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嗯了一声,淡淡道:

    “当年科举不曾出现之前,无论是大汉还是隋唐,始终都无法摆脱门阀的影响。”

    “所谓门阀,无非就是垄断了知识的士族,以亲缘血脉代代传承,从不授予他们,故而一直得保家族富贵罢了。”

    “皇帝为统治地方,就不得不任命门阀子弟作为官员,故而门阀一代代尾大不掉,甚至随着王朝动乱不断膨胀扩张。”

    “但现在,大明天下读书人无穷无尽,就那门阀之中的几千上万人,怎么跟天下百万、千万读书人抗衡?”

    “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出仕,又怎么可能去维护门阀的利益?”

    朱棣心服口服,点头道:

    “当年想出科举并发扬广大的隋唐皇帝,简直就是华夏历史上的圣人!”

    朱元璋笑呵呵地开口。

    “科举固然自隋唐而始,但真正发扬广大的还是大宋。”

    “隋唐科举,依旧还是门阀势力的过场游戏,只有大宋真正将科举做到极致,将寒门千万读书人的佼佼者凝聚为士大夫集团,彻底挖断了门阀的根基!”

    “只不过大宋崇文抑武过度,反而导致了外战不利的后果。”

    “朕也是吸取了大宋的经验教训,以藩王宗室坐镇边疆来确保武力,再用科举士大夫精英治国,如此方能文武兼备!”

    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这个文武兼备的制度,已经是朱元璋所能设想的最完美制度。

    然而,一场靖难之役的盘点视频,却让朱元璋不得不废除了藩王制度。

    大明将来的武备,又该如何去保证呢?

    朱元璋定了定神,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

    反正,朕已经竭尽所能。

    若是朕没有答案,那就让后世的大明朱氏子孙和能人贤士去解答吧。

    朱元璋沉默片刻,又开口道:

    “老四啊,将来你继承皇位,除科举、藩王两策不可再行更改之外,其他国策,皆可随时事而变动!”

    朱棣闻言,不由吃了一惊。

    “父皇,您……确定?”

    朱元璋可是一个非常喜欢替后辈操心的皇帝。

    是以,老朱之前还特地写了一本书留给后代的皇帝们。

    这本书之中的内容,“着为永例,后世子孙不得擅自更改”。

    没想到,这才过去多久,朱元璋的想法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转变。

    即便是身为太子的朱棣,都感觉有些跟不上自家父皇的思路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摸着白须,表情悠然地看着半空中的金幕。

    “这一路盘点视频看下来,朕最大的感触便是,每一个华夏王朝都面临着不同的外敌和内部状况。”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8090/10346682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8090/10346682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