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想要御驾亲征,陈景铭可不敢答应。
去大漠打仗有多苦他可是太清楚了。
魏启从小没吃过苦,又没去过恶劣环境生活过。
一个水土不服人就没了。
他可不敢让这代帝王在出征路上出事,这可是王朝大忌。
西域多沙漠戈壁,回鹘主要领地虽然在绿洲上,可是那是沙漠绿洲。
陈景铭果断摇头,“皇上不能去,沙漠不是善地,行军途中有流沙,还有沙尘暴,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
魏启指指陈继铭,“朕不能去,他就能去?”
陈景铭嗯道,“我哥他顶的是军师头衔,行军打仗是将领的事,军师只管出谋划策。”
魏启不解,“什么意思?”
陈景铭想了想解释道,“这么说吧,我第一次去半岛那会儿,一路行军是郭凤仪在指挥,到了安东以后,调兵遣将是宰父信在指挥。”
魏启觉得哪里不对,可是他又不太懂。
陈景铭继续道,“打仗的时候是宰父信在安排怎么打,臣在一旁估算胜算有多大。
就像打甘勿城,宰父信束手无策,所以臣想了一个火攻的法子。”
魏渊跟陈继铭听明白了,陈景铭说的军师就是协助元帅打仗,而不是主宰整个大军。
要是皇帝御驾亲征,那就是整个大军都听他的。
要是魏启想要亲自指挥,你精通兵法也就算了,胡乱指挥可是会葬送全军的。
“皇上,您不懂兵,要是指挥不当,可是英明尽毁。”
魏启…………
魏启不认同,“朕虽然没有打过仗,可也不会胡乱指挥。”
陈景铭没有同魏启继续争论,毕竟也不一定,那些人会把他调离京城。
………
转眼就是承庆八年,陈景铭上了一道奏表,提出加大人口生育,鼓励开荒,养殖牲畜,减轻民间税负等问题。
大齐这几年连年征战,虽然没有动摇国本,也该与民休息,养民就是养国。
因为打仗基本上没怎么出粮食,还有军饷也没有虚耗国库,百姓没有受到兵灾苦。
还有就是,行办学堂,大齐地方官府出资,行办官学。
让那些五到十岁适龄儿童可以进官学读书,教授启蒙书籍,三字经,千字文,基本数学,还有乘法口诀。
陈景铭想到这里没有百家姓这本书,于是,他托在家丁忧的岳父云修之,编写百家姓。
云修之听陈景铭说了要求,还是给孩童启蒙书籍,欣然答应。
然后去了户部,去户籍纪录司去查资料。
誓要编写一部朗朗上口的百家姓。
还有一件事让满朝文武都有些震惊。
陈景铭提出每户有两个年轻成年男丁以上的人,需要服三年兵役。
勋贵高官子弟也不例外。
服兵役期间,表现优异者,可以升职加薪。
要是三年内没有大的功劳,和有杰出表现,就可以退役回家,继续务农,或者经商,读书科举。
什么?
士大夫子孙也得服兵役?
这让满朝官员都不满了。
他们都是士大夫子孙,凭什么还要服兵役?
陈景铭怼了回来,“没有考中功名,就需要服兵役,总不能因为有个好爹,就不为朝廷效力了。”
朝臣气的哆嗦,“可是朝廷优待士大夫子孙,可以免除兵役,税负。”
陈景铭听说后不屑道,“那就改,谁有功名就免谁免服兵役,至于考不中的,那就服兵役,为国效力。”
陈景铭还嫌不够刺激,把士大夫田地免税制度给改了。
以前,考中秀才可以免税四十亩,改成二十亩。
举人免税两百亩,改成一百亩。
进士改成三百亩。
以此类推,多出的良田都要缴税。
陈太傅去年只是折腾勋贵,今年可是把全天下有功名的人,都给算计进去了。
现在是,种地农人缴税,商人缴税,士大夫买的地多了也得交税。
谢怀君等户部尚书不解,“为什么要士大夫也缴税?家人也需要服兵役?”
陈景铭笑的不怀好意,“因为士大夫有钱又有人啊,你说,一个农户才种几亩地,一个大家族有多少地?
怕缴税,别买那么多田地不就得了。
不想儿子去服兵役,别生那么多庶子不就得了。”
陈景铭一封奏章炸了朝堂,朝臣反对。
结果就是,朝廷就是降低了免税田数,又不是不免,不想缴税,少买田地。
你们还有功名,就是缴税,那些收税衙役还敢多收你们不成?
朝臣……………
陈景铭折腾起来,满朝文武都顶不住,想要反对都不行。
“可是,田地收入少了,俸禄又少养不起家。”
陈景铭白眼一番,“那就裁人,不许超标纳妾,不许多养下人,超了人数,就证明你贪污了,不然哪来的银子养人。”
官员纳妾都是有人数要求的,就是没人遵守罢了。
真要较起真来,他们都得被罚。
…………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5124/11071812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5124/11071812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