干都司,嘉峪关以西地区又置西北八卫(俗称关西八卫)。
全部算下来,大明的行政区划共计140个府、193个州与1138个县。
其余卫所更是不计其数。
而这1138个县,即便按照粮赋比例来划分上中下三等县,最下等的县也能控制四到五个乡,而每乡又辖四五里。
如此,全部按照下等县的标准均分计算,保甲制度下的大明,起码也得有五千七百多乡镇,而乡镇下辖的村里则直逼三万多。
每一里都得设一里长,那大明的基层胥吏就有三四万多人,再算上许多地方胥吏可不止里长一人。
而大明朝廷的官僚系统有多少人呢?
洪武初年为二万多人,永乐年间增加了许多,达到了四万多人,但这是加上了武官系统!
好家伙,大明的基层胥吏人数,跟上面的官老爷人数一样,可能还要更多!
这就是为何包括明清两朝在内,都不愿意给底层胥吏们俸禄编制的原因了……
因为朝廷设立里甲制度,就是为了收税,给里甲胥吏官府编制,哪怕俸禄不如正式在编的官员,那几万在编吏员的俸禄也不是笔小数目。
为了更好收税,就要凭空增加更多的征税成本……
这账本怎么算,怎么都不划算!
夏原吉生怕林煜太年轻,对大明基层不怎么了解,所以也太过想当然,便将这胥吏、俸禄、征税成本粗略的给计算了一遍。
“嗯,你说的也没错,单从征税成本而言,就算朝廷要新建一个对乡以下的课税系统,那么到底划不划算还是个问题。”
“而且,大明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不确定因素,还是有关财政赋税上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朝廷宁愿维持现状,也不会轻易尝试改变。”
于谦这时插嘴问道:“那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放任国朝的吏治败坏?”
林煜摇头:“那倒不至于,历代王朝的统治阶级,实际对胥吏的腐败并非毫不知情。你以为从古至今,为什么胥吏都不许科举,也不许当官?”
《宋会要辑稿》记录宋朝的取士“不问家世”,但却有五个基本条件,其中就有规定,除和尚、道士以外,作为朝廷临时工的胥吏,在宋朝也被禁止参加科举。
不过,宋朝没有明文禁止这些胥吏的后代子孙参加科举。
宋太宗端拱二年,供职于中书门下的吏人应举及第后被授以官制,宋太宗得知了居然下令撤销此人的官职,并勒令其返回中书门下继续当小吏。
老倒霉蛋了!
明初朱元璋同样也把皂隶、马快、步快、捕役等胥吏与倡优等行业一起,列入了贱人籍,这些胥吏和他们的后代都不得参加科举。
如有违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5380/10346067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5380/10346067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