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节闻言,心里同样不太舒适。
东宫的意思是,匈奴人打进来,跟他们这些边军把守不力有关,桓节心里固然承认有些地方的防守上,边军没有死守,但全盘将责任丢在他们边军的头上,这就有些推卸责任的意思了。
其实楚世煦有这样的看法,跟他接受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在他身边的人,都不太待见边军、藩镇出身的这些军头,这是利益集团上本质的对立。
但是心里知道和说出来却又是两码事。
大家就算不是一路人,也不能在表面功夫上落人口实。
永晋帝终其一生,所做之事,仅此一件,那就是糊裱匠,将整个大周装裱得像是一个国家。
这就跟东汉一样。
整个国家的行政在建设之初,就是存在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又恰好能让这个国家延续下去。
永晋帝维系了不同集团势力的平稳,哪怕只是暂时的调和,他也足以让处于随时会解体状态的大周王朝趋于平和。
但,身处不同位置的人,所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这就像是何进觉得宦官影响了他的权力控制,杀掉了宦官,他就一定能外戚控制朝政,间接操控皇权。
可是何进却没有意识到,宦官和他的妹妹何太后其实是一个利益,一个集团。
何进干死了宦官,就变成了外戚和世家之间的斗争,少了一个调和缓冲的共同敌人。
因为对于世家而言,何进这样的外戚,何尝不是阻止他们控制权力的拦路虎?
对于任何一个集团来说,一切阻止他们进步的人都可以是敌人。
可皇帝怎么能只代表一个集团来说话呢?
“架出去。”永晋帝指了指楚世煦道。
“陛下,殿下恐是酒后妄言,而且一心为了社稷江山,这是无心之过。”韦彦立刻走出来为楚世煦求情。
“架出去——”永晋帝的目光凝视着韦彦,他一步一步走去,而韦彦这个时候低下了脑袋,不敢与永晋帝对视。
在殿内的武德司侍卫将楚世煦架出了殿内,而在殿外,楚世煦佯装醉意,不敢再用先前的言语再度试探。
永晋帝心里清楚,和他叫板的人,不可能是楚世煦这个东宫愚钝之子,是他身后的那些大臣,是他身边的外戚。
这样的话,楚世煦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来,没有人替他做保,保他无恙,他敢说吗?!
最可笑的是,以楚世煦为首的世家大族,那些文臣认为节度使是大周王朝衰败的主因。
可是你们这些门阀难道就不是大周王朝衰败的原因?
节度使的权力确实已经超脱了永晋帝的控制,但又怎么可能一言两语的功夫,就将数代以来的积弊,一句话就能解决。
再者,永晋帝解决掉了节度使的问题,这些大族门阀难道就会坐视这些空出来的权柄落于他人的手中吗?
要是节度使的位置,改头换面落在这些大族门阀的头上,大周王朝距离覆灭的速度只会更快。
“愚子妄言尔。”永晋帝淡淡安抚道:“诸位将军千里迢迢勤王,他倒好,替诸位安上了一个镇守不力的罪名。”
“若是真怯战,避战,诸君又怎么可能会来长安解围。”
“桓爱卿,你想要什么样的封赏。”
韦彦的目光凝固,他悄悄向杜知韫望去,却发现杜知韫早就闷不做声地装起死来。
永晋帝这话哪里有安抚开脱的意思,分明是将仇恨引到了楚世煦的身上。
这偏袒楚世昭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了。
莫非陛下真是有了废长立幼,废嫡立贤的心思?
一旁接话的桓节早就听闻永晋帝并不好对付,现在起手发问的一句话,反而是将桓节架在了这里。
他要封赏?
要高了,得罪人。
要低了,也是得罪人。
前者得罪陛下,得罪长安的这些大臣。
后者得罪自家的部属,那些千里迢迢过来勤王的兵士。
如果永晋帝亲自封赏的话,没有给那些将士另行奖赏,桓节是吃不到底层将士的压力,还能让底下的军士认为是皇帝刻薄,皇室无情。
可现在永晋帝这一开口,桓节不给底下的将士要赏,他们这些精锐白跑一趟,打击的是桓氏在军中的地位。
“卑职寸功未立,不敢要赏,还是由陛下您来圣裁吧。”桓节思量片刻道。
“老四,你觉得朕该怎么赏赐这些将士呢?”永晋帝将目光投射在了楚世昭的身上。
“凉州军虽未一战,但仍尽了逼退匈奴退军的作用,这些将士奔袭至此,多有疲惫,若是不给一些恩赏,反而显得我周室无恩。”
“儿臣认为,可以向凉州这些将士发放额外一月的军饷,以作鼓舞。”楚世昭开口道。
虽说楚世昭知道大周王朝的国库虽然没多少银子了,但永晋帝的内帑之中,还是有不少银子可以拿出来的。
在这个时候,还要抠抠搜搜那些银子,就是很没有必要的事情。
永晋帝的确是想要向这些凉州军施恩,却没有想到楚世昭这小子慷他人之慨倒是热情,一句话,直接干掉永晋帝内帑里所剩不多的一点点银子。
“好,那就依你之言。”永晋帝脸色如常,又望向了桓节道:“这是给将士的封赏。”
“那么诸位将军呢?”
桓节完全拿捏不住永晋帝的主意,但他很清楚,他干到节度使这个位置已经很大的,要是再想要往上要封赏,就有些找死的意味。
“末将想要为凉州的儿郎们求福祉。”桓节撇开自身的封赏不要,认认真真地开口道:“我凉州身处偏远之地,常年征战四方,不少士子求学困难,因此末将希望朝廷能准许一些凉州的士人能够入长安的学舍精修,以此报效国恩。”
永晋帝脸色平静了下来,桓节这番开口,反而是他的意料之外,他本以为桓节这样的武夫,更想要封侯赏爵。
“此事容易。”永晋帝道:“每年,你就自行推举十名名凉州的士人来长安吧。”
“末将谢主隆恩。”桓节忙是叩首跪拜道。
话音落地,永晋帝又将先前想好的封赏一并说出,而在席位上的楚世昭又道:“儿臣听闻凉州皇甫坚将军素来严肃庄重,行事有大将之风,而今武振将军身死,正值朝廷用人之际,父皇可以令皇甫将军在朝中就职,以补空缺。”
皇甫坚面色不变,心中却是欣喜万分。
在凉州为将,在他的头上有凉州节度使桓节,又有名门段氏,三方鼎立,他虽然自恃能力不浅,但是又没有桓节聚拢人心的能耐,故此在凉州反而成了边缘人物。
加之皇甫家本就不是凉州根深蒂固的豪强,反而是祖上因为在凉州就职,于是才迁移到了凉州定居,在皇甫坚看来,在凉州待着,完全不如在长安出人头地要来得强。
桓节有些意外楚世昭居然会看中皇甫坚,但是桓节心里倒是愿意放皇甫坚出去。
皇甫坚在凉州算是中间派,他能做到这个位置,单纯就是能打,在人情上,可谓是一塌糊涂,没有多少同僚愿意与他共事,而且桓节拉拢了皇甫坚很多次,皇甫坚都没有太当回事。
像这样的人,留在自己手上,不能专心为自己办事,很头疼,放皇甫坚出去,还空了一个位置在凉州人自行内部消化,反而是一桩好事。
永晋帝对于楚世昭的话语有些诧异,这皇甫坚好好的实权将军不当,跑来在长安当京官有什么意思。
就长安这个环境,不是出了长安之围这件事情,武振这辈子恐怕都难以摸到虎符,再掌兵权。
皇甫坚这样的将军就留在长安练兵,不能掌兵,这是何其痛苦的事情。
“恐怕皇甫将军不愿意吧。”永晋帝为皇甫坚挪开了话题,免得让皇甫坚以为,楚世昭这是想要架空他在凉州的权力。
这个时候,皇甫坚就有些沉不住气了,这怎么看,在长安当将军,都比在凉州要强的多。
在凉州干一辈子,到头就是一个节度使,而这个节度使的位置早就被桓节占牢了。
皇甫坚比桓节年长太多,想要熬到桓节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反倒是跳开凉州这个地方,去长安的话,皇甫坚的头上还有太多太多的位置可以爬上去,毕竟长安武职的尽头是大将军。
没有任何一个将领能拒绝大将军这个名号。
“末将乐意之至。”皇甫坚立刻起身道。
楚世昭接着补了一句,“如今长安刚刚化解危难,整个长安只有四万余众的兵力,要是匈奴人再度来袭,恐怕难以应付,皇甫将军领一军驻守长安,则保长安太平。”
四万余众是夸大,如今的长安真实兵力只有两万多了。
但皇甫坚在凉州是有名义上的五千大周官军,实际上的五千私军。
模拟推演里,楚世昭又清楚地知道皇甫坚是相对传统的保守派,拥皇派。
这确确实实能增强长安的防守能力,而皇甫坚也是值得拉拢的将领,这才有了举荐的心意。
永晋帝全然没有想到皇甫坚会放下自己在凉州的权力,也想要在长安为将。
看他的神色,永晋帝忽然意识到楚世昭慧眼识人的能力极强,在那次战役之中,楚世昭可是提拔了不少的可用之才。
显然是楚世昭发现了皇甫坚身上其他将领不存在的特质,这才想要将他留在长安。
有楚世昭的牵头,皇甫坚的表态,永晋帝半推半就,立刻是将皇甫坚留在长安。
群臣坐视楚世昭的独角戏,心中颇为不满,但在楚世煦被永晋帝架下去了以后,也不敢贸然发作。
一场宴席罢了。
桓节当即前去拜会了东宫的楚世煦,以此划清自己和楚世昭之间的‘界线’。
楚世煦是没有想到桓节会前来拜会他,急于挽回形象的他,立刻表露出礼贤下士的一面,隆重地接待了桓节。
两人‘相谈甚欢’,到了深夜,就此互相道别。
回到武德司的楚世昭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6929/1095589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506929/1095589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