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111章 就给你们看看什么叫做主战派天子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八日,在楚世昭击退匈奴围攻晋阳的大军后,立刻携背嵬军入城晋阳。

    数日疾奔,赶到战场就是一场血战,上上下下早已疲倦不堪。

    李瑾亲自接见了身着甲胄,驰援晋阳的楚世昭。

    “陛下。”李瑾单膝跪拜在地上,不加迟疑地开口道。

    楚世昭虚抬一番,将李瑾拉起道:“我三府军还有数日才能回援晋阳,不知将军能否将整个晋阳所有的百姓、牛马、田亩、赋税以及军中粮草的账目呈献上来。”

    李瑾身后的将领和谋士面面相觑,但李瑾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怠慢,立刻是吩咐来者,将晋阳当下的情况一一汇报给楚世昭。

    大地图上,楚世昭入驻的晋阳,自动是解锁了全面的数据。

    在模拟的界面中。

    除开长安和距离长安比较近的地方,楚世昭是深绿色的统治画面,其他地区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卢毅、马溯安以及匈奴人打下的地方则是变成了红色的标识。

    绿色标识的城池,楚世昭能够清晰地看到其中全部的数值,并且可以随便调度里面的兵马,安排各种事务。

    黄色标识的城池,差不多类同于表面上的臣服,但楚世昭不具备极强的统治力,所以显示出来的数值就未必是真的了,可能是那种地方官员刻意隐瞒过后给出来的数据。

    至于红色标识的城池那就更别说了,直接陷入了战争迷雾状态,楚世昭完全不可视,根本不知道这些城池的统治者,兵力情况是怎么样的,干什么,楚世昭都需要探子和斥候去打探消息。

    凉州和晋阳,都是黄色标识的地区。

    虽然不想承认,但楚世昭想要调度桓节的话,他要通过桓盛作为中间人,才能指挥得动,而不是单方面直接命令桓节行动。

    哪怕楚世昭知道桓盛对于他忠心耿耿,可是这种情况,是真的难受。

    桓节可以听桓盛的吩咐,可以听从楚世昭使用朝堂名义发起的命令,但没办法完全服从楚世昭个人的指令。

    等于说下级的下级只听下级,却不能服从最上级的命令。

    李瑾跟桓节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

    楚世昭以朝廷的名义下达旨意,李瑾是会服从的,但楚世昭要以个人君主的名义,命令李瑾去做什么,他可以选择性服从,也可以不服从。

    因为李瑾最直接效忠的是大周王朝,而不是楚世昭这个君主。

    不能说皇纲失统,但楚世昭现在的威望难以服众是真的。

    所以楚世昭一进晋阳,要抢的就是话语权,是晋阳这边的最高指挥权。

    而且楚世昭很清楚,以老岳父李瑾的能力,他能看出来大局的重要性,势必是会接受楚世昭的调度。

    没有长安后续的兵力支援,就单凭李瑾一个人的晋阳,现在是根本拦不住这支向匈奴人借兵的叛军。

    大周王朝的边军本就是比留守各地的官军要强得多,上次模拟推演,马溯安一怒之下直接攻破长安,就能知道边军的硬实力了。

    现在,这支边军和匈奴人搭了一个草台班子,李瑾就是再能打,也撑不住这种仗势。

    所以接受楚世昭的调度,不仅是李瑾的最优选,也是不得不选。

    何况李瑾的性格,也不可能让他投靠杀了自己儿子的叛军。

    这是叛军和匈奴人逼着李瑾做出站队。

    于是,在模拟推演里演示出来的楚世昭入城的画面,就着实是令人意气风发。

    楚世昭是一人带着数目不多的背嵬军,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驻扎城中,就地接受李瑾举城的归附,骑着骏马,扬着马鞭,以王者的姿态接管了晋阳。

    上上下下全部的将领、谋臣包括晋阳的其他资源,全盘被楚世昭吸纳。

    晋阳一地的控制力,楚世昭直接是来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在李瑾最需要支援的时候,楚世昭来了,雪中送炭带来的魅力,给楚世昭狠狠稳固了一下他的君主之心。

    这次模拟推演,楚世昭是真的感受到了四处被人节制的痛楚。

    被父皇卡在了长安出不去,被兄长和外戚卡了各类手续做不了事,再被世家大族卡了脖子不让办事,不让推行新的政令,再到边军叛乱,又被各地拥兵自重的将领卡住了地方的统治权。

    可就在这时,长安又生变故。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九日,大周王朝已故二皇子楚世仁的岳父康想由于身份的尴尬,一直以来都想要拉拢杨方,以确保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但是杨方态度坚决,又认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全部来源于楚世昭的支持,于是不受康想的贿赂。

    而在这一年之前,楚世昭肃清朝野之中的名门望族,让很多大族之人心生畏惧,总是觉得在自己的头上有一把刀,他们并不想要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这让很多人又在暗中合谋了起来。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十日,康想不满楚世昭专政,又怕自己拉拢杨方的事情被告发,他暗中和其他不满楚世昭专政的大臣,趁着楚世昭御驾亲征的时机,筹备起兵反叛朝廷,谋立大周五皇子淮王楚世诚。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三府军将领史孚被康想‘收买’,他们都认为现在楚世昭不在长安,楚世昭又没有长子坐镇长安,长安时局不稳,虽然先前有很多忠义之士被楚世昭所杀,但仍旧有真正忠于朝堂的人。

    康想立刻去找那些被楚世昭因为不贤而被罢黜的大臣,事成,则同掌大权,事败,楚世昭也不能及时回到长安,大不了就举族逃离这样的是非之地。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史孚告发了康想谋逆之事,桓盛早做筹备,一举抓获了那些和康想合谋的同党。

    原来桓盛起初劝说楚世昭不要御驾亲征的原因,就是作为处理各类政务的实权朝臣,他深知那些京兆大臣是积压了很多对政策、对天子的不满。

    一直以来,桓盛都在和这些人斗智斗勇,而他也深知楚世昭一旦离京,这些人就会生变。

    这就是桓盛劝说楚世昭不要出京的缘故,但他更清楚,现在的情况,楚世昭要立威,在朝堂上真正拥有皇威,就一定要亲讨叛军。

    想到此处,桓盛将计就计,就在这长安筹备引诱这些对楚世昭不满的大臣,趁着楚世昭离京的时刻,迫使他们主动动手,以此设下圈套,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他的做法,就是不断地给这些大臣创造机会,提供一个他们误以为最适合出手的时机,再故意在三府军内量身定制破绽。

    不仅如此,桓盛为了营造给这些叛臣一些挫败感和机会。

    告诉杨方,如果有人拉拢他,一定要全部拒绝,让他们觉得无机可趁。

    再告诉那个在三府军里,平日形象不佳,事端四起的将军史孚继续维系这样的表现,同时对那些贿赂和拉拢来者不拒。

    这是一场由桓盛替康想主导的政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桓盛的判断之下。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十四日,桓盛本打算将这些合谋反叛之人,全部以谋逆之罪夷灭三族。

    而桓奕却站出来,及时劝说桓盛,她认为身为大臣,桓盛不适宜僭越君权,替楚世昭夷灭这些叛臣的三族,这样的做法容易受到猜忌。

    桓盛虽有大智,却少谋于己身,他觉得自己夷灭叛臣的三族,并不是僭越君权,而是在为楚世昭背书,替楚世昭消灾。

    桓奕看到这一段内容和画面,直接被大兄桓盛的做法弄晕了。

    他被杀,纯活该。

    谁能保证,你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在替楚世昭诛灭叛臣?

    万一被有心人认为是你桓盛结党营私,为了消除朝内的党争,凭借着权力擅自杀死了朝中大臣。

    就以此为由,向楚世昭一通弹劾时,你该怎么办啊?

    这种事情就是大忌啊!

    压根不是背不背骂名的原则性问题。

    说实话,大兄能替自己的夫婿背下骂名,桓奕是很满意的。

    但是楚世昭必须确定了这些人有罪才能杀,他还没确定,你就杀了,僭越权力这点就不说了,一旦坐实有可能是有结党营私的成分,你桓盛能讨得了好吗?

    必须规劝。

    往死里劝。

    妈的,如此局面,她桓奕说什么都不能再给大兄坑死了。

    在你力劝之下,桓盛最终还是放弃了立刻处死这些大臣的做法。

    但是,桓盛认为被你这般训斥和指点,丢了身为兄长的面子,于是,他冷着脸道:“早日生下皇嗣,这才是你的本分,才是你大兄的护身符。”

    我滚你的。

    你这样乱搞胡来,我桓奕就是给楚世昭生五六个大胖小子,都不够你用的。

    主要是康想的政变,不是他自己主观的政变,是桓盛引诱出来的政变。

    这一点很重要。

    那就有可能构成污蔑大臣造反的情况。

    楚世昭的能耐,桓奕从来不质疑,所以她也慌的啊,伴君如伴虎,他大兄看似很秀,实则是在作大死。

    这样的表现,桓盛已经来过好几次了,所以桓奕看了就怕。

    然而这会儿的楚世昭也没太把长安的情况放在心上,毕竟长安又不是桓盛一个人的长安。

    楚世昭也不傻。

    他在长安放了那么多的人是摆设吗?

    桓盛只是这里面地位最高的人。

    最坏的打算就是桓盛和桓节达成共识,从凉州打到长安,盘踞一方。

    可楚世昭现在的人不就是在晋阳吗?

    天塌下来又能怎么样。

    大不了再走一遍来时路。

    楚世昭可一点都不怕,而且桓盛真敢在这里背刺自己,楚世昭以后自然也会多个心眼。

    只要桓盛一日没有做出对不起楚世昭的事情,楚世昭就一日不会辜负桓盛用心谋划出来的局势。

    别说其他的,三千先登武士,如今背嵬军的制式武装,那都是桓盛给楚世昭弄到的。

    大后方的事情,就让桓盛决断,楚世昭先把大前方的战场开辟了。

    他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防自家的小弟。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杨延朝带着父亲杨柱庭的尸首奔赴了晋阳,他看到了大周王朝的旗帜,满面血污的他不免涕流满面。

    晋阳城外,有人看到了杨延朝的身影,一些守将顾虑这是叛军,不敢打开,还有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细作混入其中,将其赶走或者就地射杀都可以。

    而赶到城门的李瑾也没有认出是何许人。

    只有楚世昭看到了杨延朝身上背着的‘杨’字旗帜,立刻命人打开晋阳的城门。

    不多时,杨延朝背着杨柱庭的尸首,一经入城,就落于马下,感到身体极为疲倦的他,早已支撑不了体能,可是又有机要之事汇报,他只得强忍痛楚,再次背起自己的父亲,朝着那些晋阳迎来的官军赶去。

    “我我是大同将领杨柱庭的长子杨延朝。”他报上自己的名讳,竭尽可能地拭去泪光,他喊道:“李瑾将军谁是李瑾将军。”

    “我是。”李瑾立刻赶来,搀扶起杨延朝道:“这这是”

    “这是家父。”杨延朝到了这个时候,再也难掩情绪,掩面痛哭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6929/1083495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6929/10834958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