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各国,大多都是用的前装滑膛炮,前膛炮通常采用火门点火式的发射方式,火门位于炮尾上部,当药包从炮口送入炮尾底部,炮手会用铁丝等尖锐物体从火门刺破炮膛内的药包,再从火门倒入点火药,最后点燃发射。
冯瑞科前世看过美国拍的电影,前膛炮每次换弹,都要从前面清膛、装药包、炮弹,非常繁琐,发炮频率堪忧。
通过实心弹来伤人,炮弹被发射后,会跳弹来杀伤敌人,就像“打水漂”,让实心炮弹在平地上弹跳,高速横扫敌方的密集步兵纵列,杀伤效果取决于炮弹的反弹、碾压和撞击效果。
在现在这个排队枪毙的时代,一颗炮弹打出去,以惊人的速度飞行,所过之处,形成一条血路,残肢断臂。
冯瑞科喃喃道:“前膛炮就没必要考虑了。”
步兵线列阵型就快要淘汰,而这种火炮也是将扫入尘埃;
以后火炮的发展方式,和步枪一样,都是线膛、后装、定装弹药的趋势。
而目前正在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人阿姆斯特朗看着火炮装填麻烦,已经开始对后装线膛炮进行设计试验了,今年就将出现划时代的阿姆斯特朗火炮。
炮弹从后部装填,炮尾用螺丝炮闩。
这种被命名为阿姆斯特朗大炮的火炮,在射程范围和射击精度都很成功,以后会被英国政府采用。
装填炮弹简便迅速、炮膛内壁刻有螺旋膛线,发射的锥形炮弹可高速旋转,使得火炮具备更高的精确性,射程较滑膛炮更远。
而发射的子弹也是圆柱+尖头形状的开花弹,杀伤力惊人。
冯瑞科准备先仿制这一款,只要对目前各国的火炮有压倒性的优势就可以,不用追求太先进,等后续其他国家跟进后,他再研发更先进的火炮;
作为军事和历史爱好者,他对火炮的历史,是知道个大概的。
说来很气愤,这种火炮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种火炮的英勇事迹,竟然是用中国人的鲜血来渲染。
英法联军凭借此炮攻陷了使用老式前装滑膛炮的天津大沽炮台,英军12门阿姆斯特朗大炮距离900米处向塘沽炮台开火,准确率惊人,都能准确命中炮台。
而八里桥之战,这炮也同样有近乎恐怖的表现。
虽然
清军的蒙古骑兵面对英法联军排炮毫不畏惧,一批一批冲击。英军却能慢条斯理的开炮,每一发都在骑兵之间爆炸,简直就是一场可怕的屠戮。
3万多蒙古八旗骑兵伤亡过半,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5人阵亡,47人负伤,何其悲哀。
新旧武器的压制,战争根本不是较量,而是屠杀。
冯瑞科这一世,准备用同样的招数,让武器始终领先西方一代,让他们领受血与火的教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当然,他知道这一款火炮有很多弊端,比如气密性不好等等;
他进行了多方面改进:
第一、采用螺式炮闩,完全取消了楔块,直接使用炮尾带螺纹的部分作为闩体。
这种结构操作起来十分简便,炮闩插入炮尾后只要拧动扳手,即可完成螺纹的旋紧,由于杠杆原理,这种炮闩只要一个人用手就可以完成闭锁和解锁,不必借助其他工具。
此外,在炮闩头部增加了一个叫“蘑菇头”的结构,在火炮发射时借助火药燃气的压力可以让蘑菇头和炮尾缝隙变得更小,从而增加密闭性。
二、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定装铜壳炮弹。
这种操作简单、快捷的火炮,并发射定装炮弹的火炮,冯瑞科生产出来自用,并严格管控,命名为pl1854型火炮。
选定好型号,就让机械工厂开始大量制作,设计零件上百个;
同时制造配套的炮弹。
……
而后,他在蓝田县成立了一家火炮组装工厂,用来组装火炮。
主要的目的是多培养工人,练习经验,让他们生产的同时可以学习,以便未来有自行研发的能力。
他准备生产pl1854型 75mm火口径炮,而炮管和炮闩等重要部件直接用飞船系统生产成品,然后在火炮厂组装成型。
飞船生产炮管不要太简单,利用先进的合金钢比例,轻松铸造成型,再锻造后钻孔即完成。
冯瑞科将生产好的配件,运送到蓝田火炮厂,陪同工人制作组装火炮配件;
数天后,一门具有两个大轮子的火炮被生产出来,看着眼前的火炮,冯瑞科非常有成就感。
这火炮光滑的金属质感,光是造型就给人一种威武不凡的样子。
铜壳的炮弹,也已经生产了一大批,现在就等着试炮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5920/10664632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5920/10664632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