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晚上,刘邦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太子刘恒。

    “关于萧何等人的事情,你怎么看?”

    刘恒惊讶地看着刘邦,过了好几秒才道:

    “事涉丞相,自有父皇乾纲独断,儿臣如何敢置喙呢?”

    刘邦嘿嘿一笑。

    “朕要是想做决定,朕当时就做了,难道朕还需要看萧何他们的脸色?”

    说着,刘邦随意地将几份奏疏往刘恒前面一推。

    “朕也没几年好活了,你想不想办萧何他们,就是你一句话的事!”

    刘恒闻言,陷入了长久的迟疑。

    刘邦也不着急,平静地等待着。

    过了好一会,刘恒直起身体,郑重开口。

    “父皇,儿臣以为,眼下并无命萧丞相等人致仕的必要。”

    刘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淡淡道:

    “说说你的理由。”

    刘恒道:

    “其一,自金幕出现以来,儿臣亲眼见证萧丞相是如何处理各种事务,推动大汉各项改革的。”

    “若是将萧丞相等人一并勒令致仕,新任丞相恐怕对各种改革没有这么理解,会出一些本不该有的问题。”

    刘邦笑了一声。

    “萧何那家伙讲究的就是一个无为而治,在这种地方上喜欢瞎折腾的时候,的确挺有用的。”

    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的确是大汉“金幕时代”开启后的一大助力。

    朝廷这边主要负责的是把各项改革措施放下去,然后由各地郡县自行视情况决定。

    这样一来,地方上的自主性被极大的激发了。

    好些个出身普通,只能当个县令这辈子就到头的官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漂亮的政绩脱颖而出,晋升到更高的位置。

    此外,还有大汉这些年科举的进士们,一个个也是信心满满雄心勃勃,要干出一番政绩。

    朝廷方面的放手,让地方官们减少了许多束手束脚,放手大干。

    篓子的确不少,但政绩更多!

    对汉初这个一穷二白的世界来说,捅的篓子再大能大到哪去?

    但只要干出政绩,那可就无比醒目了。

    总之大汉现在的情况在刘恒看来就四个字——生机勃勃。

    刘恒觉得眼下的情况或许不是最好,但已经足够好了。

    既然足够好,就没必要换人。

    刘邦看着刘恒,道:

    “萧何自不必说,曹参陈平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但朕想问你的是,朕死了,你确定能控制得了他们?”

    刘恒微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8090/10357731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498090/10357731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