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兆川自小习武,但经书典籍一类的也没少读,他父亲曾请了专门的教书先生来教他。
只是他小时候顽皮,最烦先生摇头晃脑讲之乎者也那一套,从不好好听,还经常气得先生扶着胸口,指着他的鼻子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虽说没好好读书,但秦兆川也记得,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可背后语人是非”。
他当时可不屑了,梗着脖子反驳先生:“那要是我惹怒先生,先生打骂于我,我想同玩伴告状,还要让先生在场了?”
教书先生登时被他的歪理气得直喘粗气,但又不知再如何说,将脑袋里的经书典籍搜罗了一遍也无济于事。
最后,只能气得将书卷成筒状,在他脑门上敲了一下子。
但现在,秦兆川也不觉得背后语人是非是普通读书人能做到的,就连乾武帝还会单独召见几个大臣,聚在一起评判另一些大臣,说人继续坏话怎么了。
就算让当事人知道,顶大不喜,觉得此人长舌罢了。
只是神明……
他先前还觉得,神明如话本中所写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怜悯万千疾苦,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神。
但现在看来,神明不仅有着他们这些凡人才有的烦恼,也有着凡人身上才会出现的七情六欲、爱恨憎恶。
一时间,在他心中飘渺无根的神落到了实处,变成了活生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人。
就好像,他们的距离都变近了。
这一认知让秦兆川很兴奋,因为神明没有任何欲望,他是帮不了的。
而神明如果只是两千年后,同他一样的人,那他就可以回报她。
他记得,前朝遗物在天清王朝很珍贵,乾武帝那里就有一套前朝的茶具,每天爱不释手地擦拭。
对于神明来说,他们应当早就成了前朝。
所以,他们这的东西,不管什么,在神明那里肯定特别值钱。
秦大将军眼清目明,有了上供的绝佳选择。
朝廷大军的异动已经持续两日了,秦兆川加派人手巡防,每日在校场练兵到天黑。
桑柠送来的狙击枪,他装备了五百名射手,他们专门负责城墙的防守。
只要朝廷大军一靠近,就可以远距离锁定,要人性命。
因杀伤力太过强大,秦兆川下令,用狙击枪上阵时,除非性命不保,不然不得直接杀伤敌人性命,只需打在敌军腿上,让其丧失行动能力即可。
而山脚下的朝廷大军,可就没这么仁慈了。
提前报信的家仆已经来了两天,算着脚程,明儿个一早,皇帝的使节就差不多来了。
而他,必须在使节来的时候开战。
原因无他,只因刀剑无眼,使节不小心中了秦家军的埋伏,死于非命,他没收到消息,不知朝廷让他以最快速度攻城,这也怪不得他。
手握十万大军,这就是吕琸敢不听皇命的底气,也因这十万大军,乾武帝多多少少也要给他点薄面。
他只为自己考虑了,并没有想明天攻城时,染了疫病的将士应当如何活命。
决定攻城的那天夜晚,朝廷大军的营帐内,四处可以听到低低的抽噎。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在生死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
这一夜,无云的天却没有月亮,只有北斗点缀夜空。
金都山内,呼啸的风卷起漫天沙石,因大旱只剩下树干的枯树折了几棵,顺着山坡滚下。
金都山寨笼罩在夜色下,像一座无人问津的安静小城,打更人的打更声,是这小城中唯一的声音。
忽而风起,百姓家中刚往架子上爬的丝瓜藤簌簌作响,带起满院静谧。
不知过了多久,天光乍现,勤劳的百姓晨起耕作,三两结伴前往刚开垦出来的田垄。
田垄里种得最多的是冬小麦,因在山上,温度要低一些,现在天气已经开始转凉,除了冬小麦,山上也没别的庄稼可活。
地里其实没多少活,只是有了雨水,尘封了的草种也开始复苏,同麦苗抢夺营养,甚至长得比麦苗还旺。
百姓哪里肯,天天守着自家田地,只要有一棵小草窜出来,就迅速薅掉,刚好带回家喂鸡鸭,多余的,就送去军营,让秦家军去喂汗血宝马。
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直到被冲锋的号角声打破。
那号角声高昂悠长,却是催命的音符,如忘川边引渡的怨灵呜嚎。
随之而至的,是朝廷的前锋军。
他们稀稀拉拉地往前冲,没有太多秩序,甚至有的想临阵退缩,却因后头有将领镇着,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1071/1045884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1071/1045884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